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營銷界金句解讀:用戶真正買的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著名營銷專家特德·萊維特說過:“沒有商品這樣的東西,顧客真正購買的不是商品,而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對于品牌方來說,這句話太重要了。我們常常陷入一個誤區:拼命在商品上下功夫,卻忽略了用戶真正關心的是什么。
而用戶的需求其實很簡單,他們只想知道你的東西能不能直接解決他們的問題。
問題是,很多品牌搞錯了方向。他們盯著自己的產品,覺得自己設計得這么好、材料用得這么好,用戶一定會買。但用戶從來不為產品本身買單,他們掏錢,是因為你能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更輕松、更好。
明白這個道理,你的品牌才有可能和用戶建立真正的連接。
打個比方:用戶買的不是產品,而是結果
產品是手段,結果才是目的。一個綜合訓練館賣健身課程,會員根本不是為了上課這件事掏錢。他們掏錢是為了一副更健康的身體、一個更精神的狀態,甚至是一張適合曬朋友圈的身材照片。
再比如,廚房用品里的調味瓶,大家用不上太復雜的設計。他們想要的就是能把調味品分開裝且不漏粉的結果,簡單、有效。
用戶掏錢不是因為你賣鉆頭,而是因為他們想在墻上打一個洞。最成功的品牌,能一步到位,直接告訴用戶“有了這個工具,你十分鐘就能爽快地把洞打好,別的別操心。”產品是一部分,場景化的解決方案才是關鍵。
用戶買服務,不買產品的“標簽”
很多品牌喜歡告訴用戶自己多高級、多創新。問題是,消費者不會買單你的自夸。用戶關心的單純是:你好不好用?能不能解決我的問題?花了這個錢值不值?
一個普通的早餐店,重點根本不是價格低能吸引顧客,而是在上班路上吃得快、吃得飽還能順手帶杯熱咖啡。那些拼大品牌包裝、走奢侈路線的小門店,反而沒競爭力。服務用戶的使用場景,才是一切的核心。這就是為什么,小品牌有時候勝過大品牌。因為他們更專注、更懂用戶。
細分場景:找到用戶需求最具體的落點
用戶的問題很多,但品牌要懂得從一個核心場景切進去。場景一旦精準,用戶自然就覺得你的產品對路。無印良品賣的不是衣服本身,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簡潔卻有品質。這種適用任意場景的定位,就讓用戶在任何時候都覺得它的東西“值得買”。
相反,產品定位模糊,用戶根本想不明白你的東西能怎么用,他們就不會買。比如做兒童教輔書的企業,如果一個書包能清晰傳遞“快速整理每天作業本,避免手忙腳亂”的功能,家長才可能掏錢。否則你只是再多了一個賣書包的。
滿足情感需求,而不僅是功能
賣“功能”是基礎,賣“情感”則是升維競爭。買咖啡的用戶,其實對味道和價格只看一半,另一半是喝咖啡時的心情。如果咖啡品牌能通過包裝色彩、店面環境、服務創造一種放松的氛圍或者自我獎勵的感受,用戶自然會記住你,反復回購。
那些獨立香水品牌就是這么做的。設計獨特的命名和故事,把普通香水變成了“自我表達的一部分”。這個“附加值”,對用戶而言比香水本身的味道更有吸引力。
小企業用有限預算打“用戶價值牌”
中小企業預算有限,拼不過大品牌的廣告投入,但可以走策略精準路線。用戶買的是能解決問題的東西,那我們就不要浪費資源在沒用的噱頭上。
第一,拼功能到位
用戶的痛點要研究透。不能光想著賣空氣凈化器,而是告訴用戶“1小時清掉你家90%的霧霾”,用直接數據吸引人。
第二,搞場景融入
不要盲目做花哨的廣告,而是通過短視頻示范你的產品如何解決實際場景的問題,比如零食小包裝展現“媽媽的上班袋里多放幾份,不怕孩子餓”。
第三,維持互動信任
用戶買的是信任,但大企業用高預算砸廣告,小企業不具備這種能力,那么怎么辦?集中力量找種子用戶做真實推薦。一條用戶自拍短視頻,一條中肯的評價,比你砸錢請KOL更接地氣,也更可信。
做品牌,千萬別站在自己的角度自嗨,把產品說得多厲害、技術多高端。用戶不在乎這些,他們在乎的是“這個產品到底能幫我做什么”。站在用戶角度,簡簡單單地告訴他們“你的問題有了辦法”,就能比復雜的專業詞匯更有說服力。
這就是萊維特那句話的價值。品牌的本質,從來就不是賣商品,而是賣結果。解決了“用戶問題”,才是所有品牌創收的真正起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