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好品牌講故事:用情緒價值讓用戶“感同身受”
各行各業都在內卷,流量成本越來越高,說句實在話,做生意比以前更難了。產品充斥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戰一輪接一輪。尤其是瞄準年輕人的品牌,稍不走心就會被埋沒。
這群人挑剔、敏感、愛表達,你要想讓他們愿意打開錢包,可沒那么簡單。今天我圍繞“品類怎么創新、怎么提升情緒價值、怎么抓住年輕人”這三個問題,聊聊實際操作,帶點干貨。
品類創新,擠進消費者腦子里
品類創新的本質是讓消費者覺得你和別人不一樣。不是噱頭,不是復雜的概念,而是解決某個痛點或者制造某種爽點,讓人一眼想到你。
找到切入點
花西子靠“東方美學彩妝”成功突圍,不是因為她創造了彩妝,而是因為她嫁接了傳統文化這條沒人深挖的路。年輕人愛國潮,品牌打情感牌,巧妙地讓化妝變成一種文化認同。花西子的口紅,不再是單純的化妝品,而是代表身份、品味。
元氣森林切咖啡、茶飲阻力大,于是走了一步“0糖0脂”路線,砸進了年輕人對健康的執念。沒什么炫技,簡單明了,“多喝無負擔”。產品里消解罪惡感,包裝上制造高級感,這種品類路子,清晰、直接、好傳播。
看清現實,找準差異
消費者的大腦裝不下太多“差不多”的東西。大品牌搶占品類心智,中小品牌如果總想著“大而全”,到最后就是“模糊平”。鐘薛高做雪糕不拼價格,而是用高顏值、有文化的“瓦片造型”,讓人記住“這是有態度的雪糕”。小仙燉盯住滋補定位,從“鮮燉”切入,彎道超車,讓人覺得它貴得有道理。
有資源的,可以開品類先河;沒資源的,也可以從體驗、服務或者設計上拔高印象。關鍵是“小而精”,不能什么都占,卻讓人記不住。
情緒價值,觸動用戶心里這個“點”
用戶買東西,有時候是為了解決問題,有時候是為了一種情緒需求。便宜、實用解決問題,但讓人產生情緒共鳴,品牌才會被記住。情緒價值,能讓用戶覺得“就應該選你”。
給人一個“故事”
情緒價值從故事開始。講故事,不是炫自己有多牛,而是讓消費者覺得有共鳴。在螺螄粉中脫穎而出的好歡螺,為什么做到了?不是單靠味道,而是親手把“廣西小吃”講成了“家鄉味道”的故事。消費者吃的,是螺螄粉,也是鄉愁。
認養一頭牛也成功靠故事跑出來。牛奶很多,哪一家健康我根本不知道。但“你不僅在喝牛奶,你養了一頭牛”的認養邏輯,一下子就把人拉進了情感鏈接。牛奶普通,但趣味和信任不普通。這種參與感故事,普通品牌可以學一下。
讓人覺得“記得住”
鐘薛高的瓦片形設計、奈雪的霸氣茶飲、泡泡瑪特盲盒的開箱“期待值”,這些都是情緒記憶點。有的靠造型,有的靠體驗,不是什么玄學,而是讓產品表里突出“我和別人不一樣”。年輕人愿意為個性埋單,認定獨一無二就值錢。
增加“讓人驕傲”的社交貨幣
話直說,年輕人買東西,不光用,也要“曬”。能曬出點有趣、上檔次的產品,品類等于自帶社交貨幣。元氣森林粉撲式包裝的氣泡水為什么火?拿著拍照夠時尚,發出去又顯得健康。社交里,用戶要的不是功能,而是身份標簽。你給他的派頭對了,人家自然愿意幫你傳播。
打動年輕人,必須和他們玩到一塊,年輕人愿意買單,原因多樣,但背后有規律。
認同感比促銷更重要
年輕人消費,講究的是“你是不是懂我”。喜茶一開始的套路,也是通過“芝士奶蓋”這種小顛覆吸引人的注意。并不是單單多好喝,而是它對那批愛新鮮、講究的小眾年輕人下了功夫。
新銳品牌要想追趕,別急著裸促銷。年輕人夠聰明,單純的便宜買幾次就沒了忠誠度。要的是認同感。在小紅書火的蕉內,是賣內衣的,但特別強調“內衣該自由、隨身”的生活理念。內衣變成了價值觀符號,戳進了年輕人的“舒服為上”的點。
制造“玩”的樂趣
泡泡瑪特做盲盒靠的是什么?很多人覺得是稀缺感,但背后是玩出樂趣。開盲盒的等待、拆開的驚喜、收藏的成就,每一步都是情緒的小高潮。這種互動,不是炫耀品牌的厲害,而是在消費者心里搞一個“過程感”。
要記住,年輕人買東西不僅僅是為了“買”。他們要享受購買過程,享受商品之外的儀式感。品牌做推廣,多下功夫營造讓人“玩起來”的體驗,才能站住腳。
在他們關注的地方講對話
年輕人不看電視,看手機;不太愛點廣告,看博主、刷評論。品牌傳播一定得改打法。完美日記和李佳琦合作,靠直播賣火了;三頓半靠用戶拍短視頻帶話題成功出圈。懂年輕人的平臺,投年輕人玩的內容。找準傳播發力點,能省則省。
品類創新,讓自己與別人不一樣。定位要精準,形象得獨特,讓人記得住,傳播方便。
情緒價值,不是讓產品說話,而是讓消費者在用你產品時覺得有故事、有驚喜、有歸屬。
打動年輕人,不講大話、不說廢話,用他們的方式互動,用他們的語言溝通。錢不是砸出來的,而是靠共鳴賺回來的。
發力的答案很簡單——讓“人買你”變成“我就認你”。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