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期刊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50304期干部學習核心期刊目錄
1
《旗幟》
主辦單位:《旗幟》雜志社
卷號期號:2025年第2期
推薦部門:黨建組



《旗幟》2025年第2期刊發評論員文章《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機關黨建高質量發展》指出,近期召開的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工作暨紀檢工作會議對切實抓好2025年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各項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高質量黨建促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機關黨建制度改革為抓手,以落實機關黨建主體責任為牽引,守正創新、狠抓落實,堅持“四個帶頭”,走好第一方陣,當好“三個表率”,建設模范機關,為推動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2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主辦單位: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
卷號期號:2025年第3期
推薦部門:中直組



張榮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5年第3期撰文《構筑育人新生態 提升思政引領力》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這一重要論斷,科學回答、系統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豐富內涵和基本特質,體現了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的具體要求。將“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作為“六大特質”之首,凸顯了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為高校進一步回答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動指南。高校作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匯點,要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把立德樹人內化到辦學治校的各領域、各環節、各方面,牢牢把握黨的領導、思政模式、綜合改革、價值塑造等要點,推動各種教育要素和資源融會貫通,形成全面聯動、高質量發展、具有強大活力的育人生態。
3
《中國農村經濟》
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
卷號期號:2025年第1期
推薦部門:干教組



魏后凱在《中國農村經濟》2025年第1期撰文《如何看待中國的大規模快速城鎮化》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工業化的持續深入推進,中國經歷了一個大規模快速城鎮化過程,城鎮化速度遠高于世界和各類經濟體的平均增速。這是中國的一個獨特現象,體現了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效。持續快速推進的工業化為城鎮化提供了強大動力和產業支撐,農村改革發展和農業科技進步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創造了有利條件。中國的大規模快速城鎮化不僅拉動了投資,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促進了內需擴大和產業結構升級,有力推動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而且對世界城鎮化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貢獻了1982-2023年世界新增城鎮人口的25.4%)。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近年來中國城鎮化增速已經明顯減緩,但大規模快速城鎮化并沒有結束,目前仍處于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且仍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將更注重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未來,鄉村人口將進一步減少,農村人口老齡化和村莊空心化將越發凸顯。為適應城鄉人口變化趨勢、加強農村人口老齡化應對和村莊空心化治理,按常住人口配置公共資源和優化村莊布局成為鄉村振興中亟待研究的重大課題。
4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
主辦單位: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
卷號期號:2024年第6期
推薦部門:企干組



吳志遠在《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24年第6期撰文《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牽引作用》指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這對新發展階段我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應基于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目標要求,并著眼于對“牽引作用”的深刻分析來理解、闡釋并貫徹落實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須從歷史、現實及理論等多維度深入理解和把握改革新征程上繼續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的必要性、必然性和重要性,不斷增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歷史主動、現實擔當和理論自覺。應從注重系統集成、注重強化基礎、注重突出重點、注重改革實效等方面,切實發揮經濟體制改革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牽引作用。
5
《外交評論》
主辦單位:外交學院
卷號期號:2025年第1期
推薦部門:博士團



凌勝利在《外交評論》2025年第1期撰文《統籌內外: 大外交時代的中國涉外國家安全機制建構》指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 中國逐漸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面臨的內外挑戰也更加多元, 涉外國家安全局勢前所未有的復雜、嚴峻,建構科學、高效的涉外國家安全保障機制任務日益緊迫。涉外國家安全機制建設旨在保護國家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不受外部威脅和挑戰。此外, 健全和完善涉外國家安全機制也是推動中國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和維護海外安全利益的必由之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涉外國家安全機制建設大體經歷了從無到有、逐步探索和全方位推進三個階段,并漸次形成了以涉外國家安全法治體系為基礎, 以外交、政治、經濟、軍事等手段為保障, 各部門綜合協調的涉外國家安全機制。當前,面臨國內外安全形勢的新變化, 新時代涉外國家安全機制建設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運用統籌邏輯、遵循法治原則。涉外國家安全機制建構主要包括動員、協調、執行和評估四個部分,旨在增強機制整體的靈活性、協同性和高效性,從而有效應對外部風險挑戰、保障國家穩定和發展大局。
6
《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主辦單位:延邊大學
卷號期號:2024年第9期
推薦部門:英才中心



劉益東在《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9期撰文《人工智能B模式:下一個科技制高點》指出,AI大爆發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顛覆性創新。AI在大幅提高生產力的同時,其風險也隨之劇增。AI做一萬件好事,抵消不了它做一件滅絕性的壞事,所以說AI風險巨大。以提升智能水平為動力、實現AGI為目標的主流AI發展模式(A模式)導致末日概率已高達10%~50%,這一模式存在根本缺陷,難以為繼。構建以提升輔助人類能力為動力、實現人工輔能為目標的人工智能B模式,勢在必行,將成為下一個科技制高點。大國科技競爭應采取多維競爭戰略,多管齊下,既同質同維競爭,又升級升維引領,在技術維之上增加文化維,以克服愈演愈烈的科技風險。多維競爭戰略的關鍵是正確把握未來的方向,用COAI方向分析法可以解決是趨勢外推還是改弦易轍的方向問題。盤點原始創新成果,甄選出與研發人工智能B模式、與科技可持續發展模式相關的原始創新及完成人,予以重視、資助,使其擔任學術帶頭人,因為他們擅長在極綜合交叉領域開展研究,是參與人工智能B模式研發的重要力量,甚至是主導力量。
7
《經濟學家》
主辦單位:西南財經大學;四川社會科學學術基金會(新知研究院)
卷號期號:2024年第12期
推薦部門:出版組



