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西伯利亞天然氣一路南下直抵上海,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全線貫通
澎湃新聞12月2日從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家管網集團)獲悉,我國單管輸氣量最大的天然氣管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下稱中俄東線)今日全線貫通,年輸氣能力增至380億立方米,達到最高水平。來自西伯利亞的清潔能源自黑龍江黑河,一路南下輸送至我國東部地區,最終直抵上海。
中俄東線是繼中亞管道、中緬管道后向我國供氣的第三條跨境天然氣長輸管道,是我國四大能源戰略通道中東北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俄東線北起黑龍江黑河,南至上海,途經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長5111公里。自2019年12月2日北段率先投產通氣以來,中俄東線吉林長嶺至江蘇泰興各段先后投產通氣,輸送的天然氣從首年的50億立方米逐年攀升至2024年的超300億立方米。
中俄東線天然氣市場覆蓋我國東三省、環渤海、長三角等地區。全線貫通后,中俄東線供應沿線的天然氣資源將更加充足、更有保障。預計2025年,通過中俄東線進入長三角地區的天然氣將進一步增加近50億立方米,屆時總量約占當前國家管網集團向長三角地區輸氣量的五分之一,有效提升區域天然氣供應能力和調峰應急保障能力。
全線貫通的同時,中俄東線實現380億立方米/年滿負荷運行,并與東北管網、陜京管道系統、西氣東輸管道系統、沿海多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等實現互聯互通,有效增強我國東部地區天然氣供應能力和應急調峰保障能力,對“十四五”期間構建我國天然氣管網“四大戰略通道+五縱五橫”新格局、更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據國家管網集團介紹,中俄東線是我國油氣儲運史上第一條關鍵設備和核心控制系統全面實現國產化的管道。沿線36臺大功率壓縮機組全部選用國產設備,離心式壓縮機、高速同步電機、變頻器等關鍵部件國產化率達到100%。自主研發的管道核心控制系統具備每秒24萬點數據更新能力,集成的調控專業應用計算延遲達毫秒級,管道“神經中樞”實現自主可控。首次應用了全自動化焊接、全自動超聲波檢測、全機械化防腐補口等先進技術和國產化施工設備,推動了管道裝備制造能力的升級換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