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改善就醫體驗,不因事小而不為
在國家衛健委日前發布的2025年全系統為民服務八件實事中,為縣域群眾提供血液透析服務、取消門診預交金和規范住院預交金等事項受到廣泛關注。1月20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要確保常住人口超10萬的縣到今年底前可提供透析服務;自2025年3月起,全國公立醫療機構取消門診預交金、將住院預交金降至同病種醫保患者個人自付的平均水平。
衛生健康系統推進為民服務實事項目,是進一步化解患者急難愁盼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國家衛健委接連推出不少重大舉措,改善就醫體驗也形成了一整套制度體系,諸多惠民舉措值得高度肯定,但在看病就醫領域,一些具體而微的事項上,有時仍然存在一些堵點。
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和看病便捷程度,既要疏通“大動脈”,也要打通“毛細血管”。為此,從2024年11月起,國家衛健委向社會公開征集2025年衛生健康系統為民服務實事項目。后來總結的八件實事,反映出社會的呼聲,集聚著民眾在醫療保障方面的期盼。只有全面疏通這些醫療保障的小堵點,才能真正做到事無巨細,多渠道增進醫療民生福利,全方位提升民眾的醫療獲得感。
拿血液透析來說,現在仍有不少基層患者需要到地市級以上城市醫院獲得透析服務。透析患者病情重,經受不起長途轉運的顛簸,擔心在路上增加感染的機會,且因長期患病,他們的經濟承受能力一般也較差。不能在家門口透析,已成為這部分患者的困擾。現在,為縣域群眾提供血液透析服務有了明確的時間表,醫療系統方能自我加壓,限期辦結這件實事、好事。
長期以來,看病需要繳納門診預交金和住院預交金,對于部分“手頭緊”的患者也構成了較大負擔。并且,患者不僅要想辦法籌資墊付,還難免認為醫療機構對其缺乏基本信任。盡管“信用就醫”和“先看病后結算”等便民舉措已在多地得到了推廣,但不規范地收繳預交金等現象,在一些地方仍然比較普遍。
尤其是,先交錢再就診等做法,更會讓患者感受到醫療服務的“刻板”。現在醫保已基本實現了全覆蓋,患者“逃單”的可能性顯著降低,取消門診預交金、將住院預交金降至同病種醫保患者個人自付的平均水平,不僅可給予患者以便捷和信任,醫療機構也能夠做到不損利益。
患者多跑一段路程、看病多繳納一些預交金,這些事看起來似乎都不算大,但改善就醫體驗就應該不因事小而不為,甚至在醫療“微實事”里,更能體現為民辦事的決心與力度。
醫療是最基本的民生,醫療服務的提升無止境。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發布會提到的八件實事,是本年度需要完成的任務,相信這只是一個開始。今后,衛健委等部門還會不斷收集民眾期盼的實事,推進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醫保福利持續增進,讓群眾看病更便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