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3
- +1
「期刊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50203期干部學習核心期刊目錄
1
《黨建研究》
主辦單位:中央組織部黨建研究所
卷號期號:2025年第2期
推薦部門:黨建組



《黨建研究》2025年第2期刊文《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扎實做好組織工作》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剛剛召開的全國組織部長會議,總結2024年工作,對今年組織工作作出部署,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把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落實到組織工作全過程各方面,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各級組織部門和廣大組工干部要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忠誠履職盡責、勇于擔當作為,全力把會議部署的各項工作任務抓落地、抓到位、抓見效。

2
《中共黨史研究》
主辦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卷號期號:2024年第6期
推薦部門:中直組



曲青山在《中共黨史研究》2024年第6期撰文《編寫出版《中國共產黨編年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好做法和好經驗》指出,我們處在一個黨史和文獻工作可以大有作為、也必能大有作為的偉大時代。《漢書》有言:“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生逢這樣一個偉大時代,是我們的幸運。我們要繼續總結好、發揚好《編年史》編寫和出版工作的好做法、好經驗,樹牢大有作為的志向,練就大有作為的能力。新征程上,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凝心聚力、奮發進取,心無旁騖、腳踏實地,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黨史和文獻工作者新的更大貢獻!
3
《中國發展觀察》
主辦單位:中國發展出版社
卷號期號:2024年第12期
推薦部門:干教組



姜富偉等在《中國發展觀察》2024年第12期撰文《加強政策預期管理 提高宏觀調控有效性》指出,實施政策預期管理、健全政策預期管理機制,有助于減小微觀主體預期偏差,提高宏觀調控政策執行的效果和效率,促進不同宏觀政策之間的協同和協調,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文章系統梳理了美國、歐盟和英國在政策預期管理方面的經驗,立足我國政策預期管理實踐基礎,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完善政策溝通體系,提升政策透明度和穩定性。如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政策溝通機制,注重與市場的雙向溝通,在進行政策調整時做好事前溝通和事后解釋,做好新舊政策的銜接等。二是加強政策工具協調配合,提高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包括鞏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預期管理成效,完善產業政策、區域政策等領域的預期管理機制;聚焦不同部門間的政策協同;建立涵蓋政策數據庫、政策動態更新、政策沖突預警等功能的政策協調信息平臺。三是豐富政策預期管理工具箱,增強宏觀調控靈活性。如增強對有關前瞻性內容的披露,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構建市場預期動態監測系統等。
4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主辦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卷號期號:2025年第1期
推薦部門:企干組



王炳林在《山東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5年第1期撰文《偉大建黨精神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基》指出,樹高千尺有根,河流萬里有源。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偉大建黨精神形成的深厚文化根基,為偉大建黨精神提供著豐厚滋養。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的偉大建黨精神,以新的樣態展現了中華民族精神,深度耦合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情感所系,得到了中華兒女的廣泛認同和熱情擁戴,一百多年來持續釋放了巨大的引領力、感召力和動員力。偉大建黨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生機活力和新的時代內涵。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的偉大建黨精神,以新的樣態展現了中華民族精神恒久魅力。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都充分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華兒女形成了深沉的情感共鳴和強烈的心理共振。新時代,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5
《財政研究》
主辦單位:中國財政學會;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
卷號期號:2024年第9期
推薦部門:博士團



王志剛、胡寧寧在《財政研究》2024年第9期撰文《新質生產力與財稅體制改革:發展邏輯與現實路徑》指出,“新質生產力”與“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是當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這二者的發展邏輯存在著理念、現實以及目標一致性。隨著新質生產力的不斷涌現與發展,社會各界人士對于新質生產力的認識和理解不斷加深,同時也迫切需要由“抽象”到“具體”、由“整體”到“局部”、由“宏觀”到“微觀”的轉變。結合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方向,本文提出:第一,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加大對新質生產力的支持力度,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第二,優化稅制結構,研究建立與新業態相適應的稅收制度,完善跨區稅收分享機制,推進稅收征管數字化。第三,明確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調動地方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積極性,特別是針對數字經濟、新業態等新質生產力重點領域。第四,優化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培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內生動力。以新質生產力發展促進中國經濟“蛋糕”持續做大做好,以財稅體制改革來切好“蛋糕”,更好實現公平與效率的融合,不斷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目標。
6
《治理研究》
主辦單位:中共浙江省委黨校等
卷號期號:2024年第5期
推薦部門:英才中心



