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
- +1106
信心從何而來|創投復蘇:市場開始相信中國創業者的新敘事
【編者按】美國“對等關稅”來襲,外部不確定性陡增。中國經濟如何應對?關鍵在于“辦好自己的事”。宏觀加力政策如何更新迭代,并進一步發力?微觀市場主體又將如何錘煉自身,在壓力中突圍?即日起,澎湃新聞將針對市場關注的一些焦點議題,走進市場主體,展開一線調研,回應市場關切,探尋前行路徑。
2025年新春伊始,DeepSeek、宇樹科技的爆火,猶如一顆巨石擊中了創投市場。
“很久沒有見過這樣熱鬧的場面了。”不久前,一位宇樹科技早期投資方對澎湃新聞記者感嘆道,“全公司所有的職位,都被問過要不要賣老股。”“我印象中,近幾年可能也就地平線項目有過這種熱度。”
“印象中美國人工智能方向的相關會議,有兩三年都沒有提中國企業了,斷檔之前他們提起的還是字節、阿里這些企業。但是今年的會議,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討論DeepSeek,全世界都認同了中國在人工智能前沿探索的成就。”華映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季薇向澎湃新聞記者說道,“行業經歷了數年的低谷和調整,終于盼來曙光和機遇。”
“2025,作為之年”
“2025年是作為之年!”“投資數量和金額一定會遠超去年!”3月5日,季薇向華映資本全員發送了一份內部信,在這份內部信中,季薇如此強調2025年的重要性。
華映資本創立于2008年,人民幣和美元雙幣管理規模超115億元。處在熱議中的“杭州六小龍”,背后就有華映資本的身影。季薇向澎湃新聞感嘆一級市場氛圍的變化:“去年上半年,行業還在討論寒冬期斷崖式下降,今年就無縫切換到大干快干的節奏。”
“因為科技投資的共識,很多標的成為了‘明牌’,可能在一周之內估值就會發生變化,原本談好的條件也會變動,這對項目本身和投資機構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戰。”季薇透露道,華映投資的具身智能項目,兩個月之內融了三輪,估值翻了一倍。
而這背后的誘因不僅是產品的快速發展或是商業化的突破性推進,在季薇看來,這更是在信心恢復之后,資金供需關系的體現。“今年投資機構都希望能夠多配置優質資產,加之大家在具身智能賽道對中國信心的增強,這才使得頭部項目價格快速增長。”季薇說道。
在蛇年春晚舞臺亮相的宇樹科技,估值更是水漲船高。此前市場傳聞稱,宇樹科技新一輪融資的估值,已從去年C輪融資的80億元飆升至200億元。祥峰中國管理合伙人鄭俊聰在接受澎湃新聞等媒體采訪時透露,“有點接近”。
祥峰投資 (Vertex Ventures) 成立于1988年,是亞洲地區成立時間最早的創業投資公司之一,背靠新加坡淡馬錫控股,2008年入華成立祥峰中國,開啟中國地區的早期科技投資。作為宇樹科技更早期的投資方,鄭俊聰透露,“有十多年沒有聯系的海外LP(有限合伙人)與同行找過來,希望從我們這邊買到宇樹的老股。”“有些LP還表示,只要賣一些老股給他們,就投祥峰中國的下期基金”。
毅達資本合伙人吳志剛在2025廣西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表示,這兩年從投資來看融資最快的、融資金額最大的,獨角獸最多的就是AI行業。毅達資本還成立了AI投研中心,專門研究和做AI相關的投資。
“時代性機會來臨時,踏空錯過是不可原諒的。”季薇表示,AI時代正在加速到來,可能會迅速影響到所有的行業,“我們必須盡快學習、探索、布局”。
“過去一段時間,國際投資人不知道中國何時才能出現像阿里巴巴這樣的明星科技企業。但是這一波讓他們大跌眼鏡,他們沒有想到DeepSeek可以用這么少的資源做出來。”鄭俊聰強調,國外的LP正在重估中國市場,“我們的LP很怕FOMO(注:Fear of Missing Out的縮寫,意為‘害怕錯過’),都跑回來在看中國相關科技投資項目。”
不可回避的是,美國宣布實施“對等關稅”政策,正引發全球市場巨震,這一因素會否影響創投行業當下的干勁?
“關稅事件還在進一步發展演進過程中,對我們還沒有產生劇烈的影響。”有創投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他們仍然按照既定的節奏按部就班地做事,“對投資機構而言,若未來政策落地,投資被加征關稅的行業會更加審慎,估值也會普遍受到影響。市場大跌之后,IPO退出難度也會加大。”該位人士強調,當下,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
信心從何而來?
