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 +11
上海市消保委調查:98%白領消費者想擁有家庭服務機器人
12月26日下午,上海市消保委與上海市消保基金會聯合主辦第五期“提振消費·維護權益”大講堂。上海市消保委《服務消費需求與趨勢調查報告2024》同時發布。該報告顯示,服務消費成為提振消費的重要力量,消費者對高品質、智能化服務需求日益增長,人工智能大模型有望成為服務消費的新風口。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一線與準一線城市的白領消費者,共有6000位上海市消保委公眾號的關注用戶受邀參與。
調查顯示,服務消費正逐漸成為提振消費的重要驅動力。85.62%的受訪者預期,在未來生活中,服務消費的開支占比將有所上升,其中43.85%的受訪者認為這一開支將持續增長。當前,消費者對生活品質、情緒價值及健康的追求已成為推動服務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在受訪者預計未來一年內最可能購買的服務消費項目中,位列前三的分別是“汽車、中央空調、地暖等的保養維護”(占比43.38%),“影視綜藝會員”(占比40.25%),以及“健康健身服務”(占比35.80%)。
調查發現,人工智能大模型可能是服務消費的新風口,有15.90%受訪者計劃在2025年購買大模型的會員服務,有52.75%受訪者希望大家電、汽車能有基于人工智能的遠程維保服務,更有63.98%的受訪者期待汽車自動駕駛功能的正式使用并希望購買相關服務,65.53%的受訪者希望家政服務中有更多智能化設備替代。
相關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成年人每天平均使用手機的時間長達196分鐘,即3小時16分鐘。一種能夠代替人操作手機的大模型智能代理,其功能涵蓋搜索新聞、購買商品、訂餐點外賣、社交聯絡等,正逐漸吸引大量消費者的目光。盡管互聯網消費長期以來形成了通過從商家收取傭金或植入廣告來實現“用戶端免費模式”的慣例,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這種模式中可能存在的利益沖突問題。調查顯示,有24.63%的受訪者表示愿意為手機大模型智能代理付費,他們期望這些智能代理能夠完全從消費者的利益出發,為他們尋找商品和提供可靠信息。
調查還發現了服務消費領域存在的一系列堵點問題。例如,有63.50%的受訪者反映健康健身商家和服務人員缺乏專業度;60.57%的受訪者表示在家電家具更新更換時,舊產品難以找到人員進行拆運;57.65%的受訪者認為輕醫美服務效果無法量化,導致難以選擇;50.58%的受訪者指出家庭設備聯網服務智能化不足;41.27%的受訪者表示因為擔心影響正常居住而沒有購買室內刷新、換窗與安裝熱水爐暖氣等更新服務;另有33.25%的受訪者認為旅游產品缺乏個性化與細分化打造影響獲得感。
隨著通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本次調查專門了解了消費者對家庭服務機器人的需求情況。結果顯示,98.62%的受訪者表達了對擁有家庭服務機器人的強烈愿望,展現了極高的購買意愿。在價格方面,較多受訪者(37.58%)表示愿意花費20萬元至30萬元來購買家庭服務機器人,緊隨其后的是愿意支付30萬元至40萬元的受訪者,占比達到28.9%,選擇10萬元至20萬元的受訪者有18.55%,對于價格超過40萬元的家庭服務機器人,選擇的人數則相對較少(13.58%)。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