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系統躍升

十年之后,也就是2035年,我國將建成教育強國,教育現代化總體實現。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這是首個以教育強國為主題、以全面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重要任務的國家行動計劃,是全面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統籌發展、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頂層制度安排。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教育發揮著基礎性、全局性和先導性的作用,是連接科技、人才和創新等多方面要素的關鍵紐帶。隨著《綱要》的出臺,教育強國建設有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綱要》共11部分,分別對應總體要求、“八大體系”、綜合改革和組織實施,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推動中國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系統躍升。
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育人之本,莫如鑄魂。立德樹人關乎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關乎國家前途命運。因此,《綱要》提出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強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和成果應用,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空間和陣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教育與萬千家庭的基本福祉緊密相連,直接關系到孩子的成長、成才和發展。因此,《綱要》提出辦強辦優基礎教育,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統籌推進“雙減”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斷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讓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老百姓。
教育與國家未來發展緊密相關,踏上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途,更需要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局面。因此,《綱要》提出增強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培育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根本目的就是以高水平教育服務現代化發展,發揮教育強國建設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功能。
推進教育強國建設,離不開教育家精神,更離不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因此,《綱要》提出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優化教師管理和資源配置,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根本目的就是要讓尊師重教社會氛圍更加濃厚,筑牢教育強國的根基。
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與此同時,中國教育的發展與全球緊密相連,全球教育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方案。因此,《綱要》提出提升全球人才培養和集聚能力,擴大國際學術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根本目的就是要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教育的智慧與力量。
《綱要》堅持遠近結合,分2027、2035年“兩步走”。“第一步”面向開局起步階段,重點是全方位打牢教育強國建設基礎;“第二步”面向中長期,深化重大戰略布局,確保如期建成教育強國,教育現代化總體實現。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這次《綱要》的出臺,明確了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覆蓋了各級各類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與路徑,也回應了廣大百姓對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加多樣的教育新期待。面對新目標新任務,必須一步一個腳印,以釘釘子精神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見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