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長三角青少年籃球聯賽上,滿是少年角逐未來的心氣與渴望

北京時間3月30日,第一屆“角逐未來”長三角青少年籃球聯賽首站落幕。浙江廣廈、江蘇省體校和上海久事分列男子組前三,女子組前三名球隊分別為江蘇蘇州體校、江蘇省體校、上海黃浦向明中學。
當三省一市一同托舉出“角逐未來”長三角青少年籃球聯賽,屬于青春的籃球故事才剛剛開始萌芽。除了近300名籃球少年們賽場拼搏的模樣,這個聯賽還承載著更多意義:如何為球員發展承上啟下,如何為中國籃球尋找更多風格。

王子超。
少年的心氣與渴望
男子組決賽最后一節,當王子超命中罰球,他在記錄臺上的個人得分跳到了40,主教練就此把他換下場。
在觀眾的歡呼聲中,這個2008年7月出生的少年顯得有些羞澀,抓起衣角擦了擦臉上的汗水,隨后向看臺揮手致意。
看臺上,王子超的父親和一眾家長見證了比賽的全過程。第一次來上海的他,沒有隨處逛逛,而是三天時間全都撲在了兒子的比賽上。球隊里的另一位家長,則全程開著直播,為那些無法現場看比賽的人提供更多信息渠道。
“這是我第一次拿這么多分,自己非常興奮,希望以后再接再厲。”賽后接受采訪,王子超用著少年常見的“天天向上”式回答解讀著比賽,但談到賽前目標,少年心氣還是會一股腦地往外冒,“我們這次就是來爭第一的,每次比賽我們都把第一當作目標。”
看臺的各個角落,坐著許多已經結束比賽的球員,他們都試圖從這場決賽中汲取更多養分。
三天前的開幕式,來自安徽合肥隊的隊員楊皓然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長三角聯賽的這些隊員,比我們省內的球員技術更成熟,基本功更牢固,戰術素養也更高,是一個鍛煉自己的好機會。”
在籃球存在感相對薄弱的安徽,楊皓然所在的球隊很難有勢均力敵的對手,但放在長三角范圍內,這樣的問題就迎刃而解。

上海市黃浦區向明中學隊員突破。
類似的困擾,更明顯地體現在女籃層面上。
“我們之前更多打市內比賽,全國比賽打得不多,一年也就3到4次大賽。”上海市黃浦區向明中學女籃隊員陳端賢拋出的這組數據,是大多數女籃球隊的現狀,但隨著長三角青少年籃球聯賽的誕生,她和隊友僅用周末的時間,就能擁有更多切磋交流的機會。
如果算上接下來浙江杭州(4月)、江蘇常州(6月)、安徽合肥(9月)三個“分站賽”,一年增加12場高水平比賽的機會,對于女籃姑娘們顯然十分可觀。
如果說王子超代表著籃球少年們的心氣,那么楊皓然與陳端賢的回答,則屬于少年們的渴望。

上海久事男籃主教練王勇。
“聯賽”與“長三角”
在上海市籃球協會裁委會主任郁斌看來,長三角青少年籃球聯賽的創立有著更深層的意義,分別落在了“聯賽”與“長三角”這兩個詞上。
“跟很多杯賽制的青少年比賽不同,我們是聯賽的形式。對于這個年齡的青少年來說,正是承上啟下的階段,每一年都有非常大的變化,長三角青少年聯賽給了更多觀察他們成長的空間。”郁斌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這樣的觀點在上海久事男籃(U17)隊主教練王勇那里得到了印證。本次長三角青少年籃球聯賽,久事男籃隊中半數都是2009年1月以后出生的球員,比官方要求的年齡還小一歲。
“這次隊伍里大多都是小隊員,他們正式比賽打得都比較少,這種比賽能創造更多實戰的感覺,也會讓他們產生更多緊張感。”按照王勇的說法,俱樂部除了參加全國U17青少年籃球聯賽的比賽外,幾乎沒有太多正式的比賽可以參加。
“這個比賽能檢驗我的訓練,這次比賽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可以回去繼續改進,過幾個月再交手,會產生一個很好的反饋。”王勇表示。
“他們這個年紀漲球很快的,一年就能變一個樣,不信等下半年總決賽再看這批球員,能嚇你一跳。”一位球員家長這樣形容球員的變化。
事實上,組委會在制定賽事規章時便考慮到年齡因素。2025年正值全運會,大多球隊會將更多精力傾注在U18組別中,而長三角青少年籃球聯賽則把年齡限定在U17組別,為的就是給更多年輕選手提供舞臺。
除此之外,郁斌對于“長三角”的概念也有著更深的理解:“我們以前的籃球,有南派的打法也有北派的打法,其實就是每個省市和每個地區通過比賽形成的風格。我們也希望通過這個比賽,讓我們長三角每個省市的風格糅合在一起,形成我們的特點。”
“如果每個地區都有類似的區域聯賽,大家都把自己的風格打出來,中國籃球就會有更豐富的特點。”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