張捷、王詩宗在《治理研究》2024年第5期撰文《網格化管理:中國基層治理的基礎設施》指出,網格化管理是一種源自地方實踐的政策工具,歷經多年擴散創新,成為了中國基層治理的基礎設施。其要義在于借助信息技術,對基層公共事務進行網格式劃分,高位推動打破部門壁壘、實現層級貫通和治理重心下移,并通過考核與問責落實責任,以獨特的運行機制更好地實現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目標。網格化管理的出現,顯著影響了科層制和網絡化治理等公共事務治理的基本治理形式,也為一些中國特色的治理方式注入了新的元素,從而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產生了直接作用。由于網格化管理本質上是層級制升級和改造的產物,它可能存在著責任落實和問責的不合理、擠出部分人群的權利、壓縮社會空間等弊端。不過,經進一步創新和發展,網格化管理可能積極推動數字時代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
7
《大學教育科學》
主辦單位:湖南大學;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
卷號期號:2024年第6期
推薦部門:出版組



任增元、高靜、陶禹廷在《大學教育科學》2024年第6期撰文《面向2035:基于我國學齡人口變動的高等教育資源需求預測及配置策略》指出,2024年9月的全國教育大會確定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分析我國從現在到2035年前后的學齡人口狀況以及相應的資源政策和發展規劃。基于官方數據對我國2024-2040年高等教育學齡人口規模和資源配置情況進行預測發現,未來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將呈現倒“U”形發展趨勢,社會對辦學資源的需求不再是單調遞增,高等教育資源的調配任務將比以往更加艱巨。按照預測,2035年前后我國高等教育將出現資源需求波峰,波峰期相對于2023年需要增加108.33萬名普通高校專任教師。而到2040年,我國普通高校專任教師的需求將減少83.75萬人,高等教育總投入將減少6 461.34億元,高校校舍建筑面積需求將減少53 652萬平方米,高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需求將減少877.56億元。基于對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動態需求,可采用以下優化路徑:“生源充足時期”應抓住歷史機遇,做好高等教育多樣化改革試驗;“持續攀升時期”應多措并舉保持原有特色與緩解供需矛盾;“急劇縮減時期”應落實精簡優化的戰略方針,通過充分挖掘高校自身人才培養潛力、適時縮減辦學規模等方式來積極應對未來人口之變;“戰略機遇時期”應瞄準建成教育強國的戰略目標進行資源配置,正確處理支撐國家戰略與滿足民生需求等重大關系。
8
《法學研究》
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卷號期號:2024年第5期
推薦部門:政法組



鄭飛在《法學研究》2024年第5期撰文《數字證據及其階梯式分類審查機制》指出,證據數字化呈現出五個基本面向——電子化、區塊鏈化、大數據化、人工智能化和虛擬仿真化,從而形成電子數據、區塊鏈證據、大數據證據、人工智能證據和虛擬仿真證據等五種基本的數字證據類型。由于數字技術的發展,傳統電子數據概念和證據規則已不能有效涵蓋和規制現有各種數字證據。基于數字空間理論以及不同類型數字證據在技術證明邏輯上的不同,應將2018年刑事訴訟法第50條第2款第8項中的“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統一修改為一種整合開放的數字證據,以容納因數字技術迭代升級而產生的各種數字化證據,并在司法解釋中具體規定各種數字證據的審查判斷規則,從而形成一種以電子數據證據規則為基礎的階梯式分類審查機制。同時,還應從證據采納的必要性審查和實質性審查等層面,建立一種數字證據階梯式審查的更新機制,以應對技術發展可能帶來的對證據審查的沖擊。
9
《社會》
主辦單位:上海大學
卷號期號:2024年第5期
推薦部門:媒體組



