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等獎只要688元?“韶華杯”青少年競賽亂象調查

微信公眾號“中國新聞周刊”
2025-02-20 16:59
澎湃質量觀 >
字号

“參加一場比賽,把多個證書和獎牌帶回家”“贏得省賽會得到兩個證書和一個獎牌”“韶華杯有紅頭文件可查,參加該比賽能給孩子鍍金,學校認可度較高,是班上評優評先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

近年來,“韶華杯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動”(以下簡稱“韶華杯”)在多個網絡平臺大肆傳播,吸引家長為孩子報名,為孩子“鍍金”。該活動對外稱,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以下簡稱“中華兒促會”)素質教育人才工作委員會是支持單位,北京央美美育藝術發展中心是承辦單位。

根據比賽介紹,“韶華杯”面向全國青少年及藝術愛好者,通過創作書法、繪畫、手工、攝影、征文、詩歌、朗誦等作品,弘揚中華文化,加強青少年交流。該“活動”分為“省賽”和“國賽”。

可就是這樣一場比賽,卻只能通過機構報名、只需通過網絡上傳作品即可參賽、有機構許諾交費后即可“保獎”。《中國新聞周刊》通過調查發現,在多層“權威外衣”包裝的背后,“韶華杯”難以掩飾其營利性“黑競賽”的現實。

事實上,“韶華杯”的“操盤手(承辦單位)”是一家私人企業,該公司不隸屬于任何教育機構,“韶華杯”也未被列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去年,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的一家分支機構曾短暫作為“韶華杯”的“支持單位”,不過,該會一位負責人直言:“目前,‘韶華杯’可以定性為虛假比賽。家長不應(讓孩子)參與這種比賽。”

388元可保“省賽二等獎”?

搜索“韶華杯”三個字,網頁上會出現大量宣傳視頻或文章,評論區還貼出了微信號,家長可以添加“指導老師”獲取報名流程。

微信公眾號“賽果Club”的認證主體為“事隨人愿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事隨人愿公司”),該公眾號發布多篇文章介紹“韶華杯”,文章下面還貼有微信二維碼。

2024年12月21日,《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通過掃描上述二維碼添加了一名昵稱為“立月”的“賽果咨詢師”。“立月”稱事隨人愿公司屬于“韶華杯”的代辦機構,有“韶華杯”組委會授權。

 “授權書”顯示,經組委會研究一致決定授權事隨人愿公司為“韶華杯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動書畫專項活動”指定推廣組織報名單位。授權期限:2024年5月1日至2025年5月1日。

該“授權書”還有中華兒促會素質教育人才工作委員會、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文化藝術教育工作委員會、北京央美美育藝術發展中心的印章。

“立月”自稱,她作為競賽培優老師,已經幫助超過6萬名在獎狀、證書上有追求的中小學生家長出謀劃策。“‘韶華杯’是中華兒促會主辦的正規比賽。孩子拿到這個獎項,一來是提升自信,二來可以在學校評優、評三好等時候給孩子助力。今年(指2024年)全國有200多萬孩子參與,含金量非常高。”“立月”說。

當《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表示,希望為孩子報名參加“韶華杯”書畫比賽時,“立月”稱,第二屆“韶華杯”活動在2024年12月24日截止。“如果有現成作品,咱報完名就能傳作品,趕上截稿(時間)。”她還表示,該公司提供“韶華杯”代報名服務,報名需要交費188元。

《中國新聞周刊》隨便找了一幅兒童繪畫作品,傳給“立月”。“立月”看到圖片立即回復“太棒啦,寶的色彩搭配好棒”。

當被問及是否可以“保獎”時,她稱,如果想讓孩子拿一個穩妥的成績,可以交費388元,就能幫孩子至少拿到“省賽二等獎”,花688元,則可以確保“省賽一等獎”。

當被問及參加書畫比賽為什么不用去現場時,她表示“韶華杯就是線上投稿(參賽)的,不需要孩子到線下去畫。這是韶華杯組委會規定的”。

2024年12月22日,《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通過事隨人愿公司官方店鋪下單交費388元,報名參加第二屆“韶華杯”初中組書畫活動。隨后,打開“立月”發來的鏈接,輸入學生姓名、性別、聯系方式、作品名稱、參賽省份等信息,上傳作品后,正式提交。

2024年12月23日,“立月”發來收據,收款單位為“北京事隨人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收款事由寫為“韶華杯指導省賽二等獎及以上成績”。天眼查顯示,該公司實為事隨人愿公司的曾用名。

大約一周后,“立月”發微信稱,“因工作變更”,孩子的后續參賽服務(包括比賽挑選、作品指導、成績查詢和證書寄送)將由“圓圓老師”負責。此后,“立月”將記者微信刪除。

