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兩個500億級基金重裝出擊,上海產業升級將迎來哪些新動能
上海重磅推出兩個500億級基金。
3月25日,2025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暨“投資上海”活動周正式拉開帷幕。會上,上海市產業轉型升級二期基金、上海市國資并購基金矩陣正式發布,為城市產業能級提升注入新動能。
其中,上海市產業轉型升級二期基金的總規模達500億元,首期基金100億元,重點支持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汽車、新材料、軟件和信息服務、工業服務等符合市區協同主導產業的項目。
上海市國資并購基金矩陣的總規模達500億元以上,涉及國資國企改革、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民用航空、商業航天、文旅消費等領域。
分析人士認為,兩個500億級基金的推出,將成為資本力量促進產業加速發展的重要抓手。
千億基金群崛起
創新是上海未來產業發展的原始動力。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汽車、新材料、軟件和信息服務、工業服務等項目,匯聚了大量的先進制造業企業,但作為創新技術密集、資本密集的產業主體,其發展離不開持續的資金支持。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新動能積厚成勢、傳統動能煥新升級。
上海此次推出500億元規模的產業轉型升級二期基金,可謂恰逢其時。
去年,上海就已成為創投圈最大的活水,啟動運行總規模1000億元的三大先導產業母基金和未來產業基金,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上海市產業轉型升級二期基金的落地,也將成為產業升級發展的新助推力。
業內人士認為,科技創新往往風險高、投入大、周期長,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投入。上海啟動的500億級基金,既能夠為科創企業提供充足資金支持,促進產業鏈集聚整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提升固鏈補鏈強鏈塑鏈能力,還可以通過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特定產業的戰略性投資,還能夠以大基金帶動大產業,促進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能夠放大對社會資本的“撬動”效應,從而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從筑巢引鳳的階段性效果來看,上海新興未來產業已經“聚鏈成群”。目前,上海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前瞻10條重點產業鏈,已全面形成電子信息、汽車、高端裝備、軟件和信息服務四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向全球投資者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上海方案”。面向“十五五”,上海將持續強化產業生態、不斷孕育優質企業、進一步放大集群磁吸效應,為全球投資者打造最具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
并購新機遇
為了發揮國有資本的帶動作用,今日,同步發布的500億級基金國資并購基金矩陣,則聚焦在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和本市重點產業領域強鏈補鏈。
2024年以來,國家和上海市陸續出臺了《關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行動方案(2025-2027年)》(簡稱“《上海方案》”),鼓勵企業實施并購重組,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其中《上海方案》提出,力爭到2027年,上海落地一批重點行業代表性并購案例,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領域培育10家左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上市公司,形成3000億元并購交易規模,激活總資產超2萬億元。為此,上海國資國企緊抓市場戰略機遇期,加快組建國資并購基金矩陣,與社會資本開放合作,完善上海并購市場生態,進一步提升新質生產力能級。
上海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賀青表示,組建國資并購基金矩陣是深入實施上海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重要舉措,將聚焦增強核心功能,圍繞加快新興產業前瞻布局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開展一批高質量并購,推進相關產業整合與升級,打造重點領域龍頭企業。在政策機制上,將優化國有資產評估管理,提高重點項目國資并購審批效率,持續健全完善國資股權投資基金績效評價機制和容錯機制。
記者注意到,上海國資并購走在全國前沿。尤其是上海國資上市公司先行先試,落地一批重點行業代表性并購案例。如國泰君安剛剛完成吸收合并海通證券,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券業航母;上海建科集團與上咨集團實施重組,強化“延鏈補鏈強鏈”協同效應;上海電氣計劃通過收購,獲得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簡稱“發那科機器人”)50%股權,從而提升高端裝備制造核心競爭力。
據悉,新組建的國資并購基金矩陣主要由市屬國有龍頭企業、金融機構、平臺公司發起,涉及國資國企改革、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民用航空、商業航天、文旅消費等領域。
在國資國企改革相關領域,聚焦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傳統產業數智化綠色化轉型。在集成電路相關領域,聚焦集成電路裝備、設計、材料、零部件等領域,以全球化視角關注境內外優質標的。在生物醫藥相關領域,定位于“鏈接全球、服務上海”,聚焦解決生物醫藥“卡脖子”問題,加快構建生物醫藥“科技+金融+產業”協同發展模式。在高端裝備、民用航空、商業航天相關領域,聚集龍頭企業產業鏈上下游,對相關優質標的進行并購,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聚區。在消費產業相關領域,重點布局品牌與生活方式、消費體驗服務、醫療健康、消費科技等方向,通過投資并購有效賦能消費產業高質量增長。
前期,上海市國資委已先后出臺《市國資委監管企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業務管理辦法》和《市國資委監管企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考核評價及盡職免責試行辦法》,強化基金分類監管和實控基金管理人管理,提出對基金包括并購基金進行整體投資組合和長周期考核評價,引導國資基金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中發揮更大作用。截至2024年底,國資存量基金優化整合完成進度已經超過60%,盤活約400億元資金投入新設基金。
全球創新策源地
整體來看,近年來,上海不斷加大政策資金保障,通過資本力量扶持未來產業發展的舉措,得到了業界的高度認可。
“過去一年,我們頻繁與上海各區級產業部門、政府部門溝通,越來越感受到上海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在辦事的過程中,上海很講究‘店小二’服務精神,基本上就是有求必應、無事不擾。”華興資本首席執行官(CEO)王力行強調,上海政府部門已成為企業的外部合伙人。
王力行進一步表示,兩個500億級基金,華興資本參與其中并積極合作,“我們投行有非常豐富的項目源,希望能夠助力上海高端制造業以及科技產業的發展。”
在向“新”求“質”的道路上,上海已經成為創新策源地,并涌現了一批產業龍頭鏈主與獨角獸。如,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等覆蓋行業龍頭,帶動培育數百家“鏈上”企業;也孵化出小紅書、階躍星辰、高仙機器人等一大批獨角獸和瞪羚企業。
此外,根據《2024全球獨角獸企業觀察報告》,2024中國新晉18家獨角獸分布在11個地區,其中上海新晉4家,位居全國之首。胡潤研究院發布《2024全球獨角獸榜》,上海65家企業上榜,位列全國第二。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上海之所以成為深度鏈接全球的國際大都市、風險投資首選地,產業創新的高地,離不開上海市政府的精準灌溉。
御風未來創始人兼CEO謝陵表示,上海作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擁有完善的科研基礎設施和開放的創新環境,該公司研發中心落戶張江高科技園區,正是看中這里的“創新磁場”,希望能在上海看到未來科技發展的更多可能性,也能快速找到合作伙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