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小米發布會后,AI眼鏡廠商懸著的心落下了?

小米SU7 Ultra閃耀,但AI眼鏡成謎團?
科技旋渦作者|孫浩南
小米發布會當日,不僅傳出雷軍登頂中國首富的消息,更是推出了小米15 Ultra、52.99萬的小米SU7 Ultra等產品,但有關小米AI眼鏡的消息卻只字未提,此前的沸沸揚揚,似乎只是一場狼來了的故事。
小米AI眼鏡缺席發布會雖然令消費者有些許遺憾,但對不少AI眼鏡廠商來說,反倒是安心了許多。但小米AI眼鏡真的像網傳的那般能夠橫掃市場嗎?
小米AI眼鏡未至,但消息滿天飛
早在去年11月,就有媒體報道稱小米正計劃推出新一代 AI 眼鏡,數月前已與歌爾合作。今年2月6日,南財快訊發現小米眼鏡官方微博,認證主體為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盡管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表示該賬號為多年前申請,并非新上線,但小米AI眼鏡仍舊像狼來了的故事一般,席卷消費者與AI眼鏡廠商。

隨后,有關小米AI眼鏡的消息逐漸增多,但卻鮮少是得到確切證實的,無論是高通 AR1+恒玄的雙芯片的配置,還是1499的定價消息,無疑拉高了所有人的期待。
甚至一名疑似是原魅族副總裁、怒喵科技 CEO 李楠在群里發言稱:按照小米一慣的風格,售價 1499 元起將會直接封鎖其它采用高通AR1方案廠商的活路。

從眾人的討論中不難看出,網友們大多認為小米AI眼鏡的到來或許將會改變整體AI眼鏡的市場格局,甚至間接導致一些廠商的失敗。但小米真能做到這些嗎?
小米AI眼鏡強大在何處?
單從網傳小米AI眼鏡的配置及功能信息來看,無論是芯片方案,還是實時翻譯、語音助手等基礎AI功能,甚至是1499起的定價,都無法與當下眾多其他廠商拉開差距。AI眼鏡在當下還遠達不到iPhone時刻,廠商們很難有跨越式的升級,小米也并不例外。
真正讓用戶期待和廠商擔憂的在于小米本身。2010年小米正式成立,第二年小米手機的發布改變了手機市場大混戰格局,彼時有個略顯夸張卻又貼切的形容,小米手機干掉了所有雜牌手機。1999元成為了手機行業和小米的圖騰之一,迄今為止人們依舊對這幾個數字有著別樣的情懷,連小米SU7發布前,網友們調侃式猜測價格為19.99萬。

小米手機、汽車、空調等產品的大獲成功無疑不證明著小米擁有著極大的實力。如今,小米以自由品牌的方式入局AI眼鏡行業,很難保證是不會再次加劇市場競爭,使得小廠商的生存空間被擠壓。
小米這種龐然大物入局AI眼鏡行業,最顯而易見的優勢在于供應鏈管理以及面對供應商有更多的話語權。而這恰恰是新入局的小廠商所不具備的,提前搶跑的閃極在交付上一再延期,實際上是供應鏈影響力的體現,同時產品使用也存在問題。
除此之外,AI眼鏡未來會在影像質量上展開競爭,這也是小米身為手機廠商的強項,動輒幾百上千人的影像算法團隊,有豐富的經驗。

微博一知名汽車博主在昨晚小米發布會后表示雷總不想跟你在一個桌上吃飯,他希望你在盤子里。這是小米SU7 Ultra對汽車領域的影響,而小米AI眼鏡或許也將會讓不少懷抱夢想的小廠商失去留在桌上的機會。
小米AI眼鏡會是虛驚一場嗎?
盡管不少人認為小米AI眼鏡將成為2025年改變市場格局的重要產品,但從小米本身來看,這并不一定會成為現實。
早在2016年,VR概念火爆之時,小米掛牌成立小米探索實驗室,專門研究VR、機器人等前沿科技。10月,小米正式推出了首款小米VR眼鏡正式版,以及小米VR眼鏡玩具版,均是VR頭顯設備,主打3D觀影場景。

2018年,小米聯合發布Oculus Go小米VR一體機。對這款產品,小米寄予了厚望,預期銷量是百萬級。但在2022年,有用戶在黑貓投訴稱:小米VR一體機下架停售,后續軟件生態完全癱瘓,產品不能正常使用。
2022年,小米又推出了AR眼鏡MIJIA眼鏡相機,具有拍攝、實時翻譯轉文字等功能,官方零售價2699元。新產品剛開啟眾籌時引起了大量關注,開啟眾籌5分鐘金額就突破了100萬元。
2023年4月,小米推出MIJIA智能音頻眼鏡,零售價約900元,和前任MIJIA眼鏡相機類似,小米商城官方宣布截至眾籌第6天,MIJIA智能音頻眼鏡悅享版銷量突破10000臺,銷售額超500萬元。

可以說,小米在VR頭顯與智能眼鏡上早有過戰績,有過輝煌也有過失敗,但總體上看并未如Ray-Ban Meta一般打造了行業風暴。雖然此次小米只需把握住Meta帶來的AI眼鏡風口,通過歌爾代工的品質也無需過于擔心,但是對于第一代小米AI眼鏡而言,依舊很難帶來整個行業格局的顛覆。
此外,雷軍在民營企業座談會后采訪中表示,小米創業的15年來,一直聚焦在手機、汽車、智能家居、智能制造這些領域。這意味著AI智能眼鏡并非是小米接下來主攻方向,盡管智能制造包括了AI眼鏡,雷軍也表示會下定決心將AI落地到產品上,但AI眼鏡顯然不是最重要的一環。
因此,小米AI眼鏡能夠達到怎樣的效果或許還在于小米會在此傾注多少精力。只不過,小米所帶來的壓力無疑預示著,留給新入局企業的時間不多了。
寫在最后
小米AI眼鏡缺席此次發布會或許讓部分消費者感到遺憾,但對于許多AI眼鏡廠商來說,這未嘗不是一個備戰的機會。從過往的歷史來看,小米的每一次入局都如同一顆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
2025年被廣泛視為AI眼鏡爆發的關鍵節點,但市場格局尚未塵埃落定。小米AI眼鏡是否會成為行業的顛覆者,還需等待產品的正式發布與市場反饋,在此之前,一切猜測都只是浮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