2025年1月25日,《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收到兩份證書和一塊獎牌,分別為“韶華杯”省級榮譽二等獎、社會實踐證書和一枚獎牌。在“省級榮譽二等獎”的證書上,寫有記者報名時填寫的學生姓名和作品名稱,并寫著“經韶華杯組委會專家評審委員會綜合評定,榮獲省級書法活動初中組二等獎”。

一家代辦機構稱交388元至少可保“韶華杯”省賽二等獎。《中國新聞周刊》記者以家長身份為孩子報名后,很快收到該獎。攝影/本刊記者 周群峰

證書下面還有中華兒促會素質教育人才工作委員會、北京央美美育藝術發展中心和韶華杯組委會的蓋章。證書中,寫有“證書編號”和證書二維碼查詢。記者掃描該二維碼后可跳轉到認證主體為“北京央美美育藝術發展中心”的微信公眾號“韶華杯系列活動”,在該公眾號的“成績查詢”一欄,輸入證件編號后,便可出現“證件查詢列表”,上面可以查詢到紙質版相同內容和編號的“省賽榮譽證書”以及“社會實踐證書”。

近日,《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咨詢“圓圓老師”事隨人愿公司電話時,她回復稱:“(你的)證書拿到了,我們也沒有必要跑,而且要跑你也找不到我,對不對?”

“可以定性為虛假比賽”

1月22日,“韶華杯系列活動”公布“第三屆韶華杯介紹”,稱該活動由《東方少年》雜志出版指導,由中華兒促會素質人才教育工作委員會和華夏文化促進會青少年藝術工作委員會為活動支持單位,北京央美美育藝術發展中心承辦。同樣地,參加“省賽”和“國賽”的每件作品分別收取180元和380元。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以家長身份聯系了“韶華杯組委會”、北京央美美育藝術發展中心、中華兒促會、《東方少年》等單位。

“韶華杯組委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該組委會由支持單位、承辦單位、評審人員組成。該工作人員否認“韶華杯”可以“保獎”,她強調,作品都要經過評審。但當被問及評審人員有哪些具體人員時,其表示“有教授等組成,(但)我們也不對外公布評審人員名單”。

 關于前兩屆“韶華杯”有多少學員報名的問題,這名工作人員說:“很多,但我們沒有對外公布具體數據。”

作為承辦單位,北京央美美育藝術發展中心實際上是一家私企。愛企查顯示,該中心成立于2022年12月,法定代表人為王秉東,經營范圍包括: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會議及展覽服務等。

該中心一位工作人員說:“韶華杯是一個商業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我們)不跟任何人承諾含金量的問題。我們在官方宣傳中不提到保獎。”

至于中華兒促會,其官網顯示,該會是經民政部注冊、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國家一級社團,于1993年成立,素質人才教育工作委員會是該會二級機構。該會素質教育人才工作委員會一位工作人員說,他們作為“韶華杯”的支持單位“負責(給韶華杯)做備案和背書”。

中華兒促會一位負責人稱,“韶華杯”的含金量,家長可以自行理解,“其對于孩子的階段性測驗、階段性鼓勵,對于提升成績、藝術水平、綜合素質是有幫助的”。

她表示,“韶華杯”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但有時,地方上的合作伙伴操作時不規范,“這屬于違規操作,我們是會追究的”。

《東方少年》雜志是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下屬的東方少年雜志社主辦的少年刊物,創刊于1982年。該刊一位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韶華杯”的活動中,該刊只負責后期出版獲獎作品。關于“韶華杯”是否規范的問題,這名工作人員稱:“我們沒法回答。”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以下簡稱“中世會”)文化藝術教育工作委員會,在“第二屆韶華杯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動”中曾被列入支持單位。中國社會組織政務服務平臺顯示,中世會是一家社會團體,成立登記日期為1994年5月,登記管理機關為民政部,領導機關為中央社會工作部。

2024年11月,中世會發表聲明稱,中世會秘書處接到舉報,有不法分子通過偽造公文、打電話形式,冒用本會分支機構文化藝術教育工作委員會名義違規頒獎頒發“韶華杯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動相關榮譽和證書”。

該聲明還強調“韶華杯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動不涉及省級、國家級評比達標表彰,不頒發任何活動相關榮譽和證書”。

《中國新聞周刊》以家長身份咨詢中世會,一位負責人表示,因為感覺該活動不錯,中世會文化藝術教育工作委員會就在2024年3月到8月做了該活動的“支持單位”,發現相關問題后就不做了。

