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首席展望|貝萊德神玉飛:市場仍將保持成長風格,關注兩大政策主線
“不確定性”貫穿2024年全年,在此背景下,全球股市雖波動加劇,卻仍實現了可觀表現。展望2025年,中國經濟將如何乘風破浪?關注哪些政策主線?又有哪些板塊需要重點關注?
近日,澎湃新聞推出“輕舟必過萬重山”——《首席連線》2025跨年市場展望,專訪多名首席經濟學家、首席分析師,明星基金經理,把脈蛇年投資新主線,挖掘市場新機會,展望市場新走向。
本期刊出的是對貝萊德基金首席權益投資官神玉飛的專訪。

神玉飛認為,中國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在去年9·24政治局會議后邁入新的篇章。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重點布置了“大力提振消費”和“人工智能+”兩項首要工作任務,這可能是2025年兩個政策主線,后續政策跟進值得關注。
市場風格方面,神玉飛表示,目前中國資本市場整體還是具備較多的新興市場特征,因此成長性風格是過去很長一段市場中國資本市場的特征,相信這一趨勢短期也很難突變。
具體到板塊上面,神玉飛建議,今年重點關注三個層面:一是促消費和“人工智能+”,這可能是2025年最大的兩個政策主線;二是美國新一屆政府的施政綱領,A股的出口產業可能會面臨不一樣的關鍵節點;三是重點關注上市公司特別是國有大行管理層討論中對于信貸投放管理的表述,是否頻繁提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的“人工智能+”,銀行若加大對這方面信貸投入的力度,將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展望2025年,我們相對更看好有望受益于中國經濟復蘇的結構性投資機會,穩中向好的中國經濟將為港股的紅利、科技和消費積極賦能。”談及港股市場,神玉飛指出,港股市場擁有一大批優質的消費和科技行業的優質上市公司,在“促消費+人工智能加”的政策加持下,港股的的消費和科技領域同樣值得高度關注。
2021年,貝萊德獲批公募基金業務許可證,正式成為首家獲準在中國獨資開展公募基金業務的外商資產管理公司。截至目前,Wind數據顯示,貝萊德基金的管理規模為123.36億元。
以下是澎湃新聞記者專訪神玉飛的實錄:
澎湃新聞:怎么看待2025年中國整體的宏觀環境?經濟回升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神玉飛:中國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在去年9·24政治局會議后邁入新的篇章, 確信2025年我們將在新的穩中向好的宏觀資本市場環境中再出發。主動權益基金的投資框架在量化和活躍資金主導的資本市場環境中亟需思考未來的突圍之路, 同樣面臨再出發。
中國經濟體量很大,且過去取得了不凡的發展成就,目前討論經濟回升的關鍵,因此,我們需要總結剛剛過去的上輪經濟周期成功的關鍵因素,可以提煉為:友好的國際貿易環境保障了我國經濟外循環有效運轉;積極的國內產業政策、樂觀的財富增長預期保障了內循環健康運行。因此如果貿易環境、產業政策和財富增值預期能夠再現,那么經濟回升也將自然顯現。
澎湃新聞:去年以來,中國陸續推出了一攬子增量政策,你認為政策“組合拳”將給2025年的中國經濟和中國資產帶來怎樣的變化?
神玉飛:去年以來,一攬子增量政策,財政貨幣政策共同發力,精準施策,有效地給中國經濟注入了新的動力,將助力中國經濟企穩向好。
政策組合拳勢必會帶來積極的影響。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重點布置了“大力提振消費”和“人工智能+”兩項首要工作任務,這可能是2025年兩個政策主線,后續政策跟進值得關注。人工智能目前是全球科技競爭爭奪制高點,堪比“互聯網加”的科技創新,對經濟領域的各行各業都可能產業顛覆性的賦能。如果后續政策跟進有力,不排除培育出新的產業周期,進而推動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發展。
澎湃新聞:對2025年A股市場的表現如何預判?對于2025年的投資風格怎么看,會重點關注哪些投資主線?具體到板塊上,看好哪些板塊的表現?
神玉飛:9.24后,經濟的確在恢復。但以中國現在的經濟體量之大,短時間內很難恢復到很強的狀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企業盈利在恢復,但恢復的速度可能和去年9月24日到10月8日那段時間股票市場的定價是有差異的。這個差異導致了從10月8日到現在,市場還是有所調整。這個調整當中我們要一分為二看,有些可能估值跑太前面,基本面沒有跟上。去年漲得多的,主要是靠估值驅動,現在大家就在等盈利。但是去年有很多跌得多了,這時候可能大家對估值的容忍度會高一些。對2025年市場的整體表現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關于投資風格的討論肯定是要基于目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階段來討論,目前中國資本市場整體還是具備較多的新興市場特征,因此成長性風格是過去很長一段市場中國資本市場的特征,相信這一趨勢短期也很難突變。
具體到板塊上面,今年重點關注三個層面:一是促消費和“人工智能+”,這可能是2025年最大的兩個政策主線;二是美國新一屆政府的施政綱領,如果與預期不同,A股的出口產業將面臨不一樣的關鍵節點;三是重點關注上市公司特別是國有大行管理層討論中對于信貸投放管理的表述,是否頻繁提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的“人工智能+”。銀行若加大對這方面信貸投入的力度,將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澎湃新聞:高股息概念此前受到追捧,你怎么看待其中的邏輯?這種行情可以持續嗎?
