- +1
定位時代的新規則:搶占消費者心智還需懂情感與場景

最近幾年,“定位過時了”的聲音不少。很多同行都在說,今天的市場變了,信息流比以前更碎片化,消費者也變得挑剔復雜,經典的定位理論已經不管用了。有些品牌為了求快,靠低價、流量,甚至出奇招來抓顧客。短期內能紅,但很快又銷聲匿跡。
問題來了,定位這套東西是不是老了?在這個變化太快的時代,定位還有用嗎?今天咱們用接地氣的角度好好聊一聊。
《定位》到底講的什么?
定位的核心就是一句話:品牌要讓消費者記住你是“誰”。它不是關于你的產品,而是關于消費者的“記憶”。信息爆炸,消費者哪有空記住那么多東西?
品牌要搶在消費者的大腦里站一個位置。幾十年前,定位的經典案例成了教科書:百事靠“年輕人的可樂”打破了可口可樂的老大地位;沃爾沃用一個“安全”把品牌植入消費者腦海。這些事兒放今天仍然讓人佩服。
為啥定位常被說“不靈了”?
很多人覺得現在定位難搞了。原因有三點:
第一,消費者現在很分散。以前一個產品可以面向全國大多數人,但現在群體不同,口味不同,需求差異特別大。怎么做到一個定位滿足所有人?
第二,信息太多太雜。社交媒體、小紅書、抖音,各種平臺消息鋪天蓋地,消費者接觸的信息五花八門,品牌想在消費者心中占一個位置太難了。
第三,市場變化快。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一個爆款可能紅不了幾個月,品牌還沒來得及深入人心就被淘汰了。在這種情況下,品牌該怎么堅持一個“長期定位”?
定位有沒有過時?
很多人覺得,定位不適合現在的市場。但真相是,定位不但沒過時,反而比以前更重要。
為什么定位更重要?
消費者的大腦資源有限。生活里看到的信息越來越多,真正能記住的東西卻沒變。這其實讓定位變得比過去更關鍵了。信息那么多,消費者只會記住最簡單的東西。品牌如果不能清楚地告訴消費者“你是誰”,那想讓別人買單幾乎不可能。
元氣森林就是一個教科書式的例子。它靠“0糖0脂”這個特點起家,精準抓住了當下年輕人健康養生的焦慮。那些沒突出“健康”概念的飲料品牌,早就被消費者忘記了。憑借精準的“低糖健康”定位,元氣森林在消費升級的激烈競爭中牢牢占據了消費者的心智。
新消費環境,定位要怎么玩?
現在的定位不只針對產品,還要針對場景和情感,多維度出擊。消費者考慮的不光是產品好不好用,還會把品牌和生活方式、個人價值觀聯系起來。品牌的傳播方式也變得更靈活,不再是一成不變。
喜茶的核心定位是“潮流新茶飲”。它賣的不只是茶,而是一種生活態度。聯名時尚潮牌、設計好看的門店、年輕化的營銷語言,拉近了和年輕消費者的距離。喝喜茶不只是解渴,更像是一種表達“我是潮人”的方式。
大數據,讓定位更精準
有了數據工具,品牌可以知道用戶在想什么,這讓定位發揮得更到位。以前的定位是“憑經驗去猜”;現在是用算法、用分析,精確落地。
完美日記就是一個數據驅動的品牌。它定位為“年輕人的平價大牌”。通過用戶行為分析,精準鎖定追求性價比的年輕女生。用小紅書種草、抖音短視頻傳播,讓它的核心信息能快捷到達目標人群。高性價比+時尚形象,這個品牌定位就是靠數據測試出來的。
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品牌背后的價值觀。品牌不光要靠產品,還要靠情感和理念打動人。這是在定位之外疊加了一層更深的東西。
李寧再崛起,就是靠“國潮定位”。國貨品牌+中式設計,明確表達自己是為“中國年輕人創造驕傲”。這樣的情感價值,不是簡單的產品定位能做到的。
定位的新玩法
1. 動態調整
消費者需求多變,品牌的細膩調整很重要。社交熱點來了就順勢調整主打賣點,讓品牌跟著市場走。
2. 情感鏈接
品牌不能光占心智,還要占“情感”。消費者買的不止是產品,還要買感情,買信任。
3. 多場景出擊
傳播不再只靠一個渠道,品牌每個觸點都要傳遞一致的定位。在超市、短視頻、朋友圈,每個場景都得讓人想到品牌核心特色。
定位一直都管用。市場在變,玩法也要跟著升級,但核心道理不會變。品牌要讓消費者記得住,離不開一個清晰、有效的定位。元氣森林、喜茶、李寧,它們的成功都在證明一點:只要站穩消費者腦中的位置,品牌就不會被輕易淘汰。
品牌這條路,沒有所謂的一招吃遍天。但放到今天來看,無論市場如何變化,無論工具如何發達,占領消費者心智依然是商業成功的核心命題。這就是定位的底層邏輯。它不是死板的理論,更不是過時的教條,而是一種不斷進化、適應市場的戰略工具。
你會發現,大多數說定位“不靈”的聲音,背后藏著對市場的懶惰和對消費者的不理解。定位不難懂,但難做。因為它需要品牌耐心鉆研,需要持續堅持一種對消費者有意義的獨特表達。短期爆火、借流量狂賺的品牌很多,但最終“留在消費者腦海”并產生長期價值的品牌卻寥寥無幾。
在這個快節奏、碎片化的商業世界里,定位不是問題的答案,但它是找到答案的起點。定位的核心是讓品牌真正“被看到、被記住、被信賴”。如果你能不斷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和市場變化優化路徑,定位就能幫你的品牌穿越風浪,成為那個不可替代的存在。
定位沒有過時,真正過時的,是不懂創新、不懂進化的品牌思維。愿所有營銷人都能以消費者為錨,用精明確定的方向感,帶領品牌不斷前行。與其去質疑定位,不如用心去做好定位。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