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高校如何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代表委員熱議 | 聚焦科技支撐①

2025-03-09 1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字號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以教育之強支撐科技之強,高校如何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跟教育小微一起來看《中國教育報》報道——

以教育之強支撐科技之強

——代表委員熱議如何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的民盟、民進、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強調,實現科技自主創新和人才自主培養良性互動,教育要進一步發揮先導性、基礎性支撐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著眼提高創新能力,優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提出構建創新牽引的科技支撐體系,明確“培育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代表委員們表示,教育戰線要全力投身國家重大戰略,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為高質量發展、強國征途貢獻澎湃教育力量。

發揮高水平大學龍頭作用

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能否發揮好龍頭作用至關重要。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譚鐵牛認為,強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國家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需提高基礎研究組織化程度,建立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相互支撐、帶動學科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機制。

“加大科研平臺、科研項目的支持力度,推進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在變革科研范式和組織模式上下功夫。”多位代表委員提出,要在政策、資金、資源集聚上予以創新。

新春伊始,憑借科技公司“六小龍”的火爆出圈,關于杭州科技創新涌動秘訣的討論延續至今。

為什么是杭州?

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看來,其秘訣在于“當地已經形成一套支持教育、科技、人才發展的完善體制機制”。

“機制化、長效化的支持,為高校這個科技創新的‘發動機’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也讓一大批企業更有信心與高校開展緊密合作,形成政校企多方共贏的創新生態。”丁奎嶺說。

他建議,一方面要發揮好國家體制機制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另一方面要建立堅實閉環的體制機制保障,形成政府“愿投敢投”、高校“能干實干”的正循環,讓科技創新的飛輪快速轉動起來。

優化學科專業提升貢獻能力

學科專業,是知識創新傳承的主要場域,是高教體系的核心支柱,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

《綱要》就學科設置調整機制、一流學科培優等作出一系列部署。代表委員們帶著一線的生動見聞和成果,提出真知灼見。

緊跟國家戰略需求、圍繞區域發展需要、注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近年來,三峽大學以此布局學科專業和教育科研方向,確保科技產出、人才培養適應各方面的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三峽大學校長黃艷有感而發:“借助學科交叉融合和優化升級,大學可以為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和智力保障,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是農業大國。當前,我國農業高等教育還面臨一系列挑戰,聚焦農業領域“卡脖子”問題的重大原創性、顛覆性研究成果還不夠多,推進農業強國建設仍然任重道遠。

“建議面向國家戰略發展需要和農業產業科技變革趨勢,支持農業高等院校以國家戰略需求和科技發展為牽引,優化學科專業設置,超前布局急需學科專業,設立跨學科人才培養項目,擴大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招生規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鐘登華提出。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副院長雙少敏在調研中發現,基層學院對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的設立仍存在一定顧慮,簡單的“破與立”可能會影響教學與科研的穩定性。她建議,進一步細化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的具體辦法,允許新建學科的學術骨干與原學科交叉并用,不受只能在一個一級學科歸屬評估的限制,以激發學術骨干對新興交叉學科領域探索的熱情。

錨定人才培養夯實強國之本

人才是強國之根本、興邦之大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配機制,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效。圍繞《綱要》提出的“完善拔尖創新人才發現和培養機制”“促進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發展”等具體任務,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校長張平文注意到,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發現、貫通培養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矛盾。他建議:“要拓寬戰略導向的選鑒通道,打造急需人才培養新模式,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關鍵領域,依托相關高校學科優勢,適當擴大選鑒渠道和范圍。”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郭坤宇介紹,復旦大學構建覆蓋基礎學科、學科交叉等多種類型的本碩博培養項目,并建立各項目之間轉換的“立交橋”,培養“干細胞式”拔尖創新人才,使其可以自主建構新知識并解決問題。

“要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多途徑分流成長路徑的設計,鼓勵一部分本科拔尖創新人才進入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碩博士培養等專項體系。”郭坤宇建議。

常年奔走在裝備制造業一線,全國人大代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林注意到,基礎研究型人才、跨界復合型人才、高水平現場工程師等三類人才“非常緊缺”,制約我國裝備制造業加快從追趕、并跑向領跑轉變。

“比如,目前人工智能人才數量非常緊缺,其中既懂人工智能又懂裝備制造的復合型人才更加稀少。”李東林建議,要深化高校學科轉型,加快職教本科建設,聚焦提高先進制造人才培養質量,校企共同打造“人工智能+X”新型課程體系,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文字 | 高毅哲 歐媚

來源 | 《中國教育報》2025年3月9日

原標題:《高校如何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代表委員熱議 | 聚焦科技支撐①》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宝马会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赌神网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赌百家乐的体会| 百家乐公式| 百家乐现金网信誉排名| 乐天堂百家乐官网娱乐平台| 遂昌县| 明升国际娱乐 | 大发888充值| 小孟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新利娱乐网| 定制百家乐桌子| 百家乐投注法| 百家乐官网英皇娱乐场开户注册 | 六合彩票| 全讯网即时线路| 百家乐统计| 巩留县| 六合彩今晚开什么| 大发888官网注册| 百家乐最新缆| 百胜百家乐软件| 网上百家乐官网是真是假天涯论坛| 535娱乐城下载| 大发888手机客户端下载| 找真人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开户| 君怡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老k百家乐游戏| 百家乐真人游戏投注网| 金冠百家乐娱乐城| 迷你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神州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怎么稳赚| 2024九运旺那边水| 百家乐官网科学打| 百家乐翻天粤语快播| 百家乐官网娱乐真钱游戏| 百家乐官网暗红色桌布| 百家乐官网棋牌游| 百家乐官网翻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