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智庫百人會 | 杜雁:深圳旅游綜合發展的挑戰與機遇
編者按:3月1日下午,2025年馬洪基金會智庫百人會春茗會在銀湖CDI大廈舉辦。創會總召集人李羅力、總召集人郭萬達、執行副總召集人劉煒、副總召集人楊勤、陳燕燕、段建仁、馬敬仁、蘇躍、嚴鐵鷹、張媛媛和80余位成員匯聚一堂,再次以總結+研討的形式進行智慧碰撞,為開啟新一年蓄勢聚力。
以下為深圳市專家人才聯合會副會長杜雁的發言內容,現整理以饗讀者。
大家都知道旅游是現在的熱點話題,我專門問了豆包:深圳旅游的特點以及給大家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豆包提供了這樣一張圖:大疆、騰訊、華為,充分說明深圳這座城市對游客的吸引點在于科技巨頭。旅游是什么?進入AI時代,我覺得有一個東西我們不能忽略——情緒價值,這就是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鏈接。人未來最重要的能力是在情緒中做鏈接。這是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旅游其實就是提供非常深度的鏈接價值。

深圳的目標是成為世界級旅游城市,對此,我們必須處理好以下五組關系:第一,旅游和產業的關系,深圳是一個以制造業為支柱的城市,也是大家口中“搞錢”的城市;第二,就是短期與長遠的關系;第三,游客與市民的關系,深圳擁有1200多個公園,深受本市市民喜愛,但外來游客對此了解有限。如何推動旅游資源在游客與市民之間實現有效共享,是需要解決的問題;第四,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第五,東部和西部的關系,我們一直以為大鵬半島才是深圳最好的旅游資源。但通過我們調研,發現東部難以承接都市型旅游的巨大流量,其東部交通和生態存在難以克服的瓶頸。
作為國際性旅游城市的標桿,新加坡把旅游作為國策,在建國之前就開始做旅游戰略,且每隔幾年會做一個旅游戰略。有一個非常強的團隊在一直不停地對旅游戰略進行全方位的策劃和調整。日本也同樣如此,其疫情后的旅游數據非常亮眼。
回顧深圳的旅游發展歷史,深圳在20世紀80年代打造“五湖四?!表椖?,今天所在的銀湖即為“五湖四?!敝?,還有開創了中國旅游業先河的主題樂園。彼時,東部華僑城的單個主題樂園游客量在國內達到新高,如今情況又是怎樣呢?

深圳市2023年旅游總收入為2830億,遠低于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以上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旅游和文化資源,那深圳有什么獨特資源?我們必須挖掘自身所具備的優勢資源。深圳擁有2.5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具備全球領先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而這些科技資源主要集中于深圳西部,這就是我們的優勢。
另外,深圳還有一個資源,深圳是全球少有的山海大都會,大鵬壩光有一個古銀葉樹濕地公園,其中有樹齡超過500年的古樹,深圳還是國際紅樹林中心,擁有全球唯一毗鄰2000多萬人口的紅樹林,再加上山海資源,科技都會與生態山海相容相生,這就是文明,即人類可以和自然和平共處,深圳引領著文明的未來。
與旅游資源同樣關鍵的是游客畫像。深圳游客構成中,境內游客占比88%,境外游客里大部分是香港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游客占比很低。在境內游客中,80%為廣東省內游客,這表明深圳對省外及境外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再審視深圳的旅游口號——“奇跡之城、時尚之都”,其旅游品牌的宣傳推廣力度不及新加坡和東京。
在旅游配套服務設施方面,以酒店為例,深圳酒店多為商務型酒店,休閑度假型酒店很少。目前深圳有大量的閑置寫字樓,能否改造為吸引適合不同人群的度假休閑型酒店?
此外,通過把深圳旅游拓展到大灣區,深圳西部“旅游+科技”的戰略價值將愈加凸顯,把深圳有名的科技公司,經過文旅的活化與推廣,可以發展為深圳獨特的旅游資源,吸引包括兒童在內的全齡訪客,比如在建的騰訊企鵝島,已經布局了面向大眾的科技展示功能,這個位置處于大灣區的核心地帶,可以鏈接更多的資源和客流。

深圳旅游還擁有深港雙城互動與改革開放文化。深圳作為中國新時代改革開放的起點和示范,它的價值不可替代。
所以,只要深圳把握科技旅游、改革開放文化、山海生態環境這些獨特的資源,吸引國際文旅運營人才,培育文旅優質市場環境,一定能在建設世界級旅游城市的進程中穩步前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