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阿寬食品退守新三板
斑馬消費 陳曉京
幾次沖刺IPO后,阿寬食品上市的野心并沒有熄滅,日前決意退守新三板,只是暫時休整,為下一次資本動作做鋪墊。
今年9月,公司曾明確表示,已將北交所納入下一階段資本市場目標。
但讓投資者們更關注的是,與A股失之交臂后,未來公司在方便食品一片紅海中如何突出重圍。

退守新三板
幾經沖刺深交所,四川白家阿寬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阿寬食品)終沒能在3年內實現上市,陳朝暉的資本野心暫時落空。
日前,阿寬食品(874639.OC)在新三板掛牌申請獲批,暫時找到了一個退守的港灣。
阿寬食品正式進軍資本市場始于2020年,當年公司與廣發證券簽約輔導,計劃沖刺創業板。2021年底,公司披露招股書,并沖刺深交所主板,但在去年底主動撤回上市申請。
在終止IPO后,公司曾對外表示,是其對戰略規劃發展的審慎考慮。市場人士認為,去年2月出臺的“紅綠燈”審核標準,或許是導致公司鎩羽而歸的原因之一。
阿寬食品放棄A股,也只是權宜之計。今年9月,公司在掛牌新三板的相關文件中明確,已將北交所納入下一階段資本市場目標。
阿寬食品IPO撤回后,公司C輪投資人就表達出退出投資的意向,它們認為在北交所上市后投資虧損風險較大。為順利推進資本市場路線變更,平衡各方利益,公司股東大會決定回購估值最高的C輪投資人。
據公開轉讓說明書,今年4月,公司完成向C輪投資者青島同創、兼固投資、麥星投資、深圳懌恒的定向回購,分別回購約73.33萬股、97.78萬股、97.78萬股和24.44萬股,回購價格分別為3357.64萬元、4476.86萬元、4476.86萬元和1119.21萬元。交易完成后,青島同創、兼固投資及麥星投資退出公司。
上述回購款項主要來自公司賬面資金,已在今年4月-9月間已支付完畢。公司稱,回購導致股本減少,已對公司流動性造成一定影響。
業績波動
阿寬食品創立于2001年,主業是方便食品生產與銷售,方便面、方便粉絲和方便米線是三大核心產品。
旗下有自有品牌阿寬和白家陳記,還是李子柒、麻六記等網紅品牌的代工廠。
公司創立早期,發展不溫不火,直到特殊三年的催化。
2020年,公司走上巔峰。當年,營業收入規模首破10億元,為11.10億元,歸母凈利潤0.7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5.89%和222.49%。
業績大增,讓公司對奔赴資本市場信心十足,2020年成功完成兩次融資。茅臺建信、高瓴創投以及同創偉業等機構上桌,準備享受這場資本盛宴。
不過,公司的經營狀況并未持續飄紅,2021年至2023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12.14億元、12.46億元和13.0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40%、2.64%和4.54%,同期,歸母凈利潤增速-22.68%、16.71%和-26.80%。
方便面是公司收入貢獻主力,近年來市場表現出增長乏力的趨勢。2021年至2023年,方便面業務實現收入分別為7.58億元、6.65億元和5.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52%、-12.27%和-16.09%,營收占比由2021年的64.53%降至2023年42.86%。
方便面疲軟后,方便粉絲產品支棱起來,2021年-2023年,其營收占比由24.08%增至38.45%。
總體來看,公司的盈利水平并不太好,近兩年(2022-2023)毛利率分別為27.66%和26.88%,均低于康師傅控股(00322.HK)、統一企業中國(00220.HK)的同期毛利率。
如今方便食品競爭的紅海里,阿寬食品的經營壓力可想而知。
尤其最近兩年,公司方便面產品銷量下滑嚴重,2022年-2023年銷量分別為1558.57萬件、1293.94萬件;同期,方便米線銷量由143.61萬件降至101.84萬件,唯有方便粉絲銷量由813.42萬件升至1052.68萬件。
網紅代工廠
阿寬食品創始人陳朝暉,在上世紀90年代辭去公務員下海,先是做了一段時間百事可樂的銷售員,之后開了家廣告公司,最終選擇了競爭激烈的方便食品行業。
早期阿寬食品出圈,有賴于方便粉絲產品的熱銷,公司先后在成都、北京和宜賓設立三大基地,進軍全國市場。2016年左右,推出了紅油面皮、甜水面等大單品,開始在市場里冒頭。
自營品牌之外,公司還開拓出定制業務,李子柒、麻六記等,都與其有過合作。
最近兩年,麻六記通過酸辣粉等產品的定制,成為阿寬食品的第一大客戶。2022年-2023年,公司向北京食通達(麻六記)銷售粉絲、面品等金額分別為5034.51萬元、1.74億元,分別占公司收入的4.04%和的13.36%。
2022年,公司為三只松鼠(無為)定制粉絲、米線等產品,銷售金額3133.72萬元,占公司收入的2.51%。
作為網紅背后的代工廠,阿寬食品這幾年的崛起,一方面是趕上方便面的行情,另一方面,受益于一眾新消費品牌興起。但在方便食品行業巨頭面前,公司只是一家中小企業,在夾縫里能不能過上好日子,還得看巨頭的臉色。
巨頭們基于幾十年的產業積累,各個方面都強勢異常。阿寬食品如何突出重圍,考驗的是品牌的持續創新能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