“我們(以前)不知道這個活動還收費發獎,(對一些參與者而言)等于‘花錢買獎’,這樣,這個活動就不正規了,造成了混亂。”這名負責人稱。

當被問及這是否意味著“韶華杯”是虛假比賽時,這名負責人稱:“目前,可以定性其為虛假比賽。家長不應(讓孩子)參與。”

非白名單的“國家級賽事” 

不少學校都認“韶華杯”獎項。例如,2024年10月28日,江蘇省太倉市某小學在該校官網“學生榮譽”一欄發文稱,該校一(8)班王某某同學參加“韶華杯”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動中,經組委會專家評審委員會綜合評定,榮獲“國家級朗誦活動類目小學低年級組一等獎”。該文還附上了指導教師名字。

中華兒促會素質教育人才工作委員會一位工作人員說:“韶華杯是國家級的賽事,小學一般都認可。”

不過,這項“國家級賽事”卻未被教育主管部門認可。

2022年9月27日,教育部公布《2022—2025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該名單在業內被稱為“白名單”,比賽分為自然科學素養類、人文綜合素養類、藝術體育類三大類,包括“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挑戰賽”等在內的44項競賽進入名單。

《中國新聞周刊》查詢發現,“韶華杯”不在該“白名單”。中華兒促會素質教育人才工作委員會上述工作人員稱:“白名單是有數的,(學校等單位)并不是只認白名單。”

事實上,早在2023年1月29日,教育部官網發布《關于共同抵制面向中小學生違規競賽活動的提醒》一文強調:“凡未列入教育部公布的上述《名單》的均屬違規舉辦的‘黑競賽’;所有競賽的結果均不得作為中小學生招生入學依據,也不得作為中高考加分項目。”

教育部還表示,有關公司和個人通過公眾號、微信群等散布“考試獲獎,助力升學”謠言、販賣焦慮、非法斂財,屬違法違規行為。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也對《中國新聞周刊》強調:“那些非‘白名單’的賽事成績,即便組織方對外宣稱的意義有多大,也都沒有資格成為校方或教育主管部門評優等的依據。”

“黑競賽”之所以屢禁不絕,與當下我國的教育評價環境直接相關。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一方面,有的學校招生時企圖掐尖,還是注重孩子的特長、榮譽、獎項等:另一方面,一些“黑競賽”組織方虛假宣傳,偽裝成權威性賽事欺騙家長。

熊丙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黑競賽”屢禁不止,還與當前部分家長的追捧有關,這類家長要么有虛榮心,明知交費即可獲獎,內心知其屬于“山寨賽事”,但還是想借此炫耀自己的育兒成就;要么就是被一些機構或者競賽組織方誤導欺騙,認為參賽后,可以有助于孩子評優、小升初等。

熊丙奇稱,2020年,31個省區市全部出臺中小學招生入學實施細則,推行“公民同招”,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政策,并再三重申學校招生時要和證書、競賽等脫鉤。但現實中,仍有不少家長陷在孩子的升學焦慮中。

他說,也不排除有部分學校違規招生,導致有些家長認為參加“黑競賽”,有助于孩子升學。

儲朝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一些“黑競賽”為了逃避打擊,對外宣傳時刻意不稱“競賽”,這種做法掩耳盜鈴,改變不了其營利性辦賽和違規辦賽的實質。

“無論‘黑競賽’的組織方換成什么樣的馬甲,利用競賽謀取非法利益的本質都不會變。”河南省駐馬店市實驗中學黨委書記孫群杰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泛濫背后,如何治理?

在《中國新聞周刊》暗訪時,“圓圓老師”還向記者推薦了“第十一屆葉圣陶聽說讀寫能力公益展示活動文學創作能力展示活動”等賽事信息,并稱“這類比賽對孩子升學也大有幫助”。

在“葉圣陶杯聽說讀寫能力公益展示活動”的官方介紹中,其主辦單位為中國語文報刊協會。該活動官網貼出聯系方式的“王老師”稱,報名參加該活動是收費的。“只能通過機構報名不能通過個人報名,具體報名費需要咨詢相關機構。”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以學生家長名義咨詢中國語文報刊協會,一位工作人員證實該協會確實為主辦單位。“我們是主辦單位,但相關承辦單位有沒有加其他動作,我們很難查到。參加教育部‘白名單’賽事是最穩妥的。現在很多大賽魚龍混雜,很難辨別,特別是涉及收費的一些活動要慎重。”

近年來,各種“黑競賽”被不斷曝光,如:2021年4月15日,央視報道了山寨版“葉圣陶杯”華人青少年作文大賽。報道稱,只要家長向教育培訓機構繳納1.2萬元至1.5萬元,即可保證拿到“市級比賽一等獎”,且該獎項對學生小升初簡歷有幫助。

