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愛優騰加碼!短劇大戰進入下半場:AI大模型成殺手锏
本以為AI文生視頻技術成熟后,視頻領域才會進入人人都是導演和編劇的時代,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在可靈、Sora等文生視頻大模型成熟之前,短劇時代就先到了。
日前艾媒咨詢發布的《2023-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微短劇市場規模為373.9億元,同比增長267.65%,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將超過500億元,保持較高漲幅。觀眾數據方面,截至今年7月,抖音平臺短劇付費用戶增長了10倍,付費金額增長5倍;快手短劇日活躍用戶高達3億,且每日觀看10集以上短劇的用戶約有1.4億。
除了抖音、快手兩大短視頻平臺,愛優騰三大平臺也紛紛發力,加大對短劇的支持力度。以優酷為例,日前公布了全新短劇分成規則,獨家短劇S級單價從6元提升至16元,A級單價從4元提高至8元。在拉新系數之外,數據表現好的短劇分賬收入還可最高上浮至120%。優酷承諾,會將70%的收入給到制作方。

(圖源:優酷)
在短視頻時代失利的愛優騰,面對飛速發展的短劇,紛紛拿出了更高的誠意,以吸引創作者。似乎,屬于短劇的時代正逐漸拉開帷幕。
短劇爆發式增長憑什么?
短劇是主線明確清晰、劇情連貫順暢、制作更精良的短視頻。進入21世紀后,短劇一直存在,只是受限于互聯網文化和短視頻的發展程度,過去短劇熱度和市場規模較為一般。
若關注且時常觀看短視頻,會發現短視頻向短劇的發展之路有跡可循。但不經??炊虅〉娜司涂赡軙{悶,短劇究竟為什么突然爆火?
與電視劇、電影相比,短劇主要擁有三大優勢。
第一,制作成本低。相較于過去拍攝的“土制短劇”,現階段短劇對于畫面、劇情、人物塑造、音效等方面的追求更高了,成本也有所提升,但制作成本依然遠低于電視劇和電影。低成本的特性有利于吸引更多創作者入局,而創作者則是短劇文化繁榮的基礎之一。

(圖源:豆包AI生成)
第二,敘事節奏緊湊明了。生活在快節奏社會的我們,平時恐怕很難拿出足夠的時間和耐心看長劇,以小雷自己為例,看影視作品解說的時間,遠遠高于看電影和電視劇。短劇一集最短不過一分鐘,長則數分鐘,節奏十分緊湊,沖突與高潮一波接著一波,能夠快速吸引觀眾,并持續營造緊張的氣氛。
第三,題材豐富,滿足了觀眾多樣化需求。短劇題材涉及贅婿、霸道總裁、穿越、重生等,還會加入不少創意元素,以保障視頻內容的豐富和新穎。另外,當前一些短劇采用了小說轉視頻模式,以起點、番茄等平臺的小說為藍本,可以確保劇情的完整度。
從電影、電視劇到影視解說再到短劇,觀眾的口味在變化,視頻的類型也在變化。擁有制作成本低、劇情緊湊、題材豐富、收益見效快、產業鏈短、用戶黏性高等眾多優勢在身,短劇正以極快的速度發展。
那么,短劇會“猥瑣發育”成為短視頻一樣的超級市場嗎?要實現這一點,雷科技認為其中一條路徑在于AI大模型在短劇中的深入應用。
AI才是短劇的基石?
短視頻時代是屬于大眾的時代,無論懂不懂視頻拍攝和制作的專業技巧,都能隨手拍攝和分享身邊的趣事與見聞。短劇則不同,盡管制作成本低于電視劇和電影,但相較于隨手就能拍的短視頻,門檻依然高出許多。行業競爭之下,短視頻都開始卷制作與創意,短劇難免也需要卷制作,進一步拔高門檻。
如此一來,短劇就成了少數人的狂歡,將普通人排除在外。少數人的創意總歸是有限的,過高的門檻將限制短劇文化發展。中研網在報道中指出,預計2024年中國短視頻市場規模將達到4200億元。相對而言,短劇市場規模只是短視頻文化中不算太起眼的一部分。
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10.9967億人,其中短視頻用戶占網民整體的95.5%,微短劇占網民整體的52.4%。微短劇用戶規模超過了短視頻用戶的一半,市場規模卻不足短視頻的八分之一。
能夠改變短劇領域現狀,讓每個人都能成為短劇創作者的關鍵,或許仍在于AI大模型。當然,現階段AI大模型的文生視頻無法與專業攝影師和后期團隊相比,但已經能做到智能素材分配整理、自動剪輯處理,并智能提供特效、音效、濾鏡、摳圖等功能,對視頻進行精細化處理,提升視頻的質量。

(圖源:可靈官網截圖)
隨著可靈、Sora、V-Gen等工具的不斷進步,未來我們輸入文字,AI大模型就自動生成視頻的一天不會太遠了。
在AI大模型的加持下,視頻創作難度大幅降低,沒有專業能力的創作者也可以盡情釋放創意與靈感。擁有更高技術水平的團隊,可以追求短劇制作精良度的上限,普通創作者則可以利用AI大模型,保障視頻質量的下限。
進入短視頻時代后,全球視頻文化的精神理念就是讓每一個人都參與進來,是觀眾,更是創作者。平等、輕松的氛圍,才是短視頻發展壯大的核心要素。短劇若只是提高門檻,將創作限制為專業團隊,背離短視頻文化精神,恐怕很難當前短視頻一樣壯大。
唯有堅持全民參與創作的精神理念,并規范相關內容,才能加快短劇文化成長與發展,成為短視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AI+短劇: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都要
短劇時代的到來,是短視頻從多、雜向精品化、高端化發展的標志。一些傳統視聽內容生產方也加入了短劇賽道,例如浙江衛視打造了豎屏微短劇《南轅北轍的我們》。曾風靡一時的《杜拉拉升職記》《聊齋》《重返18歲之我是寧靜》《包拯與公孫策》《終極一班》《離婚律師》等熱播劇,也在進行短劇化改造。
這些財力和技術實力雄厚的專業機構入場,對普通創作者無疑是降維打擊,但若擠走了所有普通創作者,那么短劇就成了另一個電視劇、電影市場。《人民日報》的人民時評板塊表示,微短劇從業者應當不斷提升法律意識和質量意識,共同推動行業生態清朗化、作品內容高雅化。
不可否認,精品、高雅的內容更能展現出從業者的實力,但若只有高雅的精品內容,恐怕會出現不夠接地氣的情況,導致行業發展緩慢。因此,短劇行業需要一些制作或許沒有那么精良,但內容足夠接地氣,契合觀眾喜好的作品。

(圖源:豆包AI生成)
AI大模型的作用就是守住視頻質量的下限,方便普通創作者參與短劇創作。當前AI已經實現了智能材料分類和剪輯,以及一些后期處理,Sora、可靈等文生視頻工具正在飛速進步,初期文生視頻大模型很難生成長視頻,短劇一集一般在2分鐘以內,符合AI大模型的能力要求。
預計兩三年內,文生視頻將進入新階段,屆時每個人都能利用文生視頻工具,將內心的想法“具象化”,成為短劇導演、編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