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月,日本芯片設備銷售額大增30%

本文由半導體產業縱橫(ID:ICVIEWS)綜合
2025年2月日本制芯片設備銷售額,創單月歷史第三高。
日本半導體制造裝置協會(SEAJ)近日公布統計數據指出,2025年2月日本制芯片設備銷售額為4120.65億日元,同比大增29.8%,創單月歷史第三高。
2月芯片設備的銷售額是連續第14個月增長,且增幅連續11個月達到10%以上。月銷售額連續第16個月突破3000億日元,連續四個月超過4000億日元,僅次于2024年12月的4433.64億日元和2025年1月的4167.90億日元,創下自1986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歷史第三高。
與2025年1月相比,銷售額下滑1.1%,連續第二個月出現環比下降。
日本在全球芯片設備市場的占有率(按銷售額計算)達到30%,僅次于美國,位居全球第二。
SEAJ于1月16日公布的預測報告指出,由于中國現有和新興廠商對通用產品的投資增加,加上以AI相關為中心的先進半導體投資擴大,2024年度(2024年4月-2025年3月)日本制造的芯片設備國內外銷售額預計將年增20.0%至44371億日元,年度銷售額將首次突破4萬億日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
SEAJ表示,由于AI用半導體需求增加、先進投資擴大,2025年度(2025年4月-2026年3月)日本芯片設備銷售額將繼續增長,預計年增5%至46590億日元,將續創歷史新高。2026年度(2026年4月-2027年3月)預計將年增10%至51249億日元,年度銷售額將首次突破5萬億日元大關。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版圖中,日本作為半導體材料領域的強國地位廣為人知。多數半導體材料及耗材的頭部供應企業源自日本,不少還占據著絕對領先地位,部分產品甚至呈現壟斷態勢。
而在半導體設備領域,日本同樣展現出其關鍵作用,擁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力。
據悉,2010年之前日本一直與美國爭奪設備市場份額的領先地位。然而自2012年開始日本的市場份額急劇下降,到2022年已降至不到美國市場份額的一半,僅為24%。
只不過從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來看,日本廠商依舊居于前列。
再看看最新的半導體設備市場排名,CINNO IC Research統計數據表明,2024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商半導體營收業務Top10營收合計超1,10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0%。
2024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廠商市場規模Top10與2023年的Top10設備商相同,前五排名無變化,荷蘭公司阿斯麥(ASML)2024年營收超300億美元,排名首位;美國公司應用材料(AMAT)2024年營收約250億美元,排名第二;美國公司泛林(LAM)、日本公司Tokyo Electron(TEL)、美國公司科磊(KLA)分別排名第三、第四和第五;從營收金額來看,2024年前五大設備商的半導體業務的營收合計近900億美元,約占比Top10營收合計的85%。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是日本半導體設備主要的出口對象國。
日媒依據日本財務省的貿易統計,調查了半導體制造設備及其零組件、平板顯示器制造設備面向中國的出口額占比,發現自 2023 年 7-9 月以來,出口至中國占比已連續三季超過 50%。
再看2024年日本半導體設備出口金額走勢。
日本半導體制造裝置協會數據顯示,從實際金額來看,2024 年 1-3 月相關設備對中國的出口額達到 5212 億日元,與 2023 年同期相比增加 82%。
2024年1~6月,面向中國大陸市場的占比接近5成。該統計周期內,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額同比增長1%,達到532億美元。其中,中國大陸市場銷售額為247.3億美元,達到上年同期的約1.8倍。中國大陸在全球總銷售額中的占比由上年同期的25%上升到46%,創歷史新高。中國大陸市場銷售額自2023年7~9月開始猛增,并一直保持強勁勢頭。
這一系列數值可以凸顯兩個要點:第一,中國是日本半導體設備的主要出口國;第二,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增速迅猛。
荷蘭阿斯麥(ASML)的首席執行官克里斯托夫·富凱(Christophe Fouquet)表示:“中國大陸的需求非常旺盛,今后仍將保持堅挺”。2024年1~6月,該公司的中國大陸市場銷售額占比達到49%,擴大到了上年同期的3倍。
*聲明:本文系原作者創作。文章內容系其個人觀點,我方轉載僅為分享與討論,不代表我方贊成或認同,如有異議,請聯系后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