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知名導演手稿集體曝光:徐克帥氣,周星馳魔性,有些美術老師看了想打人
我的電影和我畫的分鏡沒什么兩樣。
最近偶然看到一組《寄生蟲》的分鏡(故事板)手稿。
看電影的時候,就驚嘆于《寄生蟲》的精妙和環環相扣,看奉俊昊的分鏡,更是能感受到導演在敘事和鏡頭上的嚴絲合縫。
金基澤設計讓富太以為管家有肺結核
▼


主人不在家時,“寄生蟲”之間展開的搏斗
▼


家被淹后,金基澤在體育館過夜與兒子對話
▼


導演在故事板中,詳細地展示了如何構建鏡頭,演員的姿勢走位、鏡頭移動、所有道具的位置......每個鏡頭都被一一嚴謹地展現,除了少數幾個例外,電影幾乎就是按照分鏡畫冊拍攝而成。
正如奉俊昊自己所說:“我的電影和我畫的分鏡沒什么兩樣。”


甚至豪宅戶外派對的全景俯視圖與站位動線圖,也在故事板上一目了然。

在一個電影的制作拍攝中,導演的分鏡手稿,通常都起著無比重要的作用:人物以多大的比例收入鏡頭成為構圖、做出什么動作,攝影機要從哪個角度切入或帶出、攝影機本身怎么移動......
它可以讓所有的演員、道具師、攝影師明確地了解“導演到底想要什么樣的畫面。”

而有些導演的手稿,甚至比電影本身更精彩。
/徐克/
公認的被譽為“被導演耽誤的漫畫師”。
從分鏡手稿中,就能看到徐老怪設計的巧思與分鏡和調度的想象力。
《智取威虎山》
▼

《長津湖》
▼

線條干凈,畫風凜冽,寥寥數筆氣勢全在,人物動作、表情一目了然。
《狄仁杰之通天帝國》
▼


連場景設計也一起包攬了。
《狄仁杰之神都龍王》
▼




難怪有人說導演在一個電影誕生前,腦海里就已經成型了,后面的工作就只是把腦海里的東西拍出來。
《龍門飛甲》實拍與分鏡對比圖
▼

/楊德昌/
賈樟柯曾評價《一一》:“面對銀幕,面對剛剛消逝的影像,我們都看到了自己。”
電影以敏銳而溫熱的鏡頭進行社會心理分析,為社會百態及人性的枷鎖做見證,而看楊德昌的分鏡手稿,卻透著趣味和可愛。


他的分鏡,很容易讓人想起小時候看的趣味四格漫畫。


但簡單的畫面中,表達的東西卻極為精準,從每鏡關鍵幀、機位圖、人物動線、推拉搖移,到幀率變化、剪輯時機、角色神態、道具陳設細節…開機前整部電影已然在導演腦內調度成型。


/周星馳/
周星馳會將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分鏡師溝通,但偶爾也會自己上手。
就......很魔性。
從某種程度上,和星爺無厘頭的電影,卻也不謀而合。
《西游降魔篇》
這一鏡頭后期被剪掉了
▼

《西游降魔篇》
五行山最初的手稿設計與效果呈現
▼


/李仁港/
學畫畫出身的李仁港,堅持“手繪稿是整部戲的風格脈絡”。
“一位影像強烈的導演,更能透過故事板牢牢控制住整部戲的風格脈絡,看似紙上談兵,實則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他所繪制的分鏡風格,則和他的電影一樣,帶著十足的凜冽感和武俠氣。
《錦衣衛》
▼

/姜文/
姜文曾在《一部電影的誕生》收錄了一系列《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分鏡頭草圖。
火柴人手稿和前面幾位形成鮮明對比,但看似鬼畜的畫面之下,卻藏著姜文對鏡頭清楚而細微的掌控。
《陽光燦爛的日子》
▼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沒有希區柯克給不了的分鏡”,從這句話中就可以感知到希區柯克分鏡的強大。
作為制圖員與廣告從業者出身的希區柯克,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將故事板發揮到極致。他在電影制作的每一個細節上都有著極強的控制和前期策劃,包括剪輯、蒙太奇、鏡頭角度、服裝、音樂,甚至演員調度等都已在電影開拍前確定。
《驚魂記》
手稿甚至比電影畫面更加有張力
▼