一級市場沉寂已久。
2月28日,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清科創業CEO倪正東分享了一組數據。2024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募資規模1.3萬億元,政府資金LP依舊是主要出資方。去年全年投資6000億元,國資機構的直投出手占到了57%,而且比重還在持續上升。如今國資領投成為“常見”現象。
過去幾年,創投市場的投資規模剛剛經歷了一波收縮。這種情況,在春節期間得到扭轉。
季薇在內部信中寫道,DeepSeek是國運級別的事件,不僅是因為它的創新和領先,那只是一時;更因為它對于當下市場信心和資產價格帶來的影響。而“市場信心會帶來實體企業和資本市場的增量投資,資產價格修復會帶來至少波段性的二級市場機會,包括退出機會”。
季薇向澎湃新聞記者說道,她的判斷建立在政策底的基礎上,“從創投十七條開始,政府工具箱不停地在釋放好消息,出臺利好創投行業政策。看到政策底之后,我們從去年12月開始,就忙起來,每周都有項目上IC會。”
“最近我們去跟相關部門進行交流,可以明顯感到領導層面對創投的支持是認真的。年初有領導跟我們表態:政策要么不出,出了就一定讓大家感覺到有力度。”倪正東也在公開場合說道。
澎湃新聞注意到,創投支持政策正在不斷加碼。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創投基金差異化監管制度,強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發展創業投資、壯大耐心資本。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中也提到,優化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發展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天使投資,壯大耐心資本,支持培育發展科技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月6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表示,將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這是官方層面首次公開提及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季薇表示,DeepSeek等“杭州六小龍”的爆火,除了掀起了中國科技行業的創新熱潮,還具有更廣泛的意義——各地政府開始深度思考該支持何種類型的企業以及如何有效地將短期的招商引資目標與長期的培育孵化優質企業相結合。“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價值,整個社會生態逐漸形成了對科技創新的正確支持以及對失敗的適當容忍。沒有任何的創業和投資是百發百中,對國資體系而言,全國形成非常大的反思熱潮。”
在此過程中,創投行業的價值也得以涌現至臺前。去年季薇就曾對外談起,“風險投資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最適配中小企業發展。”在季薇看來,風投行業雖屬于金融行業,但卻也是離支持實體經濟最近的金融行業,風險投資的投資金額與獨角獸的數量具備很強的正相關性。
回暖還是一級市場新敘事?
潮水方向的改變,來自更多的項目推動了認知的擴散。DeepSeek或許是關鍵性的節點,但并不是起點。源碼資本早期團隊執行董事陳潤澤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很早就看到這樣的一種趨勢:中國的創業團隊完全具備從0到1的創新、并將成品推向市場的能力。
“這兩年我們在前線走訪,感知非常強烈。”陳潤澤以硬件項目舉例道,他們試圖在美國尋找一些本土創新的團隊,結果發現并不容易,“像灣區大廠和創業公司孕育了一批軟件方面的人才,但是在硬件領域,中國做得明顯更好。”
陳潤澤解釋道,中國不僅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最為完整的產業鏈。更重要的是,大疆、INSTA 360(影石創新)以及機器人等企業,培養了一批硬件創新的人才。“以前的中國企業擅長做同質低價,但是這兩年出海的企業,敢于做品牌,質優價更高。”
陳潤澤以泳池機器人為例,原本市場排名第一的產品來自一家以色列公司,產品迭代難以與中國速度匹敵。“中國產品一年就能夠迭代好幾次產品,一進入市場就是碾壓級別。”“美國機器人公司生產零部件,往返一個周期需要三四周,但是在長三角和大灣區,三天就能送回來。”陳潤澤進一步說道,中國硬件產品比較優勢顯著,要投就投全球范圍內做最好產品的公司。”
那么,DeepSeek與杭州六小龍的現象級熱度改變了什么?陳潤澤的答案是,“信仰”。他認為,市場開始相信中國創業者的新敘事,即中國的團隊也能做出來在全世界范圍內領先的產品。
陳潤澤認為,這樣的“信仰”過去滲透率并不高,過去是2%至3%的人相信,現在可能變成20%至30%。“以往有團隊說,我們做了非常厲害的產品,很多時候是不敢相信的,但是現在不管方向多冷門,技術多新奇,我們都愿意坐下來,多花點時間研究看看。”
“這一次證明中國人有能力去創新。”鄭俊聰也持同樣的觀點,在他看來,從投資的角度,中國有如此多的人口與需求,機會并不少。“過往我說這些觀點,國外的LP會認為,我在中國工作,是局內的視角。現在徹底證明,我說的是對的。這是我感到非常開心的一件事情。”
鄭俊聰還強調,2025年最關鍵的轉變是創業氛圍更加熱烈,“去年,從業者的士氣低迷,今年完全是向上的感覺,大大提高了國內創業者的信心。”
陳潤澤也表示,作為早期投資人,最擔心的是沒人愿意承擔風險來創業。而現在,創業精神的“種子”四處飄揚。
“前幾年,這些創業者都在蟄伏,現在這一波浪潮會吸引更多創業者出來。”陳潤澤表示,春節后項目明顯變多了,不少創業者被“激活”,“我們接觸的創業者,之前都沒有決定好做什么,年后才慢慢想清楚啟動。”
另一位業內投資人也向澎湃新聞記者說道,“不僅僅是大模型,人工智能產業的鏈條非常長,這中間也涌現了許多機會,不少優秀的人準備從大廠里跳出來創業。”
“去年,大家帶著一些沉重感,做難而正確的事情,頂住壓力往前沖。”陳潤澤說今年有點不一樣。
不久前,他向澎湃新聞記者說道,“昨天晚上我的最后一場會在凌晨零點半結束。這是一個剛剛組建起來的跨國團隊。他們在大模型領域,探索著全球范圍內都沒有被解決好的問題。”“大家越聊越興奮,對未來的演變有很多暢想,我們還有好多事情可以干!”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