洪銀興、姜集闖在《經濟學家》2024年第12期撰文《培育和壯大耐心資本 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指出,加速推動資本要素資源向科技和產業創新領域集聚,對于催生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新質生產力及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科技金融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角度出發,在理解耐心資本內涵的基礎上,從資本形式上界定了耐心資本的特征和外延,并闡明了其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支撐與促進作用機制,論述了包括科技信貸、風險投資和股票融資在內的耐心資本全方位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要義、要求和要點,最后就當前培育和壯大耐心資本提出若干政策建議。
8
《國際政治科學》
主辦單位:清華大學
卷號期號:2024年第3期
推薦部門:媒體組



黃宇韜、楊嘉豪在《國際政治科學》2024年第3期撰文《國際組織中的國家權力——概念與測度》指出,國際組織的制度內競爭已成為國際政治的重要現象。追蹤國家在關鍵國際組織中的權力排序以進行跨國別與跨時間比較具有重要價值。本文結合政治學概念測度經典范式,通過厘清背景概念、具體概念、收集分層指標與合成最終指數四步驟以測度“國際組織中的國家權力”。在概念厘清階段,運用后置反事實工具逆向推理建立“完全自主”的國際組織所需滿足的條件,歸納國際組織在運營中所面臨的關鍵約束,進而明確國家在組織中的權力要素來源。在指數合成階段,通過多次運用主成分分析法以檢證所選指標的合理性,在避免主觀賦權、多重共線性等問題的同時進行降維處理。由于聯合國在國際秩序中的重要性,將其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證分析,測度出2012—2020年世界各國在組織內的權力排序變化,并進一步對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進行分析,以檢驗本測度方法的合理性與可復制性。研究發現,盡管中國的權力排序實現了上升,但傳統強國在聯合國內的優勢依舊難以被打破,國際話語權的結構性不平衡依然突出。中國應更有針對性地對微觀層面的不足之處進行強化,進而提升在國際組織中的話語權。
9
《中外法學》
主辦單位:北京大學
卷號期號:2024年第6期
推薦部門:政法組



章凱業在《中外法學》2024年第6期撰文《機器中的作者與創作:從攝影技術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指出,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可版權性和歸屬,本質上是如何在機器創作中尋找作者和評估人的智力活動。規范意義上,作者的活動是一種與機器相分離的人類的智力活動,創作行為是由詳細的構思與受控的執行兩部分組成。在機器創作中,智力活動的評估對象是體現人類構思的內在表達,而不是機器執行所生成的外在表達,獨創性的判斷只能基于作品產生的方式,而不是機器產品的外觀。作者是構思作品并控制其執行的人。對AI創作的分析應該首先剝離機器的部分和AI的貢獻,隨后判斷人類的角色是否符合構思與執行的要求,即內容生成的準備階段是否存在足夠詳細的創作計劃,內中的選擇能否滿足獨創性的要求,以及人類對AI的執行是否具備控制力。AI生成內容的作者身份可能是AI設計者、使用者,或是沒有作者,這需要在個案中,結合AI程序的特征、設計者和使用者各自的活動類型,并根據AI作品中關鍵的表達性元素,進行類型化分析。
10
《中國工業經濟》
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卷號期號:2024年第12期
推薦部門:地方組



王賢彬、鄭希恬在《中國工業經濟》2024年第12期撰文《內生生產網絡的理論發展與中國應用展望》指出,近年來生產網絡理論在國內外興起并廣泛應用,成為理解和分析經濟系統產業關聯現象及政策實施效應的有力工具。隨著生產網絡模型的縱深發展,網絡結構研究逐步向“內生化”方向演進。與固定結構生產網絡相比,內生生產網絡的模型設定更貼近經濟主體的決策能動性和經濟運行的動態性。本文對內生生產網絡文獻展開系統理論總結和應用展望,以期全面深入地理解這一趨勢。本文首先就固定結構生產網絡模型的均衡結果和經濟學內涵進行解讀,探究網絡嵌入方式。隨后,分析較為一般化的聯系成本內生生產網絡模型和投入產出關系的內生來源,并評述動態化聯系成本、將聯系視為投資、考慮區位轉換成本、簡單開放經濟情形和廣告發放五類重要擴展形式及其適用場景。接著,基于文獻發展脈絡系統梳理復雜網絡、搜尋匹配和投入技術選擇三種內生生產網絡形成方式,論述各類設定的適用場景和優缺點。進一步地,綜述內生生產網絡理論建模方法在區域貿易、網絡動態和宏觀經濟等關鍵領域的應用。最后,結合已有研究文獻和當下中國經濟情境,提煉中國內生生產網絡的研究方向和重大議題,介紹國內現有的相關數據集及存在的問題,為未來應用內生生產網絡展開中國經濟分析和政策評估提供參考。
注:授權發布,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重慶日報、新華網、央視頻、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視界、北京時間、澎湃政務、鳳凰新聞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注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出處和作者。
責編:劉星月;初審:陳佳妮、許雪靖;復審:刁超群、邱詩懿、李雨凡;終審:正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