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15專題】家電“后市場”貓膩遍地,百億凈水器行業舉起“鐮刀”?
文 | 智能相對論
作者 | 佘凱文
胡亂報、隨意修,這是家電行業在這次315上所暴露出“后市場”尷尬——與如火如荼的產品研發、迭代升級相對照的是,在維保“后市場”這里,一直亂象頻生。
而“智能相對論”也觀察到,在那些本就依賴“后市場”生存的領域,“鐮刀”更加鋒利,百億凈水器行業就是典型。
“免費送凈水器,政府補貼白給!”——這話聽著耳熟嗎?小區樓下擺攤送雞蛋、村頭喇叭喊“健康講座”、朋友圈刷屏“0元購”... 這些看似“天上掉餡餅”的福利,背后藏著一把精準收割“鐮刀”。
就比如,近年來凈水器行業在“健康飲水”概念的推動下迅速擴張,市場規模已突破百億。然而,伴隨市場增長的并非只有技術創新與消費升級,更有一場圍繞“免費午餐”展開的灰色生意。
那就是“機器免費送,濾芯賣天價”,這一模式不僅正在透支消費者對于凈水產品的信任,更暴露出行業監管與商業倫理的深層危機。

市場繁榮背后的“精準收割”
據奧維云網數據,2024年中國家用凈水器市場零售額達240億元,同比增長17.2%;零售量為2790萬臺,同比增長6.2%。凈水器行業也終于走出低迷態勢,迎來了“兩年升”。表面上看起來,是居民消費意識與健康意識的覺醒,但深層次驅動因素或許卻是企業對“濾芯經濟”的深度開發。
凈水器與濾芯的強綁定特性,讓后者成為持續盈利的關鍵。
有凈水器經銷商在面對媒體采訪時就透露,“濾芯成本占整機制造成本的60%以上,而銷售濾芯的利潤率遠超機器本身。”于是,部分企業甚至將凈水器定價低于成本,通過后續濾芯銷售實現盈利。
這種模式也催生了“濾芯貸”“0元購”等營銷策略,消費者免費或以極低價獲得機器,但需簽訂長期濾芯購買協議。例如,某品牌宣稱“免費送5萬臺凈水器,總價值1.5億”,實則通過后續濾芯銷售實現巨額盈利。
還有媒體曾報道,某位消費者在購買某品牌凈水器后,并不熟悉其中門道,每當凈水器發出警報,他便以為是濾芯需要進行更換,而每次更換濾芯的費用就接近千元,然而有一年時間,該消費者并未在家中常住,也使得凈水器并為長時間使用過,可離奇的是,到了時間后該凈水器提醒更換濾芯的報警卻是如約而至,這不僅讓他困惑,原來濾芯更換并不是因為長時間使用,而是時間到。也不由讓人產生品牌可能存在某種不正當手段,意圖強制推動耗材消費的疑慮。

如果說,“濾芯貸”“0元購”等營銷策略還只是凈水器品牌的“套路”,那么專門針對下沉市場的“健康飲水”需求,則就是赤裸裸的欺詐了。
最為顯著的就是“宣傳欺詐”,宣傳使用了凈水器后的水,可以美 容、養 顏,甚至還能有效預防三高。
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地區,缺乏專業鑒別能力的老年群體成為這些凈水器品牌的主要目標。
類似的情況在不少著名品牌上也有體現,就比如漢斯頓凈水器早年曾以“德國百年工藝”“專注凈水器研發30年”等宣傳語迅速打開中國市場,之后卻被爆出,涉及品牌背景、專利技術、產品質量等多方面都存在夸大宣傳。另一品牌易開得也曾因為違反廣告法而被罰50萬元。
這些現象的發生也讓人不得不疑慮,為何都2025年這樣的“老問題”還是屢見不鮮。
行業亂象背后的“信任博弈”
之所以會導致以上種種亂象的發在,主要是行業長期以來還存在幾個重大問題。
首當其沖就是長期缺乏統一的國標和監管體系,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目前市面上的超濾、納濾、反滲透等不同技術路線缺乏明確規范,甚至部分產品宣稱“可處理核廢水”等離譜功能,卻無科學依據支撐。
而濾芯壽命與效果缺乏統一標準。盡管部分品牌宣稱“長效濾芯可用8年”,但實際使用中,前置濾芯仍需1-2年,甚至半年就要更換,且水質、使用頻率等因素影響巨大。消費者難以驗證,只能依賴商家建議,為隨意定價留下空間。

其次,為爭奪市場,部分商家利用消費者對健康的焦慮,采取“恐嚇式營銷”。宣傳邊界失守,上門推銷人員偽造水質檢測數據,夸大水中雜質危害,誘導老年人高價購買低質產品。
無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禁止虛假宣傳,部分企業仍打擦邊球。甚至將普通產品包裝為“英國澤利普”等假洋品牌,實際為國內小廠貼牌生產。更有商家利用“大通量”“秒出熱水”等術語誤導消費者,隱瞞流速限制等缺陷。
再就是,雖然美的、沁園等頭部品牌在高端市場發力,但下沉市場長期缺乏高性價比的正規產品。信息差導致消費者容易被低價山寨濾芯吸引,而劣質濾芯凈化能力低下,甚至可能釋放有害物質。例如美的就曾因山寨濾芯泛濫導致銷量暴跌,暴露出行業對下沉市場覆蓋的不足。
還加上農村及老年群體維權意識薄弱,即便發現問題,也常因證據不足或商家“跑路”難以追責。
當然,亂象之下,并非沒有破局者。不少頭部品牌就開始用技術撕開套路,像安吉爾推出“APCM航天除菌技術”,九陽上線“AI智能濾芯壽命監測系統”,實時顯示濾芯壽命;消費者也逐漸覺醒,年輕人把“電解水騙局”做成科普視頻刷屏家族群,有人甚至帶著水質檢測儀去線下店“踢館”。
總之,當前凈水器行業的生意本質正在變成一場信任博弈。當企業將用戶健康異化為利潤工具時,短期收益終將反噬長期發展。唯有建立透明化標準、強化技術研發與合規經營,才能真正實現“水凈”與“商凈”的雙重凈化。畢竟,喝進身體的水,容不得半分套路。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AI產業新媒體;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霸占”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萬個為什么》
?【重點關注領域】智能家電(含白電、黑電、智能手機、無人機等AIoT設備)、智能駕駛、AI+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云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