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愛申活 暖心春|調節飲食和心態,上海專家開出節后健康秘方
春節假期結束,專家開出節后健康秘方。
2月10日,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從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獲悉,今年春節,上海8.4萬名醫務人員放棄休息,堅守崗位,提供醫療衛生服務96萬多人次,確保市民過上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
另外,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獲悉,長假7天,120醫療救護車共出動5568車次,為市民做好健康守護。
上海市“十佳醫生”、“金牌”急救醫生吳昕表示,當前是心血管病易發時節,市民朋友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不要長時間打牌、熬夜;要合理飲食,不要暴飲暴食、或者大量飲酒;有慢性病的患者,無論何時都要堅持服用藥物,特別是外出游玩期間,隨身攜帶相關急救藥品;老年人外出要合理添加衣物,特別是進出商場、飯店等室內外溫差較大的地方;身體如有不適,請立刻去掛急診,千萬不要認為春節里看病是“晦氣”,錯過就診的最佳時機。
2月7日,瑞金醫院開放普通門診,呼吸科診區人滿為患。呼吸科主任醫師周敏說,當日看門診的咳嗽病人最多,有急性也有慢性的。最近氣溫驟降,各位市民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呼吸道保暖,可以戴口罩,飲食也要注意不要太過于辛辣刺激,避免過敏性咳嗽。
對于節后飲食調理,上海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營養科中級營養師袁春華認為,飲食調整是為了健康生活,因此應該做到按時按量,均衡搭配,清淡為主,千萬不要走進“過度節食”等極端的飲食狀態。目前正是立春已過、雨水未至的時節,飲食調養方面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疏肝解膩,宜食辛甘發散之物。具體就是要做到調結構、補水分、助發散三點。
袁春華說,所謂“調結構”就是指,春節期間人們往往攝入過多的蛋白質和脂肪,加重了代謝負擔,這也是人們易于感到“積食”的主要原因。所以,節后的飲食結構應該適當降低蛋白質攝入,并以清淡為主,讓已經不堪重負的胃腸道休息調整。主食要以谷類粗糧為主,可以適量增加玉米、燕麥等雜糧,要注意增加深色蔬菜的比例,葷菜要盡量采用清蒸水煮等方式烹調。
袁春華說,因為在節日中,人們往往會吃很多堅果零食,這些食物本身水分不足,易使身體處于缺水狀態,此時正需補充。因此袁春華建議可在三餐中多選擇食用粥和湯,平時也要注意多喝水。足夠的水分可加快胃腸道蠕動和新陳代謝,減輕腸胃負擔。
如何“助發散”,袁春華進一步說,節后,可在膳食中適當增加蔥、姜、蒜、香菜等調味蔬菜,可增進食欲、助春陽,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
節后除了飲食調整,還需要做好精神調節。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副主任醫師陳劍華介紹說,七天長假之后,不少人會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惡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癥狀,這就是平常說的“假期綜合征”。出現上述癥狀,我們該怎么應對?陳劍華主任提出了4點建議。
首先,要盡快調整作息,放松大腦。快速恢復體力的最佳方法是補足睡眠,上班、上學后要做到早睡早起,起居有序。下了班,早點回家,盡量不要參加應酬或娛樂活動,避免繼續亢奮,不要再熬夜。睡前洗個熱水澡或泡泡腳,再喝杯熱牛奶都有助于睡眠。
其次,要調整飲食,清理腸胃。假期各種聚會吃得比較油膩,加上熬夜,腸胃負擔重,長假后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恢復正常的一日三餐,多吃水果、新鮮蔬菜、粥等清淡食物,讓已經“不堪重負”的胃腸得到休息。
再次,要適度運動,緩解壓力。運動不僅能緩解壓力、控制體重,還能促進睡眠。可以在下班后進行自己喜歡的運動,如慢跑、游泳、跳舞、羽毛球、廣場舞等,使疲勞的身體得到積極休息,更有活力地開展節后工作。
此外,節后兩三天工作強度不宜過大,適當地犒勞自己。先把必要的、簡單的工作做完,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避免出現焦慮、抑郁等問題,給自己角色轉換的緩沖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