2023年2月,教育部發布通報,“葉圣陶杯”華人青少年作文大賽及“葉圣陶杯”語文素養大賽等系列賽事均為違規競賽;舉辦者為北京圣陶文潤教育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圣陶國潤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事實上,在教育部的“白名單”賽事中,涉及“葉圣陶”的僅有“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由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主辦,面向高中生。

2024年1月,教育部、公安部等四部門明確強調,“大師賽(DSS)”“希望杯(XWB)”“華杯賽(HBS)”等均屬違規舉辦的“黑競賽”,并提醒家長警惕“競賽獲獎助力升學”的虛假宣傳。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被列入《2022—2025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的“白名單”賽事,近年來,有的也因出現了相關問題被從“白名單”除名。

如2024年1月,教育部通報稱,撤銷“致敬英雄”全國青少年文化藝術創作主題教育競賽活動資格。這意味著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該競賽主辦單位)及相關主體不得再舉辦該競賽活動。

通報稱,該競賽存在私設子賽項、層層轉包、違規收費、管理混亂等突出問題,在社會上造成了惡劣影響。“經多次約談提醒,主辦方仍未妥善整改。”

頗具諷刺的是,在教育部發布通報前,該競賽主辦方還發表聲明稱,從未授權任何機構以競賽名義收費,稱該競賽是經教育部批準的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嚴格遵循競賽管理辦法,堅持公益性。

熊丙奇表示,要整治“黑競賽”亂象,一方面要嚴格執行競賽的管理規定,市場監管等部門要斬斷利益鏈條,對那些虛假宣傳、制造焦慮、打著“某某系列活動”等幌子的“黑競賽”嚴懲不貸;另一方面,家長也要消除虛榮心,提高判斷力。

儲朝暉強調,“黑競賽”的存在,與我國目前欠缺一套針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專業評價體系有關。

2024年,儲朝暉曾去丹麥訪問,發現丹麥的學生在9年級前沒有任何學業考試,但在每個學期,校方都要對學生的發育狀況、體能狀況、語言能力、計算能力、閱讀能力、社交能力等做評估。這種綜合性專業評價體系降低了學生的學業壓力,也更能發揮學生主動性和個人潛能。

“在我國,特別是中小學,事實上只有學業考試,而缺少對孩子其他方面發展狀況的評價標準。家長又希望孩子的其他發展狀況(如繪畫、音樂等)得到權威機構評估和認可,在一些‘黑競賽’組織方的虛假宣傳下,家長以為這類競賽具有權威性,可以評價孩子的綜合素質。”儲朝暉稱。

儲朝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根治“黑競賽”除了加大打擊力度和曝光力度,我國還需要及時建立一套以一線教師為主體的對學生的綜合性專業評價體系,讓學生的相關優勢潛能得到及時發現和權威性評估。

此外,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加良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一些機構組織“黑競賽”牟利,甚至公然稱交費即可拿獎,其行為已經涉嫌構成詐騙犯罪,監管部門應當依法調查處理。

劉加良還提到,《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06條確立了檢察機關在未成年人公益訴訟領域的起訴主體資格。而涉及“黑競賽”的詐騙行為,侵害的主要是未成年的中小學生的合法權益,所以檢察機關可以依法提起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

(原標題為《一等獎只要688元?“韶華杯”青少年競賽亂象調查》)

    责任编辑:陳緒厚
    图片编辑:朱偉輝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
            百家乐官网电子路单破解| 乐利来国际| 最好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时时博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15人百家乐桌| 阳宅24山流年吉凶方位| 百家乐官网长龙有几个| 大发888 没人举报吗| 澳门百家乐牌例| 百家乐官网庄闲最佳打法| 即时比分直播| 大发888登不上| 澳门百家乐官方网站破解百家乐技巧 | 博狗百家乐官网开户| 永盈会娱乐场官网| 战神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职业赌百家乐官网技巧| 新泰市| 八宿县| 明升88 | 威尼斯人娱乐城首选802com| 网络百家乐最安全| 百家乐官网科学打| 百家乐官网赚水方法| 澳门百家乐官网十大缆| 百家乐官网桌颜色可定制| 金乡县| 宝胜娱乐场| 大发888官网 df888| 百家乐三路法| 百家乐视频中国象棋| 百家乐出千赌具| 玩百家乐官网怎么能赢呢| 网络百家乐官网破解平台| 百家乐官网怎样捉住长开| 金沙城百家乐官网大赛规则| 襄城县| 磴口县| 葡京百家乐官网玩法| 曼哈顿娱乐城信誉| 德州扑克入门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