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外交|中國元首外交開啟拉美時刻,共商區域經濟合作與全球治理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應秘魯共和國總統博魯阿爾特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11月13日至17日赴利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對秘魯進行國事訪問。應巴西聯邦共和國總統盧拉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11月17日至21日赴里約熱內盧出席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并對巴西進行國事訪問。
此行是2013年以來習近平主席第六次到訪拉美。今年適逢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十周年。十年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拉命運共同體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果,中拉關系進入平等、互利、創新、開放、惠民的新時代。
隨著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相繼在拉美國家舉行,區域經濟合作、地區發展新前景、全球治理等議題成為各方共同關注的焦點。
根據中國貿促會方面此前公布的消息,在元首外交開啟的同時,會有至少123名中國企業代表參加本年度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貿促會方面也會組織30多家中國企業參與即將在巴西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B20),圍繞人工智能、能源轉型、貿易投資等議題與二十國工商界開展廣泛交流。
上海大學特聘教授江時學向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表示,“習近平主席對秘魯、巴西的訪問,將進一步深化彼此合作,是中秘、中巴密切的高層往來的體現,同時成為其他拉丁美洲國家與中國合作的榜樣。”
“從錢凱到上海”:從秘魯出發通向亞洲與世界
11月10日至16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31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
本屆APEC峰會以“賦能、包容、增長”為主題,將重點討論加強開放、自由和包容型貿易,促進涵蓋社會各部門的經濟可持續增長,推動全球能源轉型等,充分體現了APEC致力于促進成員間經濟合作、推動經濟增長、實現共同繁榮的愿景。
作為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APEC在促進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不斷取得進展。秘魯駐華大使馬爾科·巴拉雷索近日在媒體上撰文表示,“秘魯不僅希望繼續發揚這一發展成就,還致力于在新形勢下推動包括數字經濟一體化、綠色能源轉型、包容和可持續經濟增長在內的一系列重要倡議。”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亞太區域經濟合作面臨新的挑戰,地區國家更需緊密高效地合作。江時學表示,“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亞太經合組織作為聚焦經濟合作的國際多邊組織,其推動經貿對話、促進合作的作用比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巴拉雷索表示,在10日至16日舉行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預計有四項新的宣言將獲得通過,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各方領導人將發布關于全球經濟與正常經濟轉型路線圖的聲明”。
以經濟與跨部門合作為主要抓手,APEC致力于推動全球最具活力經濟體之間的一體化進程。而“一帶一路”倡議正在APEC框架下為促進亞太區域互聯互通方面發揮協同作用。
“其中,錢凱港作為中秘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標志性項目,有望成為全球海運的重要樞紐,產生世界級影響。”江時學表示。
由中國企業參與投資建造的秘魯錢凱港預計于11月中下旬試運營,初期將開通秘魯直達上海的航線。據新華社報道,錢凱港建成后為當地居民創造9000多個直接或間接就業崗位,秘魯與中國之間的海運時間也將縮短約10天。在更廣泛的地區層面,錢凱港將大幅縮短秘魯到亞洲的直航時間,提高秘魯乃至拉美地區互聯互通和貿易便利水平。
江時學進一步分析道,“作為戰略性港口,錢凱港的建成不僅將助力秘魯成為拉美國際貿易的重要樞紐,其對秘魯和其他南美洲國家的貢獻、對中國與拉美國家關系的推動作用、對全球海洋運輸事業產生的積極影響,都是不容低估的。”
據環球網此前報道,中國秘魯合建錢凱港一度引發美國“擔憂”。美國《華爾街日報》6月發文稱,錢凱港將成為南美通向亞洲的門戶,促進中國與秘魯、巴西等地區國家的貿易,可能挑戰美國在這個資源豐富的“后院”的影響力。對此,秘魯外長岡薩雷斯·奧萊切亞回應稱,“若美國憂心中國在秘魯日益擴大的投資,就應加強自己的投資”。
據新華社報道,截至目前,已有22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同中方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2012年以來,中國穩居拉美第二大貿易伙伴地位。中國和拉美國家間的經貿合作不斷升溫,數據顯示,2023年中拉貿易額突破4890億美元。
另據路透社11日報道,一位匿名秘魯高級官員透露,秘魯計劃在APEC期間與中國簽署更新版的自由貿易協定。秘魯駐華大使巴拉雷索在媒體撰文中也表示,新版協定將整合全球供應鏈、環境保護和電子商務等正在重塑國際貿易格局的領域。此貿易協定的簽署不僅有望提升貿易量,還將擴大秘魯農產品和高價值漁業產品等非傳統領域的出口。
巴西G20將聚焦多邊主義、全球治理
在完成秘魯的行程后,習近平主席計劃將赴巴西出席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G20領導人峰會將于11月18日至19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
面對經濟增長乏力、糧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機疊加、地緣沖突、全球治理赤字有增無減等全球性挑戰,本次G20峰會以“構建公正的世界和可持續的星球”為主題,在輪值主席國巴西的主導下,將討論全球不平等、可持續發展和全球治理改革等議題。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8日介紹道,習近平主席將發表重要講話,圍繞“構建公正的世界和可持續的星球”這一主題,同各國領導人進行深入交流。中方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愿同各方一道努力,推動里約熱內盧峰會在堅持多邊主義、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積極成果,推動各國合作應對挑戰,實現共同繁榮,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江時學表示,在二十國集團合作中,中國始終聚焦發展問題,“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為促進全球共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但是,他也指出,“全球治理不能只靠中國力量,需要每個國家的參與。”
江時學表示,除了強勁緊密的經貿聯系外,中巴同樣在多邊合作機制下密切配合,維護兩國以及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
據新華社報道,巴西總統盧拉7月曾表示,將在11月舉行的G20領導人峰會上正式建立“全球反饑餓與貧困聯盟”。他強調,與饑餓和貧困作斗爭是G20領導人面臨的系統性挑戰。盧拉還表示,如果沒有更有效和公平的治理,“全球南方”國家的利益就不能得到充分體現。
中國在應對貧困和糧食危機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7月24日,二十國集團(G20)“抗擊饑餓與貧困全球聯盟”任務組部長級會議在巴西召開,中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吳宏耀率團出席,并積極參與了工作組的相關工作。
此外,在解決國際熱點安全問題上,中國、巴西就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達成“六點共識”,發出響亮的“南方聲音”。巴西副總統阿爾克明表示,“巴西和中國通過分享多邊主義對可持續發展、和平與安全的貢獻等價值觀念,在國際舞臺上密切合作,發揮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G20峰會的召開時間疊加俄烏、巴以兩場國際沖突延宕以及特朗普勝選的多重背景。“特朗普長期以來表露出對多邊體系的冷淡,是單邊主義、霸權主義的政客。他的這一傾向將為多邊主義治理以及G20未來發展帶來不確定因素。”江時學向澎湃新聞分析道。
除了與秘魯、巴西之間的國事訪問和雙邊會晤,外界對于中日、中美國家領導人是否會在此輪多邊會晤期間進行雙邊會晤也格外關注。當地時間11月7日,美國白宮發表聲明稱,美國總統拜登將先后訪問秘魯、巴西,參加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和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而另據日本外務省12日宣布 的消息,11月14日至21日,石破茂首相將訪問秘魯和巴西,日本官房長官林芳正表示,日中之間正在協調雙方領導人之間的會談。
對于中美元首是否將舉行會晤,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1月12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時回應道,“我沒有可以發布的消息”。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