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弱品類品牌的底層邏輯:找到場景,就是找到未來
朋友圈里有個創業朋友,前陣子找我喝咖啡,臉上寫滿“誰懂啊”的心情。他說自己做了個新項目,是關于旅行口腔清潔用品的。我問他,“怎么個清潔法?”他說主打方便、輕便,專供出差、旅行用,替代那些不想隨身攜帶大瓶牙膏、電動牙刷的場景。
聽完,我好奇地反問一句:“這個東西,你覺得有多少人愿意買單?”他說了實話:預計剛需用戶不多,但他覺得差異化強,場景切入準,是個小而美的機會。
只不過,這兩個月推下來,反響沒有達到預期,連用戶教育都特別燒腦。他問我,“所以,這種冷門賽道,到底能不能做品牌?還是我干脆放棄?”
這個問題,其實不少創業者都在糾結。大品類好,市場基數大,消費者教育幾乎不用做;但冷門品類、弱品類,看起來小眾,機會不明朗,創業者心里沒底氣。
其實弱品類不是不能做品牌,關鍵是方法對不對。事實證明,那些看似小眾的領域,反而更容易通過精準打法殺出特色。就像這位朋友的項目,產品方向沒錯,只是沒找到最有效的切入點。
今天,就圍繞“弱品類怎么做品牌”這個問題,我們細拆一下方法論。創業路上,機會深藏在冷門領域,但要看你是否能用正確的方式喚醒需求。
想在弱品類里做出一個好品牌,難嗎?說實話,確實難。品類本身不夠大,市場需求低,消費者認知也不強,根本不存在那種“隨便一搞就出圈”的機會。
但弱品類一定是死路嗎?也不是?,F在所有看起來“能打”的小眾品牌,基本都是從弱品類一點點熬出來的。
第一,弱品類,先找到賺錢的那個小圈子
品類弱,先別想著“大”。要能活,先找到一群會掏錢、愿意支持的核心人群。圈定目標人群后,把他們需求打得特別扎實,一點不跑偏,產品做成圈子里的“必需品”。關鍵不是讓所有人認識你,而是讓這一批核心消費者離不開你。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品牌,它賣的不是傳統大剃須刀,而是小的修胡刀,鎖定的用戶是對外形有要求、追求精致的男生,特別是注重胡須輪廓的群體。
產品核心就是方便,隨時隨地拿出來修整一下胡須線條,完事還能曬朋友圈。這個刀在功能上不復雜,賣的就是“隨手一修就精致”的需求。它抓住的這一小圈人,足夠養活它。
弱品類,沒辦法一上來就追求人人買單,只能先抓住核心用戶,鎖住,然后慢慢打破圈子。
第二,盯住具體場景,創造“用的理由”
有些品類之所以弱,說白了是用得太少,消費者根本沒把它當成生活必需品。這就是我們要去找的機會——讓產品直接嵌入消費者的具體生活場景。用場景喚醒需求,讓低頻的東西看起來必須去用。
曾看到一個國產冷門品牌做旅行用洗滌產品。正常情況下,洗衣液、牙刷這些東西大家家里都不缺,但出差、旅行的時候隨身帶這些東西,就覺得麻煩。
這個品牌直接推出小包裝單次裝,用便利性殺入。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定位:“走到哪,用到哪”。這些便捷型產品,你之前覺得不是生活必需,但在某些場景下卻成了剛需。
對弱品類來說,設計一個完美融合的消費場景比什么都重要。頻次不高沒關系,重要的是讓消費者覺得“有了你,舒服更方便”。
第三,產品要有特色,先別指望“全面發展”
很多弱品類產品被淘汰,是因為沒特色。消費者看到產品的時候,問自己“那又怎樣”,然后放回去了。你要給出一個讓消費者買單的理由,這個理由越不普通越好。
蕉內剛出名的時候,賣的是秋褲。它很聰明,沒有像別家一樣去強調“百搭”“便宜”,直接踩了“極致保暖”和“人類高質量陪伴”這個點。它在消費者心里種下的印象就是:穿上蕉內秋褲的每一分鐘,都是對生活的犒賞。
普通的秋褲是功能性產品,蕉內卻用自己的特色,硬生生賦予了它情感價值,結果別人穿不穿秋褲無所謂,但穿秋褲就要選蕉內。
想從弱品類殺出來,別想著抓所有點,只要有一個超強的特色,就夠了。
第四,品牌調性要把握,越清晰越好
弱品類,要出彩,調性必須清晰。一個消費者看見你第一眼就覺得你有味道,這才是調性的力量。調性沒立住的品牌,吸引不了忠實的粉絲。
Seesaw Coffee是個很好的例子,(盡管最近有負面)我這邊只做案例分享。精品咖啡其實本身是一個相對弱的品類,不是人人都喝得來。但Seesaw從第一天就堅持走“小眾精品咖啡品牌”的路線,不試圖討好所有消費者,而是牢牢黏住一群喜歡手沖、愛咖啡文化的人。你去店里喝咖啡的時候,哪怕是個普通拿鐵,你都會覺得它裝里面的調性值。
調性說穿了就是品牌的性格,你的性格清楚了,才會有人喜歡你。面對弱品類,從一開始就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有態度的品牌,而不是一個“啥都能干”的工具品牌。
弱品類沒有強品類的熱鬧,但也沒有強品類的內卷。它的難點在于小眾,門檻不容易過,但它的機會在于,如果做出了差異化,它的市場競爭少,天花板夠高。
弱品類突圍方法:
1. 先盯準一小群核心用戶,把他們需求死死抓??;
2. 把品類嵌入一個生活場景,在特定時間點讓消費者想起你;
3. 把產品做出特色,別想著一上來當全能選手;
4. 把品牌調性立住,讓消費者愿意為調性買單。
或許做到最后你會發現,弱品類不是弱,而是另一個玩法的開始。你沒看到的市場縫隙,可能正是新的機會點。關鍵還是看你怎么選、怎么走。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