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4
家長怒進游戲群控訴:網癮只是表象,親子關系質量低才是核心
近日,一段“家長怒進游戲群控訴”的視頻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視頻中,這位家長發現孩子在玩游戲,憤怒地進入游戲聊天群,說自己的兒子才上初二,每科成績都不夠平均分,指責網友帶壞了她的兒子。這位家長一度泣不成聲,大喊“你們真是害人不淺吶你們這個群!”“你們害死我兒子了!群里的400多人搞動漫和游戲也會害死你們自己的”。(中國之聲2月17日)
可以想見,這位母親之所以會進入游戲群,發出近乎咆哮“控訴”,恐怕也實屬無奈。如果不是家長感到很無助,甚至很絕望,如果不是曾經“有效”的教育方式——耐心規勸、獎勵、懲罰、威脅、打罵,都不再起作用了,家長可能不會選擇這種方式表達不滿。
幾年前,就曾有網癮少年的家長寫公開信給游戲開發者,引發媒體熱議。信中說:“能不能讓游戲開發者放我們一馬,放過我的孩子!”包括游戲群的網友在內,有多少人能理解父母的無助和焦慮呢?平心而論,隨著近些年輿論對網絡游戲的口誅筆伐,以及相關部門的管控加強,網游早已換了一番面貌。況且,妖魔化游戲,將其視為洪水猛獸,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當然,矯枉過正,一些評論者近來大有為游戲洗白、甚至美化之勢,要知道,對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來說,不論怎么說,網絡游戲始終是需要警惕和防范的,各家游戲公司的防沉迷系統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漏洞。就拿新聞報道中孩子玩的這款游戲來說,一個標注著“適合17歲以上”的游戲,初二學生竟然在玩,其防沉迷系統至少在這個學生身上是形同虛設的。
除此之外,防止孩子沉溺網絡游戲,也與家庭教育密切相關。怒進游戲群控訴的家長確實“可憐”,因為她不知道,網癮只是表象,親子關系質量低,才是問題的核心。幾乎可以這么說,每一個網癮少年背后,都有一對不知道如何和孩子交流、和孩子難以處理好關系的父母。父母在情感上對孩子疏忽,就會把孩子推向網絡游戲,孩子有情感交流的需要,得不到父母的回應,自然對網絡的需要就增多了。
面對網游,孩子缺乏自制力,這不只是孩子的錯,而是社會監管和家庭教育缺失共同造成的結果。因此,“可憐”的父母們也應當反思,自己到底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家庭環境,才造成了今天的結果?自己的親子關系是否良好?教育方式是否恰當?如果一個孩子能夠在現實世界得到他們所需要的,網游還會成為他的精神支柱嗎?
(原題為《在網游面前缺乏自制力不只是孩子的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