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體內有癌,大便先知?大便若有這3種異常,多半是癌癥信號
原創 參考君 醫食參考
58歲的趙叔,平時最愛吃紅燒肉配白米飯,餐餐頓頓都少不了。
然而,近半年他肚子常脹得難受,排便不規律,時而便秘時而腹瀉,大便還黏馬桶。起初他以為是吃壞肚子,沒當回事,可癥狀愈發嚴重,人瘦了一圈,臉色蠟黃。
鄰居老周見他氣色不佳,提醒大便性狀改變可能是腸道有問題。趙叔這才想起,自己大便有時細如鉛筆,有時還帶暗紅色血絲。
他趕忙去醫院檢查,醫生告知腸道長了息肉,再發展可能癌變,而長期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習慣正是誘因。
趙叔懊悔不已,想到自己頓頓不離的肥肉和精米白面,不吃蔬菜水果,腸子缺了膳食纖維“清掃”。其實,像他這樣因飲食忽視腸道健康的人不少,而大便正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3種異常情況,或是腸道發出的警告
1.大便形狀突然變細,要留心
正常的大便看起來應該像香蕉一樣,粗細適中、質地柔軟、表面光滑。但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糞便變成了細條狀甚至像絲帶一樣扁扁的,就要特別注意了。
這是因為腸道可能被某些異常組織壓迫或堵住了,常見的原因之一是結直腸腫瘤(腸道里長出的異常組織)。腫瘤生長后會讓腸道變窄,大便通過時自然就會變形。
如果這種“細便”情況持續出現,而且伴隨腹痛或出血,應盡快就醫排查。
2.大便顏色變了,可能不是小事
一般來說,正常糞便顏色是黃褐色,這是膽汁參與消化后的結果。但如果糞便變得黑黑的、像柏油一樣黏稠,那就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了,比如胃或十二指腸出血。
不過,也有可能是吃了鐵劑或動物血制品,這種情況下可以觀察幾天看看是否恢復正常。
如果大便上有鮮紅色血跡,大多與肛門或直腸靠近出口的部位有關,比如痔瘡;而暗紅色或夾雜血塊的便便,往往提示腸道中段可能有出血。
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哪種出血表現,都建議及時到醫院檢查,別光靠猜。
3.排便規律亂了,不容忽視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原本每天一次的大便變成幾天一次,或是腹瀉、便秘反復交替?如果這種變化持續兩周以上,就不只是飲食作息的問題了,可能是腸道在發出信號。
腸道里的腫瘤不僅會堵住“通道”,還可能影響腸道的正常蠕動功能。有的人會頻繁想上廁所,但每次量又很少;有的人則會因為堵塞導致大便難排出。
如果這些變化還伴隨腹痛、腹脹、消瘦等癥狀,更應引起高度重視。
為什么說大便是身體的“晴雨表”?
腸道是我們消化系統的重要部分。它一旦出現問題,最先表現出來的就是排泄物的變化。比如:
-腫瘤生長破壞腸道黏膜,使出血變多;
-腸道蠕動變慢或過快,會直接影響大便形狀和頻率。
這些表面變化,就像一個個小警鈴,提醒我們腸道出了問題。

重視檢查,才能守護健康
一旦發現大便異常,尤其是50歲以上人群,一定要及時就醫。醫生可能會建議以下檢查方法:
-腸鏡檢查:可以直接看到腸道里面的情況,還能取樣檢查;
-糞便潛血檢測:可以發現早期出血跡象,作為初步篩查;
-CT仿真腸鏡等影像學檢查:幫助全面評估腸道健康。
很多腸道疾病,特別是早期腫瘤,發現得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甚至可以完全治愈。
從今天開始,做到三件事關注腸道健康
-每次如廁后,花10秒鐘觀察一下大便形狀和顏色;
-如果出現異常,堅持觀察3天;若持續存在,盡早就醫;
-年滿50歲,建議每5至10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原標題:《體內有癌,大便先知?大便若有這3種異常,多半是癌癥信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