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城市的“臉面”不能違背民生冷暖

韓城總投資1.9億元的項目刻意追求“鯉魚躍龍門”的形象效果,無實用功能的假山造價高達2000元/平方米,榆中“造景”與“造門”花費資金也高達6200萬元。
與機場、火車站一樣,高速公路出入口通常被視為當地的“臉面”。“臉面”雖重要,終究只是一張皮。在形象工程上消耗過多資源,難免影響更重要的民生項目。兩個被點名的地方經濟都不算闊綽,榆中縣還屬于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在高速公路出入口搞排場,恐怕是“打腫了臉充胖子”,暴露了地方發展思維的嚴重欠缺。
況且,一些地方政府耗費巨資建立的地標性工程,通常還談不上有多少美感。在此次通報的案例中,無論是“鯉魚躍龍門”,還是仿古城門,都存在與周邊環境極不協調的問題。而在審美風格上,兩座建筑物也缺乏設計感,甚至散發出“土味”。
唯一能看得到的特點,無外乎就是規模上的“大”。大費周折修建這些建筑,到頭來只是自欺欺人,給地方形象“減分”。
地標性工程怎么建、建成什么樣的問題,已成為檢查地方政府施政理念和決策能力的重要窗口。前些年,中央就批評過一些地方搞“奇奇怪怪的建筑”。現在看來,審美低劣、功能性欠缺、耗費公帑的地標性工程依然為數不少。
領導意志過多地干預地標建設,恐怕是類似工程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來說,領導審美能力欠缺不一定是太大的問題。但是,如果在工程建設中不尊重專業觀點、不向公眾征求意見,而是搞一言堂,讓領導意志成為決策的主要依據,地標建設的效果就會走偏。讓專業人辦專業事,充分吸納群眾意見,才能打造人民滿意、社會認同、審美水平較高的地標建筑。
地方政府動用巨額財政資金修建形象工程,也暴露出當地政績觀念的落伍。尤其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不實實在在地提振當地經濟,不把民生冷暖放在心頭,而追求什么浮夸的大型工程,此等政績觀無疑與人民群眾的期盼嚴重脫節。相關決策者在啟動這樣的工程時,其真實動機是什么?有沒有不正當的利益輸送?也要好好地查一查。
城市的美好形象,來源于人民群眾真誠的認同。在外部形象上大搞排場,搭虛頭巴腦的架子,只是一時的蒙騙。這類形象工程被查出后,有關方面后續整改和維護還要花費不少成本,甚至有可能留下難以修復的爛攤子和瘡疤。對于當初的主導者理應嚴肅問責,讓后來者不敢逾越底線,從而督促地方政府在開展城市建設時,真正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最突出位置。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