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 +11
科普|肥胖,對女性生殖健康也有影響?

澎湃新聞記者 李晶昀 AI創意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體重管理年”成為熱議話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在記者會上強調,將通過三年行動推進全民體重管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風險。
這一政策關乎國民整體健康,于女性而言,肥胖對于生殖系統更有深遠的危害。
世界衛生組織將超重和肥胖定義為對健康構成風險的異常或過度的脂肪積累。根據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單位為千克/平方米)定量評估人體情況,成人BMI介于25-29.9為超重,BMI≥30為肥胖。我國根據實際情況和人群特點將成人BMI≥24定義為超重,BMI≥28定義為肥胖。數據顯示,我國成年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已分別達到34.3%和16.4%,且呈逐年遞增趨勢。
肥胖對女性生殖健康的影響,關系到每個女性當媽媽的權利。舉個例子,28歲的小美結婚3年懷不上寶寶。檢查發現,身高160cm的她體重85公斤,血糖血脂偏高,月經非常不規律,3到6個月才來1次。醫生告訴她:“減掉30斤,好孕自然來。”經過大半年的努力,小美成功減重后自然懷孕。這樣的真實案例經常在醫院上演。
國內外很多研究已經明確證實肥胖可以導致女性生殖內分泌紊亂,其對生育的影響不僅限于生理結構,更涉及分子層面的復雜調控,通過多重機制干擾女性的生殖系統,影響生殖能力。
月經異常和異常子宮出血
研究提示,肥胖可以導致性發育提前甚至性早熟。多數BMI較高的女孩的月經初潮時間早于同年齡BMI較低的女孩,這是因為脂肪細胞分泌的瘦素在青春期啟動中發揮扳機作用,肥胖女孩的體內脂肪較多,分泌的瘦素水平較高,因此月經初潮時間也較早。
對于育齡期女性來說,肥胖會導致體內脂肪細胞過量分泌瘦素和雌激素,同時抑制性激素結合球蛋白(SHBG)的合成,引發高雄激素血癥。肥胖女性合并糖代謝、脂代謝的障礙,可能存在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瘦素抵抗和高瘦素血癥等,都會干擾下丘腦-垂體-卵巢軸(HPO軸)的正常功能,影響卵泡發育,造成排卵障礙或無排卵,表現為月經稀發或者閉經。
而在圍絕經期,肥胖對于女性月經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無排卵性的異常子宮出血。多項研究表明,肥胖可能是絕經過渡期無排卵性異常子宮出血的獨立危險因素。
不孕和流產
研究顯示,BMI≥28的女性無排卵性不孕風險是正常體重女性的2.7倍。肥胖女性的卵子質量下降,其卵泡液中氧化應激標志物水平升高,線粒體功能受損,直接影響卵母細胞的成熟與受精能力,造成不孕。動物實驗表明,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小鼠卵母細胞染色體異常率顯著增加。同時脂肪細胞釋放的炎癥因子可損害子宮內膜容受性,降低胚胎著床率,并且肥胖女性高胰島素血癥會影響胎盤血供,誘發血栓形成,因此,胚胎發育異常,流產等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也會增加。
肥胖也是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的“催化劑”。PCOS患者的臨床表現為月經稀發、多毛、痤瘡及不孕等,肥胖女性的PCOS發病率較正常體重女性高3-5倍,而大約75%的PCOS患者合并肥胖。肥胖與胰島素抵抗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加劇激素分泌失衡,加重臨床癥狀。
自然懷孕的肥胖女性流產的風險會增加。在反復流產的女性中,與肥胖的相關性更大。接受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俗稱試管嬰兒)治療時,肥胖會影響盆腔超聲檢查和取卵的安全性。同時,促排卵藥物需求量更大,但反應不良的周期取消率更高,獲卵數可能會減少,胚胎發育潛能偏差,臨床妊娠率降低。資料顯示,即使IVF治療成功妊娠后,流產風險也較正常體重女性增加1.5倍。
子宮內膜病變
肥胖女性體內脂肪組織豐富,產生大量的雌激素,刺激子宮內膜細胞過度增生,另外肥胖還與其他代謝性疾病密切相關。已有大量的證據證明,肥胖或體重增加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生風險,并且肥胖程度越重,發生子宮內膜癌/癌前病變的風險也越高。與正常體重女性(BMI<25)相比,肥胖(30<BMI<35)女性發生子宮內膜癌風險增加2.6倍,嚴重肥胖(BMI>35)者子宮內膜癌發生風險飆升至4.7倍。在子宮內膜癌人群中,肥胖與子宮內膜癌特異性死亡率增加2倍有關。
對于女性孕期的影響
肥胖女性在妊娠期面臨多重健康威脅,形成“母體-胎兒”雙向風險鏈。肥胖女性懷孕后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更高,是正常體重者的3-4倍,并且風險隨著BMI的增加而逐漸增加。高血糖環境同時增加巨大兒、肩難產及新生兒低血糖風險。
因為肥胖導致的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和慢性炎癥,肥胖女性患妊娠高血壓的風險更高,發生子癇前期的風險增加2-3倍,且這一風險隨著肥胖的嚴重程度進一步增加。
肥胖女性產前抑郁和早產的風險同樣增加,肥胖孕婦剖宮產率增加50%,術后感染、血栓形成風險升高。總之,BMI越高,產科風險越大。
肥胖女性的子代遠期健康亦受波及,如兒童期肥胖、代謝綜合征及神經發育障礙。母親肥胖可能通過DNA甲基化等表觀遺傳機制影響子代代謝功能。研究發現,肥胖女性子代的胰島素敏感性下降,成年后肥胖風險增加40%。母親妊娠前BMI對子代成年后體重、腰圍和血脂水平等指標的影響遠大于妊娠期體重增長的影響。母親妊娠前肥胖的子代認知和行為異常的風險偏高,交叉運動和閱讀能力均顯著受到母親妊娠前BMI的影響。
肥胖對女性生殖系統的危害如同一張無形的大網,貫穿女性全生命周期。“體重管理年”行動的提出,不僅是對慢性病防控的頂層設計,更是對女性生育力保護的重要政策支持。值得欣慰的是,肥胖對女性生殖健康的影響具有可逆性。通過科學減重,如合理膳食、規律運動、代謝性疾病干預等,可顯著改善內分泌環境,逐步恢復生殖健康。正如案例中的小美,減重后成功妊娠的經歷印證了“體重管理是性價比最高的生育力保護方案”。







- 玩在中国,购在中国
-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多项法律草案
- 菲方非法登临铁线礁,我海警处置

- IDC:2024下半年中国汽车云市场整体规模同比增长27.4%
- 香港警务处高级助理处长叶云龙升任警务处副处长(行动)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十艘神舟系列载人飞船
- 歇后语,“芝麻开花”的后半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