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龐麥郎巡演上海站售罄,購票觀眾這樣談上海的Livehouse
歌手龐麥郎3月28日上海站演出票售罄。
3月18日下午,上海育音堂在其社交平臺發布了上述消息,龐麥郎本人也在朋友圈轉發了這條消息。據媒體報道,本次巡演場地方上海新歌空間工作人員介紹,該場地大約能容納400名觀眾。

2025年3月18日,龐麥郎向澎湃新聞記者回應巡演上海站售罄。微信截圖
當日,龐麥郎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我們講(將)繼續前行,加油。謝謝上海朋友的支持!”
事實上,買光他上海站演出票的,并不僅僅是“上海朋友”。在評論區曬出購票記錄的宋女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雖然家住浙江寧波,但往返上海是她的“日常”。每個月,宋女士都要來上海看球賽、音樂劇和Livehouse。

宋女士的朋友圈
宋女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她是一名鋼琴教師,在2016年便看過龐麥郎的現場演出,這些年也看了很多他的演出視頻,龐麥郎不在拍點、每次不重樣的演唱風格讓她覺得很有意思。她認為,龐麥郎不會唱歌,但歌詞寫得很好,“《摩的大飆客》、《西班牙的牛》、《我的滑板鞋》,一字不落全部可以背下來的。”
龐麥郎上海站演出的預售票價100元和200元,宋女士覺得是“公益水平”,“Live house就是太便宜了,比如我之前看的一個老牌歌手,也才賣280元左右。我覺得可以漲。”
對于宋女士而言,龐麥郎是一種符號,自帶流量,去看他演出的人,肯定會拍視頻發社交平臺或者朋友圈之類。宋女士說,自己肯定也會記錄、發帖,為的是和朋友交流,因龐麥郎而產生的共同回憶有很多。宋女士和久未相見的同學們都買了票,打算借這次機會聚在一起,蠻有紀念意義。
三十多歲的上海居民“樂樂爸爸”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因為真聽他的歌,但沒看過他的巡演,就買了票。
“樂趣就是沒看過他的現場,想去看看。”“樂樂爸爸”一年看十幾場Livehouse的演出,只要新鮮有趣,都會去嘗試。
現年31歲、哲學博士畢業的伍先生在得知龐麥郎上海站巡演的消息后,第一時間買了兩張票,準備和太太一起。伍先生聽過龐麥郎的歌,也看過很多關于龐麥郎的報道和紀錄片,他很想見見這個人,“他的個人經歷和我們對他所代表的那個時代的想象,構成了大家想去看他演出的原因。”
此前,據歌手龐麥郎前經紀人介紹,2021年初,龐麥郎因患精神分裂癥入院治療。2025年,多年未登臺的龐麥郎宣布復出并舉辦個人全國巡演。巡演的名字叫《真棒》,來自他喜愛的歌手邁克杰克遜的一張專輯。龐麥郎拍攝了新的宣傳海報:戴著高禮帽,舞著太空步。
龐麥郎3月15日在貴陽首場演出,觀眾不算多,與上海站演出票售罄形成強烈反差。在上海育音堂有關龐麥郎貼文的評論區,網友的反應褒貶不一:“抽象”、“炒作”、“包容度高”、“500個人,480個up主”……有人許愿龐麥郎去自己的城市巡演,也有已購票的觀眾曬票。


網友評論
伍先生購票的沖動,來自一段網友在體驗過龐麥郎演出現場后的觀后感:“第一首歌的時候真的繃不住,他一開口我捂著嘴笑成狗,不過我真的好久沒有這么放松過了。他堅持一首歌換一套衣服,每次出場眼神都無比堅定,他才不管你是因為什么而來,也漸漸的他越演越自信,我感覺到臺下很多人也從看樂子變成真心地為他歡呼。”
伍先生說,所謂的抽象,是一種對荒誕的體驗,平常接觸太多嚴肅的、商業化的、規整的東西,偶爾需要這種看似違背理性的安排。
當然,也有人買票,就是圖個獵奇。23歲的李先生戲稱買票這個行為是搞抽象,“單純想去現場看看到底能有多難聽。”雖是句玩笑,李先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上海的包容性挺強,什么樣的演出,票都能賣出去。”
同樣的觀點,“樂樂爸爸”有不一樣的表述:“這兩年,上海的Livehouse越來越繁榮,場子越開越多,表演風格、人群也越來越多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