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中全會關鍵詞|深入把握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意義
【編者按】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是指導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繼全國兩會關鍵詞、“百年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關鍵詞、二十大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關鍵詞等專欄后,2024年澎湃新聞攜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和上海市政治學會,開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鍵詞。我們將圍繞全會《決定》選取關鍵詞,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角度進行解讀。
今天的關鍵詞是:營商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持續關注營商環境問題,并推出一系列“先手棋”“組合拳”“連環招”優化營商環境,使我國的全球營商環境排名穩步提升。《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再次提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并作出相關戰略部署與配套舉措,體現了中央對優化營商環境一以貫之的高度重視。因此,只有深入把握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意義,才能理解中央的深刻用意與《決定》彰顯的改革意義,才能在實踐中為優化開放合作環境、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助力。
首先,從發展動力的角度看,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孵化器”與“推進器”,也是經濟體發展到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后,為尋求更高水平發展、持續發展所提出的客觀要求。而營商環境的核心是制度環境,制度環境的建設主體主要是政府,所以良好的營商環境源自“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平衡作用機制共同塑造。因此,《決定》提出從“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等角度同時發力,為優化營商環境進行市場化改革、提供法治化保障、確立國際化標準。需要指出,21世紀的經濟發展離不開營商環境的支撐,尤其是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資本踟躕不決時期,優化營商環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具有更加重要、更加實際的意義。
其次,從競爭力提升的角度看,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國家、城市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如果一個經濟體擁有了良好的營商環境,也就意味著擁有了特色鮮明的貿易空間、極具潛力的發展空間、高度規范的國際標準,進而可以獲取更多的貿易份額與金融資源,并不斷吸引著優秀的人才、優質的投資、優異的技術,最終形成該經濟體極具個性的核心競爭力,從而避免與周邊經濟體產生同質化競爭。因此,《決定》提出系統舉措優化營商環境,在“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外商投資促進體制機制”“境外人員入境居住、醫療、支付”等方面開展進一步深化改革。
再次,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看,優化營商環境是基于“三個面對”所提出的改革舉措。《決定》指出:“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這是黨中央立足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對國內外發展形勢作出的最新判斷,也是黨中央作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決定的重要依據。當前,逆全球化思潮持續翻涌,國際產業分工正發生深刻調整,各經濟體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而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經濟體應對復雜環境的重要基礎之一,也是吸聚高端產業、高端科技的核心指標之一,更是提振經濟、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進一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式之一。
最后,優化營商環境是對“四個迫切需要”的現實回應與具體印證。《關于〈決定〉的說明》指出,“從實踐經驗和現實需要出發,中央政治局決定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主要基于“四個迫切需要”考慮。具體來看,良好的營商環境是黨中央頂層設計、各級政府具體謀劃、人民群眾共同發力的綜合作用結果,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凝聚人心、匯聚力量”,而優化營商環境又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議題,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所不能回避的問題,更是“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必要準備。
需要再次指出的是,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始終處于“進行時”的系統工作,各實踐主體應秉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優化理念,需要在黨中央的頂層設計與宏觀規劃下研判國內外經濟發展新動向,“因地制宜”地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營商環境,形成差異化與聯動性并存的營商格局,并實時關注世界其他國家、城市優化營商環境的經驗與教訓,趨利避害、迎接挑戰。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講師,法學博士、博士后,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