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金維剛:讓社保更好地為年輕人未來兜底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正在不斷加快,特別是在20世紀60年代集中大量出生的“嬰兒潮”正在進入“退休潮”。截至2024年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2.97億,占總人口的21.1%;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17億,占總人口的15.4%。按國際有關標準,我國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預計到21世紀30年代,我國將進入人口老齡化的高峰期,到2034年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超過3億,所占比例將超過20%,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根據有關部門預測,到2052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數將達到峰值4.87億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將達到35%左右。其中,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75億,占總人口的比例將達到28.5%。未來大半個世紀,人口老齡化將一直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也讓社會保障體系面臨長期挑戰。
目前,我國已建立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形成多元化的養老金籌資機制和待遇保障機制,能夠有效提高養老保障水平和老年人生活品質,實現老有所養的基本目標。一是由政府建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二是由用人單位建立的年金制度,包括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三是由個人自愿建立的個人養老金融儲備,包括個人養老金以及商業養老保險等。
不過,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發展還不平衡。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已經達到10.7億人,參保率超過95%,已經實現全覆蓋,但其中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水平較低。職業年金已經覆蓋了機關事業單位的4000多萬名工作人員,覆蓋率高達99%以上,但截至2024年年末,企業年金只覆蓋15.9萬家企業的3242萬名職工,覆蓋率不足7%。個人養老金則整體上處于起步初期。
在基本養老保險方面,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依法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是國家法定的公共養老金制度,是以政府信用為擔保的,在籌資機制上包括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財政補助,并將財政補助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由財政托底,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這在本質上不同于商業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是依靠政府財政補助而建立起來的,由個人繳費與財政補助相結合,財政補助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籌資的主要來源。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可以通過市場化的投資運營實現保值增值,投資收益已經成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一個重要來源。隨著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統籌層次的逐步提高,能夠有效增強基本養老保險的籌資能力、調劑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此外,我國還通過設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作為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確保養老金發放的儲備基金,并通過劃轉國有資本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為促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長期收支平衡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后盾。
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是由用人單位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國家建立的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由用人單位為職工建立的補充養老金制度,是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體系中第二層次(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年金制度,使本單位職工退休后在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基礎上,另外增加一份年金收入,有利于顯著提高退休后的養老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也有利于增強用人單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職工隊伍的穩定性,在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和提高退休人員養老保障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建立個人養老金制度是目前我國健全和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的一項新舉措。2022年11月我國啟動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以來,在36個城市和地區試點兩周年,開戶人數超過7000萬人。在試點的基礎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五部門于2024年12月12日聯合發布《關于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自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將在全國各地全面推廣實施。這標志著個人養老金制度在我國正式建立起來,填補了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中的一項空白,這對于健全和完善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個人養老金產品主要包括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國債等五類金融產品;個人養老金產品數量已經增加到900多款。
個人養老金制度是一種普惠型的養老保障制度,是個人主動為自己未來的老年生活進行養老金融儲備。對于年輕人來說,在個人正當年富力強的年代便開始為自己年老之后的晚年生活積累養老資金,實屬明智之舉。通過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到達退休年齡時,不僅可以從政府的社保部門領取基本養老金,還可以從個人養老金賬戶中領取自己儲備的個人養老金。對個人而言,這將有利于增加養老金的來源,提升退休后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隨著今后我國經濟逐步穩定增長以及資本市場的企穩和回升,個人養老金市場的投資收益率特別是長期投資收益是可以期待的。預計未來個人養老金資產在養老金總資產中占比將逐步提升。
總之,除了積極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尤其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具備必要經濟條件的情況下,年輕人不妨積極主動地進行個人養老金融儲備,其中包括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和投保商業養老保險,并采取比較穩健的投資策略進行投資選擇,努力實現保值增值,為將來享有幸福晚年生活奠定基礎。
(作者系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兼養老金分會會長、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