神玉飛:現在大家對高股息是否有吸引力有些分歧,但是在資金成本下行和經濟復蘇預期的大背景下,高股息資產還是具備其獨特的配置價值。
對于高股息資產的投資要認清邏輯,堅定三個投資視角:
一是資金成本的相對優勢:貨幣政策持續寬松,如果資金成本持續下行,即便股息率降一點,仍有很大吸引力。
二是經濟企穩向好背景下國企改革帶來的Alpha:高股息中也蘊藏很多Alpha。這里的Alpha是指很多上市公司在國企改革等大背景下,通過自身努力獲得成長,這不僅是股息的邏輯,還有自身Alpha的邏輯;在未來中國經濟企穩向好的背景下,國企改革的alpha有望更好地兌現。
三是跨市場比較:投資高股息還需要有橫跨“A+H”股的視野,港股市場的高股息資產也是重要的選擇之一。
此外,還要關注幾點:了解并參考其他金融機構的配置邏輯,比如銀行的新增資金偏好H股;從稀缺性的角度考慮配置高股息。在股息率下降的背景下,如果非要投A股的高股息,我們要考慮稀缺性和邊際資金的邏輯;從大環境看,2025年的經濟環境比去年好,因此穩健成長的龍頭公司很可能是中國經濟企穩回升最大的受益者。這時候它的業績是有增長的,對于一些長期分紅率比較高的公司,如果基本面出現改善、低估的白馬龍頭股,也是配置高股息要考慮的方向。
澎湃新聞:如何看待2025年港股的表現?
神玉飛:港股市場作為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橋頭堡,過去一段時間整體受到了資金流動較大的影響。當然,整體的業績受到了中國經濟的影響,估值更多受到了國際金融市場資金成本的影響。
目前來看,對港股市場影響較大的資金、業績和估值都出現了一些明確的方向性變化。首先,隨著南下資金持續流入港股市場資金流的影響正在積極向好;企業盈利端也有望受益于中國經濟促銷費+人工智能+的政策紅利;估值端對美聯儲降息的博弈也將日趨明朗。
展望2025年,我們相對更看好有望受益于中國經濟復蘇的結構性投資機會,穩中向好的中國經濟將為港股的紅利、科技和消費積極賦能。
港股市場擁有一大批優質的消費和科技行業的優質上市公司,在“促消費+人工智能加”的政策加持下,港股的的消費和科技領域同樣值得高度關注。
港股市場的紅利價值同樣值得重點關注。同一標的港股市場的股息率大多高于A股市場的股息率的一個潛在重要原因就是過去兩年港股市場持續受到流動性的壓力,隨著港股市場近期流動性方面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相信港股紅利資產也是值得深度挖掘的方向之一。
澎湃新聞:展望全球市場,2025年還有哪些值得重點關注的投資主題?
神玉飛:“不確定性” 是貫穿2024年全年的主旋律,既有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也有地緣沖突、美聯儲降息路徑、美國大選等帶來的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全球股市雖波動加劇,卻仍實現了可觀表現,尤其是美股市場,在人工智能熱潮的持續推動下,展現出強勁勢頭。國內A股市場整體先抑后揚,9月底在政策的刺激下迎來一波強勢反彈行情。同時,國內債券市場在波動中走牛,延續 “豐收年”。
展望2025年,我們認為全球經濟處于一個非典型的周期,人工智能崛起、地緣政治分化、能源轉型以及人口老齡化等顛覆性趨勢正在重塑全球經濟及其長期軌跡,投資環境也隨之發生改變。
貝萊德2025年全球投資展望中提到人工智能等顛覆性趨勢正在推動經濟轉型。我們認為資本市場,尤其是私募市場,將在這一轉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這一轉型背景下,大家關注的問題是如何構建投資組合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前景。我們認為,投資者應當專注于投資主題,并更加側重于采用戰術性配置觀點。
由于美國企業盈利增長強勁,我們保持偏好風險的觀點,并進一步超配美國股票,但仍然保持靈活調整。我們密切關注長期債券收益率出現大幅上漲或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等關鍵信號以便隨時調整相關觀點。
澎湃新聞:主動投資的基金是否進入困局,何時會出現拐點?
神玉飛:過去一年,國內基金行業討論的焦點之一是主動基金表現弱于指數類基金,資金流在主動基金和被動基金之間的再平衡是2024年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未來中國的主動投資是否還存在發展的機會。對此,我們思考如下:
2024年的確主動是跑輸指數了,但這并不是第一次。2018年主動基金的業績也是大幅跑輸指數的。但2016年到2018年之間,2019年到2021年,兩個階段都是大幅跑贏的。2016年到2018年,是投資理念共振加上資金共振的結果。2016年開年第一周三次熔斷后監管被迫放開外資持股,加上熔斷改變了A股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徹底回歸價值投資,因此是內外資基于當時估值和基本面研究產生的共振。
另外一個階段是2019年到2021年,這個階段外資對A股市場主動投資貢獻作用不大了,主要是因為中國經濟特別強勁帶來的企業盈利,在上市公司層面持續超預期。那段時間自下而上很多個股業績持續超預期。主動基金經理通過這樣的跟蹤,通過個股的偏離跑贏。
去年,主動投資面臨打擊。
如何破局,何時出現拐點?我們認為需要重點關注穩健性、Beta、Alpha和困境反轉構建組合。具體而言:一、向紅利資產尋找組合的穩健性,力爭獲取底倉收益。二、尋找Beta,現在中美都在競爭科技,這部分可能估值貴一些,但是也值得配。三、主要是向港股市場尋找Alpha或是超額收益,因為目前港股市場會愿意對一些遠期成長性提前定價。四、超額收益可能來自困境、反轉性行業,例如最近的海上風電板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