李耕在《社會》2024年第5期撰文《參與式技術實踐的悖論:基于一個鄉村輕鋼住宅建造項目的社會學分析》指出,以往研究在解釋參與式項目或技術下鄉失敗的原因時,大多從權力關系、文化范式等角度切入,較少關注常見的項目載體——技術。本文以一個輕鋼住宅建造項目為例,指出輕鋼建造技術的物質性及其社會構造過程約束了技術推廣和村民參與的社會效果。研究發現,一方面,輕鋼技術通過簡化操作、降低門檻為普通村民參與建造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輕鋼技術內在的工業化、專業化、標準化的邏輯削弱了技術的彈性,難以契合鄉土營造的地方性和靈活性,反而加劇了村民對技術供給方的依附。此外,嵌入社會權力關系的技術體系、技術的物質特征與地方文化認同的張力、技術理性與鄉土建造理性的沖突等,也消解了村民對參與式建造的獲得感和認同度。技術的合理性邏輯使得蘊含社會理想的開放式技術方案難以落地生根,從而塑造了以下悖論:表面上,村民通過深度參與習得新技能,但在集體意識和社區賦權上難以實現項目的預期目標,從而呈現出“單向度參與”的局面。以技術為軸心的視角有助于我們反思提倡“賦權”與“參與”的技術路線的想象與真實,重新審視“參與式”的內涵和條件,更全面地考慮技術在社會項目中的復雜作用。
10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主辦單位:北京大學
卷號期號:2024年第5期
推薦部門:地方組



馬自力在《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5期撰文《文章太守:宋代郡守與文學》指出,“文章太守”是指以學識淵博、才思敏捷、文辭典雅得體等為特征的長于詩文創作的郡守。它是宋人比較普遍的觀念,最早由歐陽修提出,與宋代文官制度密切相關,既是對宋代以文章稱道郡守風氣的經典概括,也是宋代文學、政事合流傾向的必然結果。宋代郡守普遍擅長詩文,這是“文章太守”觀念最好的注腳。“文章太守”充分顯示了宋代郡守與文學之間的密切聯系,在觀念上為研究宋代郡守與文學的關系提供了學理依據。
注:授權發布,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重慶日報、新華網、央視頻、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視界、北京時間、澎湃政務、鳳凰新聞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注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出處和作者。
責編:劉星月;初審:陳佳妮、許雪靖;復審:刁超群、邱詩懿、李雨凡;終審:正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完美2:你不觉得生与死之间的徘徊是另一种形式的惩罚吗?徘徊的时间越久,痛苦便深入骨髓;当他越来越领悟到生之珍贵,死期戛然而止!
- 2022-07-23 ∙ 山东329回复举报
- Tamjq回复完美2:有道理,死得快了反而没有震慑效果
- 2022-07-23 ∙ 未知11回复举报
- 大小企鹅回复完美2:希望此人用生命的最后时光,好好感受一下被他活活烧死的妻子,当时的感受。众生平等,他现在面临的死刑,比他妻子当时面临的残害仁慈千万倍
- 2022-07-23 ∙ 浙江39回复举报





- 完美2:你不觉得生与死之间的徘徊是另一种形式的惩罚吗?徘徊的时间越久,痛苦便深入骨髓;当他越来越领悟到生之珍贵,死期戛然而止!
- 2022-07-23 ∙ 山东329回复举报
- Tamjq回复完美2:有道理,死得快了反而没有震慑效果
- 2022-07-23 ∙ 未知11回复举报
- 大小企鹅回复完美2:希望此人用生命的最后时光,好好感受一下被他活活烧死的妻子,当时的感受。众生平等,他现在面临的死刑,比他妻子当时面临的残害仁慈千万倍
- 2022-07-23 ∙ 浙江39回复举报
- ꧁༺汪༻꧂回复完美2:也有道理
- 2022-07-23 ∙ 未知1回复举报
- 澎湃网友AzUJba:正义包括程序正义!
- 2022-07-23 ∙ 江苏6回复举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