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懂用戶才是王道,消費者思維助你贏得穩定信任
在我們的日常營銷工作中,有沒有發現這樣的問題:廣告投了,流量來了,但成交量卻提不起來?或者,好不容易打動了消費者,結果卻留不住人,復購率低得可憐?許多中小企業品牌在營銷上吃虧,就是因為缺少“消費者思維”。
今天,我不談那些高深的理論,也不賣關子,就和大家聊聊什么是消費者思維,為什么它在營銷中這么重要,以及如何用這種思維真正走進用戶心里。
一、什么是消費者思維?別再自己感動自己了!
所謂消費者思維,就是放下“我是品牌方,我是甲方爸爸”的架子,站到消費者的立場上,去看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簡單來說,就是別自嗨,而要真懂對方。
咱們很多企業喜歡說自己的產品多牛、技術多先進、服務多周到,但你得問問:這些真的是消費者關心的嗎?消費者買你東西,關心的是“值不值”,而不是“你有多專業”。
假設你做的是環保清潔劑,你天天宣傳“環保認證”“成分天然”,沒錯,這些聽起來很好,但人們去超市選它時,真正的腦內小劇場是“這玩意兒好不好用?比傳統清潔劑貴這么多,到底打掃效果好不好?”消費者不會單純為你的環保理念掏錢包,他們只為自己的實際問題買單。
消費者思維的核心,就是讓消費者覺得你是真的懂他,能解決他的痛點,而不是讓自己在營銷方案的 PPT 里活得很優秀。
二、消費者思維和傳統營銷思維的不同,到底差在哪?
1. 傳統:我為主;消費者思維:用戶為主
傳統思維是這樣的:我有產品,我覺得它牛,我想盡辦法告訴你它很牛!問題是,消費者根本沒時間陪你吹牛。
消費者思維不一樣,它是“我研究你的需求,你的行為習慣、你的情緒,然后把我的產品價值塞進你的需求縫隙里?!?/p>
比如,推廣一款速溶咖啡,傳統營銷會強調“超先進技術、媲美現磨口感”,但消費者的關注點會是:困成狗的時候,這咖啡泡得快不快、提神效果好不好?這才是抓心的地方!
2. 傳統:狂轟濫炸;消費者思維:精準高效
傳統模式下,咱們覺得投放夠多、吆喝夠響就能贏。但現在,用戶的信息量早就超載了,不缺廣告,只缺能觸動內心的內容。
消費者思維更注重搶占用戶心智:比如李寧的“中國制造”,它的聰明在于,不是告訴你產品多優秀,而是直擊國人對國產品牌的那種文化情感。
三、消費者思維三個關鍵招式,抓住這些你就能贏
1. 洞察消費者:用戶想要的不止是產品,是情緒的滿足
洞察消費者,不只是問他們喜歡什么產品,更是去搞明白:買東西時,用戶的情緒動機是什么?
比如,喜茶為什么能夠引發年輕人的瘋狂?表面上,它只是一杯奶茶,但實際上,它在賣一種“潮流標簽”和“社交貨幣”。買杯奶茶、拍張照、發朋友圈,人們花錢買的其實是自己在社交圈的優越感。
消費者買單,可能并不完全是因為產品功能,而是因為情緒的共鳴。
2. 尊重購買路徑:認知→興趣→沖動→成交,每一步都得設計好
消費者買東西是一步步來的,想讓人掏錢,你光鋪廣告沒用。得順著這個路徑捋清楚每一步:
認知:消費者在哪聽到你的名字?是抖音刷到的廣告?還是朋友推薦的?
興趣:人家聽到你后,為什么愿意繼續了解?是因為某個故事、某種情緒打動了他?
沖動:有沒有贈品、折扣、限時秒殺這些誘惑去催促他下單?
成交:最后一步,你的購買流程有沒有足夠簡潔友好?
比如,好利來做抖音推廣時,設計了一個爆款甜點“半熟芝士”,通過極簡暴擊的短視頻內容直接吸引眼球,知道用戶喜歡的“好吃又劃算”需求。這就叫善用路徑思維。
3. 讓用戶記住并愛上你:情緒共鳴+長期記憶雙管齊下
現在,品牌發展不光是賣服務,還要讓消費者覺得“這個品牌懂我”。怎么做到呢?靠情緒共鳴和長期記憶。
情緒共鳴:用消費者的語氣來說話
年輕人喜歡什么?無厘頭、幽默、潮流梗,不喜歡說教。有些品牌的營銷文案,年輕消費者看了直嘆“臥槽這是說我呢!”這種感覺,就是共鳴。
比如江小白的文案——“生活不易,喝點小酒。”簡單一句話,字字都擊中打工人的疲憊情緒,暖到了。
長期記憶:讓品牌有一個獨特的標志性記憶點
你要能讓人“記得住”你,才能贏得長期忠誠。像農夫山泉,重復塑造了“天然水源”的品牌認知;再比如瀘州老窖“國窖1573”,一個瀘州酒窖的文化故事就讓品牌有了沉淀感。
四、想玩轉消費者思維,這5件事一定要落地
1. 用數據深入了解用戶
微信指數、百度指數、抖音熱點榜,這些工具用起來,研究用戶行為趨勢。別信自己想的,信數據。
2. 場景化思維,幫用戶勾勒“用你產品”的場景
比如,你搞了個按摩椅,告訴消費者啥高科技芯片其實意義有限。如果你拍一條視頻,場景是“爸媽關節酸痛的小確幸”,那立即激發了潛在用戶的情感認同。
3. 強化情感綁定
廣告別只是“推產品”,要多講“人話”。比如兒童奶粉品牌,可以描寫手忙腳亂的媽媽經歷,孩子開心喝牛奶的溫馨瞬間,這比干巴巴講配方技術更能打動人。
4. 快!熱點反應速度就是一切
雙11這類全民狂歡節點,品牌最好先守著搶占用戶心智。越快反應,用戶印象越深。
5. 持續優化用戶反饋閉環
哪怕是小細節的差評,認真聽取并迅速修復能為品牌贏得超乎想象的口碑。同時,從用戶的吐槽中,可能還能挖出下一個營銷突破點。
五、消費者思維的最終目標:搶占用戶心智,賺穩定信任!
搞清楚了消費者思維的本質,就會發現,營銷不是讓你努力向外吼“我最棒”,而是要讓用戶主動覺得“哇,它最懂我!”
中小品牌未必有大企業的預算,但善用消費者思維,真正走進用戶的心里,就是你超越同行的捷徑。別死磕產品功能,多琢磨消費者的故事和心態;別沉迷數據增長,多問問用戶為什么選擇你。
說到底,消費者愿意為誰買單?愿意為“懂我的人”買單。走這條路,慢一點不要緊,但這是長久之道。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