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5公里內幸福通勤回歸,慢行交通需求增加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建院70周年之際,10月17日,中規院與百度地圖聯合發布“中規智庫”成果《2024年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選取45個中國主要城市,延續通勤時間、通勤空間、通勤交通三個方面的9項指標,揭示了2023年中國城市通勤的三個特征變化:一是幸福通勤回歸,慢行交通需求增加;二是極端通勤改善,超長通勤仍需關注;三是城市空間拓展,軌道覆蓋邊際遞減。
面向超大特大城市治理,報告深入分析了22個超大特大城市中25公里以上超長通勤人群的集中流向、通勤效率與職住分布,為改善城市通勤問題,貫徹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全面推進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推進城市快速干線交通系統建設提供思考與支撐。

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主要城市5公里以內幸福通勤人口比重52%,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連續3年幸福通勤全線下降趨勢發生轉變,42個城市幸福通勤由降轉升,其中深圳、廣州、長沙、武漢等11個城市已經達到201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報告發現,2.5公里以內短距離通勤比重增加2%,慢行交通需求增長。超大城市2.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32%、特大城市33%,較2019年增加2個百分點,廣州、深圳分別達到44%和35%,是超大城市中的最高水平,且增幅顯著。2.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增加,15分鐘騎行可達,慢行通勤需求增長需要關注。

報告顯示,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提升,超大城市深圳首次超過80%。2023年,中國主要城市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總體平均77%,同比增加1個百分點。22個超大特大城市中,16個城市同比提升,深圳達到81%,成為首個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達到80%的超大城市。

不過,極端通勤改善,超長通勤仍需關注。報告顯示,超大特大城市極端通勤“零增長”,2023年,主要城市60分鐘以上通勤比重12%,同比持平。22個超大特大城市極端通勤“零增長”。北京仍是極端通勤比重最高的城市,28%,同比持平保持改善。
提升長距離通勤的交通效率,是城市快速干線交通系統建設的重要目標,也是改善極端通勤問題的重要手段。22個超大特大城市中,超過800萬人單程通勤距離在25公里以上,占通勤人口的8%,較2019年增加1個百分點。北京25公里以上超長通勤人口比重最高,達到12%,第二位的廣州達到10%。特大城市中超長通勤人口比重最多的東莞、青島、長沙也均超過8%。
報告還發現,近5年,九成城市通勤半徑增加,上海通勤空間拓展顯著。2023年,上海超越北京成為通勤空間半徑最大的城市,達到42公里,同比增加1公里。超大城市平均通勤空間半徑38公里、特大城市30公里,Ⅰ、Ⅱ型大城市分別為28公里和27公里。與2019年相比,45個主要城市中41個城市通勤空間半徑增加。
自2020年首次發布以來,《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持續5年用相同口徑的數據追蹤與分析中國主要城市的通勤交通環境變化,從人的視角來審視城市的發展,將學術成果轉化為決策行動,為城市交通發展和市民生活環境改善建言獻策,為政府提供施政依據,為我國城市建設貢獻智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