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子星并合后的宇宙噴泉:接近光速,引全球32臺望遠鏡圍觀
天文愛好者們可能還記得2017年10月,全球數十家天文機構聯合發布探測到雙中子星并合的重磅消息。這場 “宇宙煙花”不僅釋放出引力波,更甩出重達300個地球的黃金,引發天上地下超過70臺望遠鏡圍觀它的光芒。
這個故事還有下文。在壯麗的爆發之后207天,全球5大洲的32臺望遠鏡再次組隊觀測“宇宙煙花”的余輝,其中3臺來自中國,分別屬于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云南天文臺和新疆天文臺。經過分析,科學家們確定雙中子星并合后一股物質以光速級噴射而出,形成了相對論性噴流。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
首先,讓我們復盤一下那一場“宇宙煙花”。

遠在1.3億光年的一個星系中,一對中子星圍繞共同的中心旋轉。
當一個恒星走向壽命盡頭,經由引力坍縮發生超新星爆炸,根據質量的不同,內核可能被壓縮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中子星幾乎完全由中子構成,是目前已知的最小、致密的恒星。
中子星的半徑普遍在10公里左右,質量卻可超過兩個太陽。一茶匙中子星物質就重達10億噸。
雙星共舞的過程中會不斷釋放引力波,導致系統的能量降低,軌道縮小,并最終撞在一起,發生并合。這就是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在2017年8月17日接受到的一段持續了100秒的信號。
不過,雙中子星并合后究竟會產生什么,科學家目前所知的仍只有冰山一角。
全球共有70個地面及空間望遠鏡聞風而動,組成了一道蔚然壯觀的風景線。中國南極巡天望遠鏡和中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HXMT望遠鏡也參與集中。
引力波信號首秀后2秒,一個持續時間很短的伽瑪暴緊接著登場,這對應著中子星并合過程中的千新星現象,拋射出大量金、鉑等重元素。這些重元素中的放射性元素發生衰變、裂變,爆發的亮度是典型新星的一千倍左右。
11小時后 從紫外線到近紅外波段的電磁波信號鎖定目標位于NGC4993星系;
9天后,X射線信號出現;16天后,無線電信號被成功捕獲。此時,“宇宙煙花”已經進行到余輝的階段。
這些電磁波信號持續增強,直到150天后才開始減弱。余輝的持久,讓科學家們好奇這些光芒來自于怎樣的物質形態。
學術界有兩種主流猜測,一是各向同性火球,二是相對論性噴流,分別對應著“作繭自縛”和高速沖破兩種形式。

在“作繭自縛”的情境中,噴流被周圍的噴射產物所困,形成一個高熱高壓的空間而逐漸膨脹。此時,科學家們會在較寬的角度范圍內探測到能量,運動的速度也較慢。
2018年3月12日至13日,全球5大洲的32臺望遠鏡對余輝進行了觀測,中心頻段集中在4.85吉赫茲左右。

由意大利國家天文研究所主導的研究結果顯示,噴流的位移較遠,角度小于2.5毫角秒(一毫角秒為360萬分之一度),由此可以排除火球,確定為強度非常高的等離子體噴流。
這種噴流的長度可達數千乃至數十萬光年,是已知的速度最快的天體之一,此前一項觀測顯示相對論性噴流的速度達到了光速的23%。
該研究團隊通過計算分析,認為大約有10%的中子星并合會產生相對論性噴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