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3
- +18
創新教育模式:探索學生使用ChatGPT的行為意圖與影響因素

孫鵬:創新教育模式 智能學習驅動
在全球教育領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教育技術的應用已成為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近日,暨南大學管理學院孫鵬與其他研究人員合作,在國際期刊《Sustainable Futures》上發表了題為《Investigating students'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ChatGPT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譯:學生使用ChatGPT進行學習的行為意圖研究)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從行為科學角度深入探討了學生在教育過程中使用人工智能(AI)工具ChatGPT的行為意圖,揭示了影響學生使用該技術的多種關鍵因素,為未來的教育技術發展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
探索影響學生使用ChatGPT的關鍵因素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教育領域也迎來了技術變革。孫鵬在論文中指出,盡管ChatGPT作為一款AI工具具有很大的潛力,但其能否在教育中得到廣泛應用,仍然取決于學生的接受度與使用意圖。因此,研究團隊結合了技術接受模型(TAM)與刺激-有機體-反應(SOR)理論框架,探討了包括感知愉悅性(PP)、感知便利性(PCV)、學術自我效能(ASE)、感知有用性(PU)和感知易用性(PEOU)等多個因素,如何影響學生對ChatGPT的使用意圖。
研究顯示,感知愉悅性和便利性對學生的使用意圖具有顯著影響,學生在享受使用體驗和便捷的操作過程中,往往更容易感受到ChatGPT在學習中的有用性與易用性。此外,學生的學術自我效能也是推動其使用意圖的重要因素,表現出自信的學生更容易接受并有效使用該工具。
學術自我效能與技術接受的關聯
該研究的一個創新之處在于引入了學術自我效能(ASE)這一變量。學術自我效能指的是學生在學術任務中對自己能力的信心,研究發現,具有較高學術自我效能的學生,通常會認為ChatGPT在提高學習效率和解答學術問題方面具有較大幫助。研究進一步揭示,學術自我效能不僅直接影響學生對ChatGPT的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還間接促進了他們對工具的長期使用態度和繼續使用的意圖。
孫鵬表示,學術自我效能作為一種認知和情感的調節變量,在技術接受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者應注重通過教育培訓提升學生的技術自信心,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在學術任務中的表現,也能提高他們對新興教育技術的接受度。
持續使用意圖的預測因素
論文還進一步探討了如何通過影響學生的態度來促進其對教育工具的持續使用。研究結果顯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塑造學生對ChatGPT持續使用態度的核心因素,而正面的使用體驗往往會轉化為更高的繼續使用意圖。孫鵬強調,教育者應注重優化學生與技術工具的互動體驗,尤其是在教學過程中,創建愉悅且便捷的學習環境,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對ChatGPT等AI工具的接受度。
教育技術的可持續發展與創新
在全球教育模式轉型和數字化教育大潮中,人工智能作為一種革新性技術,不僅能為教學過程帶來個性化學習支持,也為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孫鵬在論文中提到,通過將AI工具如ChatGPT引入課堂,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還能促進教育的可持續性,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對創新和技術能力的需求。
研究的另一個關鍵發現是,教育中的AI技術不僅要滿足短期的教學需求,還應注重其長期的社會責任與可持續性。隨著技術在教育中的深度滲透,教育機構需要更加關注如何平衡技術引入的便捷性與其可能帶來的倫理問題,如數據隱私與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挑戰。
展望未來的教育技術發展
本研究為教育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技術開發者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在技術應用層面,研究指出,教育機構應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調整教學工具的設計與應用,以提高學生對教育技術的接受度。對于未來的教育技術發展,孫鵬認為,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教育工具將不僅僅是一個輔助學習的工具,更是一個能夠引導學生思考、創新和解決問題的“合作伙伴”。
此外,隨著AI技術的普及,未來的教育將更加注重多元化、個性化以及智能化的學習方式。孫鵬和其團隊的研究成果為這一趨勢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教育行業如何實現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實踐路徑。
通過這項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孫鵬的團隊為AI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提供了系統性的理論支持與數據分析,不僅揭示了學生在使用ChatGPT等AI工具時的行為意圖,還為推動教育技術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完】
參考文獻:Sun P, Li L, Hossain M S, et al. Investigating Students'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ChatGPT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J]. Sustainable Futures, 2025: 100531.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大秀肌肉
- 国家卫健委驳美炒作病毒溯源
- 明日出征!航天员详细信息来了

- 河南郑州拟调整公积金贷款借款人年龄上限:男性延长到68岁,女性延长到63岁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特斯拉涨约7%

- 约每76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
- 一部国产经典动画片,主人公是一只当警官的黑猫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