《群鳥》
▼


希區柯克還會在影片上映前,放出幾個故事板作為宣傳和造勢,有的時候給自己打響名聲,有的時候是為下一部電影做鋪墊。
《西北偏北》
▼

/詹姆斯·卡梅隆/
詹姆斯·卡梅隆是少有的辦過畫展的導演,其繪畫功底可想而知。
《阿凡達》最初的人物設定,《終結者》中的武器設定,《泰坦尼克號》中游船沉沒,包括《泰坦尼克號》中杰克為露絲畫的素描都是由他一手包辦。
《泰坦尼克號》
▼


《阿凡達》
▼

參考了貓和獵豹等貓科動物的樣貌特征,繪制出了納美公主Neytiri手稿。
《阿凡達》
▼


《終結者》手稿再現卡梅隆設計的T-1000手指變尖刀、眼睛身體被打穿的場景,最終這些效果圖以動態的形式呈現在了我們面前。
《終結者》
▼


/蒂姆·波頓/
他是美國勇敢、有想象力和具創新精神的電影人之一,有著奇幻而富有激情的想象和獨特的視覺風格,作品怪誕不羈,卻讓人為之著迷。
而從他的手稿里,就能感受到他華麗而頹廢的哥特風格。
《剪刀手愛德華》
▼

《愛麗絲夢游仙境》
▼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


依仗著夸張的色彩,古靈精怪的人物,風格迥異的服飾,波頓作品一次次打動觀眾的心,觸及人們的淚點。
《僵尸新娘》
▼


/宮崎駿/
宮崎駿說:拍電影就是為了傳達世界的美,傳達世界里未被察覺的美,我想用這樣的眼光看世界。
永遠感謝有宮崎駿的存在,在這個興起用電腦作畫的年代,宮崎駿依然一心一意地用手去創造一個寧靜的美麗的禪之世界。猶如清水滴在長滿青苔的巖石上,猶如一列火車在黎明時分駛過大海。
《千與千尋》
▼

《懸崖上的金魚姬》
▼

/黑澤明/
每一次看黑澤明的手稿,都要被驚艷到。
作為日本最有影響力的電影導演之一,在很長一段時間黑澤明的理想都是成為一名藝術家,年紀輕輕便有作品參加全國性美術展覽,17歲就入選日本畫界新人展“二科會”。
轉行做導演后,他的繪畫天賦并沒有被掩埋,反而展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夢》
▼


《八月狂想曲》
▼


拍攝史詩片《影子武士》時,因為預算出了問題,黑澤明繪制了幾百幅電影分鏡頭畫面,通過這種方式將想要表達的東西傳遞給開發商。
"我的目的不是要畫得好,我用我周圍各種容易到手的繪畫材料,用最便捷的方式把腦中的畫面畫下來。"
“如果你真能把它們在紙上畫下來,就說明你已經對各部分的具體安排都考慮清楚了。”
《影子武士》
▼


而黑澤明的手稿和他的電影一樣,被賦予了張力十足的情緒對抗。
筆觸細膩,風格自由,顏色華麗。
清晰地展現出了鏡頭的構圖與視覺節奏,色彩的情緒與質感,服裝道具的細節與性格,甚至在捕捉美與丑,善與惡,真與偽也都信手拈來 。
《夢》
▼

《夢》
▼

1985年黑澤明拍攝了電影《亂》,這部電影也是黑澤明分鏡頭草圖的集大成者:服裝樣式有190張,建筑構造圖有46張,機位圖有247張,角色表情有49張。
“熟悉的濃烈的梵高式情感表達,現代主義的夢境呼之欲出,構建出曼妙的詩歌,幾重色彩空間里,底蘊像盔甲,厚重堅硬卻鮮活。”
《亂》
▼


《亂》
▼


4月23日至6月24日,“畫家黑澤明”展覽在重慶展出,展覽展出了400余幅黑澤明的繪畫作品,涉及黑澤明晚期《影武者》《亂》《夢》《八月狂想曲》《大海的見證》等六部電影的分鏡故事板以及他的風景繪畫,有興趣的小伙伴不妨去看看。
《夢》
▼

《夢》
▼


《夢》
▼

看了那么多導演的手稿,
你最喜歡哪一位呢?
- END -
原標題:《知名導演手稿集體曝光:徐克帥氣,周星馳魔性,姜文···有些美術老師看了想打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