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產品傳播力的3大法則:功能扎實、設計吸睛、情感共鳴
產品能不能賣起來,靠的不光是營銷。歸根結底,靠的是產品本身。不是所有宣傳都叫傳播。有時候,好的產品就是最好的媒介。它會讓用戶自愿為你宣傳,發朋友圈、提口碑、主動安利。這才是真正的傳播力。
今天我們聊下“好產品如何自動傳播”。
先說下關于“產品即媒介”這件事
用戶買東西,先靠外觀吸引,再靠功能留下。體驗好,會心生好感。再往大了說,用戶對產品的認可是對品牌的認可。這就是傳播的起點。
市場上有兩種產品。一種要花大力氣砸廣告,但效果還不一定好。一種基本不怎么做宣傳,卻人傳人迅速出圈,比如AirPods、小米掃地機器人、瑞幸的椰云拿鐵。這背后,其實就是“產品即媒介”的邏輯。
為什么產品能帶來自動傳播
體驗超出預期,用戶想分享
當一款產品超出了用戶期待,TA會覺得“不錯啊”,愿意安利給朋友。比如,下午在辦公室特別困,你喝了一杯瑞幸椰云拿鐵,極致絲滑的口感引發舒適感。發朋友圈,隨手來一句“椰云拿鐵真的絕”。
外觀吸睛,讓人愛不釋手
漂亮的東西容易抓眼球,還上鏡。比如,星巴克的限量款杯子,吸引了一堆人去集齊,曬圖再加“今天喝到的幸?!?。
有情懷,大家覺得“值”
抓情感是讓產品有傳播力的一大利器。不只是買功能,還買感覺。比如,故宮文化周邊,把傳統文創和現代設計完美結合,真讓消費者覺得買到了文化和故事。
現實中的自動傳播產品
1. 元氣森林氣泡水
一款設計清新、包裝減法做得極致的飲料。健康風潮帶動了“無糖、低卡”的理念。從辦公室到家里,從健身房到派對,買一瓶喝的,不只是滿足口渴,還因為值得拍一下、好分享。它抓住的是“健康生活方式”。
2. 泡泡瑪特盲盒
大家對“開盲盒”那種奇妙又刺激的感覺上癮。再加上IP人物的可愛設計,誰能不開個兩三盒?朋友圈、小紅書上一曬,周圍一票好友也開始“給我推薦這一款”,搞得后浪們直接沖進店里搶貨。
3. 瑞幸的椰云拿鐵
這杯“帶氛圍感”的咖啡不僅味道好,它還自帶“網紅體質”。稀有的椰奶風,搭上絕妙的名字,拍照好看,曬圖有梗?!懊刻旖信笥褦]椰云”,“打卡結束的一天”。背后其實是瑞幸對用戶心理的精準拿捏。
4. Apple AirPods
蘋果這款無線耳機早就超出了耳機本身。它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佩戴就是“科技潮”。地鐵里、辦公室、健身房都有它的身影。很多人曬自己的工作桌面圖,耳機順手擺入畫面,潛臺詞就是“買它,準沒錯”。
5. 故宮文創產品
故宮做出的文創系列,讓“文化”活了起來。把傳統的歷史底蘊和現代設計結合,每一款都既有收藏意義,又實用。買到的人曬個朋友圈,順帶炫耀“我也有點文化”,瞬間圈粉。
產品自動傳播的底層邏輯
1. 產品解決“剛需”又“增值”
能解決剛需問題的產品,廣告做的少都有人買。如果還能提供額外的附加值,例如體驗、顏值、氛圍,就超越普通競爭產品。消費者才會戀戀不舍,用完后愿意安利。
2. 除了商品,用戶買氛圍
打動人的產品背后,一定藏著用戶買單的理由——“很好用”“好看”“很懂我”。傳播的本質,還是在于觸碰用戶情感。元氣森林賣的是“健康自律”,AirPods賣的是“智慧又時尚”。
3. 用戶得了好處愿意發聲
獲得好的東西,用戶會享受這一刻的感受,然后自然想炫耀?!百I到這件事我才與眾不同”。而有傳播力的品牌,一定是能讓用戶感到“值得分享”。
有了朋友圈、小紅書、抖音,用戶買到能滿足情緒需求的產品,現曬現夸,輕輕松松。一個人發,背后可能引發五個人一起下單。
一條小紅書的視頻,可能直接帶火一個產品。比如樂事推出假發包系列薯片,這種創意性“沙雕”包裝,在小紅書被瘋傳。網友覺得好笑又可曬,直接幫產品在年輕人圈層打通。
如何打造“會傳播的好產品”
1. 功能動心
別瞎做噱頭、不解決根本問題。抓住實用,比如小米掃地機器人干凈又耐用,大家愿意隨時給親朋好友推薦。
2. 顏值出眾
設計好看,才能讓消費者用得開心,曬給朋友不覺得掉價。例如,茶百道的周邊杯顏值驚艷,大家當然愿意發朋友圈。
3. 有情感連接
品牌講清楚“你為誰服務”,找到用戶會認同的情感,比如環保主義,支持多用天然材料的包裝。比如小眾文藝品牌MUJI,單靠“性冷淡風”設計就迷倒一票人。
4. 社交屬性
社交平臺流行跳躍風口時,有些產品就要懂得迎合。例如,和網紅綁定,推出獨特能曬的聯名款。
想讓產品自己會傳播,得記住三點:功能扎實,設計吸睛,懂消費者的心。
這個時代的消費者挑剔又個性,但好的產品從來都不怕考驗。每多一個用戶買單,就多一個自帶傳播力的“小媒介”。
產品賣的不只是功能本身,還賣情感、體驗,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啥叫會說話的產品?能讓用戶主動替你說話,說得漂亮,說得響,這就是答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