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丨直播帶貨套路翻新,平臺監管也要“上新”
“今天賣了2千多萬,這一周賣了2.6個億?!迸炫刃侣動浾呓趯Α扒f級”網紅主播麥琪啦直播間進行了長時間跟蹤調查,發現麥琪啦在直播時用“結某石、囊囊腫腫、CA”等話術,不斷暗示其銷售的壓片糖果、保健食品等能夠治療癌癥等疾病,把保健品吹成“神藥”,而相關產品均無藥品相關標識。
營造富婆人設,誘導粉絲加微信群,大肆推銷減肥藥與保健品,把保健品吹成“神藥”……麥琪啦一邊親切地稱粉絲為“家人們”,一邊卻將他們當韭菜割。此番被起底后,引來眾多網友感嘆又一個網紅人設崩塌,這也再次敲響了直播帶貨監管的警鐘。
在麥琪啦主要活躍的小紅書平臺上,她雖然只有14.4萬粉絲,但通過關聯多個賬號,構建了一個龐大的帶貨矩陣,影響力不容小覷。而保健品不同于普通商品,也不同于藥品,不具備治療疾病的功能,針對保健品的生產和銷售,我國法律法規設定了嚴格的監管框架。
《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九條明確規定,保健食品廣告“應當真實合法,不得含有虛假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此外,為了避免商家夸大宣傳,誤導消費者,《廣告法》也嚴格規定“除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廣告涉及疾病治療功能”。

“王院長”展示所謂外媒的新聞網頁截圖以及產品頁面。 截自“麥琪啦”直播間
麥琪啦未取得醫療行業的相關資質,擅自將不具備治療功能的保健品包裝成藥品進行推銷,這種虛假宣傳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底線,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健康權益。
從報道來看,為了躲避監管,麥琪啦及其團隊可謂套路多多。比如她專門用小號帶貨保健品,下播后立即下架產品,不支持直播回放。在直播過程中,她還故意使用拆分詞來替代醫療術語,以逃避平臺的監控。
由于其推銷的保健品,主要為海外產品,在信息不對稱之下,消費者更容易上當受騙。一旦被主播虛假宣傳、夸大療效的話術蠱惑,不僅會造成錢財損失,還可能貽誤治療時機,給真正需要治療的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值得一提的是,保健品帶貨亂象不是個案。從以前電視上的“神醫宇宙”,到如今直播間里的種種“神藥”,無非是換湯不換藥的坑蒙拐騙罷了。對此,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與執法力度,必要時可以開展專項治理,對違法違規的帶貨主播嚴厲查處,提升其違法成本,形成震懾效應。
同時,麥琪啦一天就能取得千萬元級的成交額,并以頭部主播身份參與平臺活動,也暴露出平臺對網紅主播的監督約束不足。
網絡平臺作為連接帶貨主播和消費者的關鍵一環,理當壓實主體責任,加強對主播的審核與管理。特別是對保健品等特殊商品帶貨要重點把關,對商品信息、主播資質,以及帶貨過程是否存在違法違規,進行嚴格監督。對于使用拆分詞、暗示等逃避平臺監控的新套路,平臺更要上新監管手段,保持動態跟蹤。
最后,廣大消費者也要擦亮眼睛,“不看廣告看療效”,不要輕信網紅主播的人設,對直播間的違法違規套路保持警惕。各方協同發力,方能將《食品安全法》《廣告法》中有關保健品銷售的規定落到實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