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村里新來的年輕人⑨|涂國強:一雙厚底棉拖,走出共富之路
【編者按】
時代的車輪由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推動并構成,個體的創新、探索和奮斗是推動時代進步的重要力量。“望穿山水,見到產業;記住鄉愁,看到奔頭。”成為越來越多到農村發展的年輕人的共識。澎湃新聞系列報道《百村安居圖·第4季:村里新來的年輕人》,聯合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浙大城市學院和浙大寧波理工學院等5所高校共同開展2024澎湃中國鄉村振興調研行,聚焦青年在返鄉創業路上的苦與甜。
2024年8月5日-8月9日,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傳媒與法學院數字文化創新中心浙江省福合院村實踐團隊來到福合院村,見證了鄉村振興的多維實踐。在福合院村,像涂國強這樣的鄉村創業先鋒還有很多。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鄉村振興的初心和使命,為鄉村的繁榮和發展寫下了鮮活的注腳。
福合院村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逍林鎮福合院村由原來的永福庵、院堂、老塘墩三個自然村合并而成,位于逍林鎮的中心區域。

寧波市文化特派員江雯雯攜調研團隊走進福合院村。江雯雯在調研中感慨:“各地對于鄉村發展的新舉措正為鄉村建設注入新動能。這些創新舉措不僅為鄉村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也促進了產業鏈的完善與靈活發展!”

文化特派員江雯雯與村書記王文學

村書記王文學
村書記王文學說:“鄉村振興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富裕與繁榮,更是文化自信與精神風貌的展現。福合院村的成功實踐,正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和諧共生的典范。”

福合院村的文化禮堂
福合院村十分關注民情民意收集,認真履行代表職責,把群眾的所思所盼化為溫馨暖心的實際行動。今年以來,福合院村首創低收入農戶基金,放大低收入農戶基金效應,建立博愛共富基金,弘揚和合文化。積極探索新時代基層治理新模式,以設置餐標的方式來引導村民“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新風尚。持續關注“一老一小”,試運營福合院村“愛心粥屋”,為福合院村70歲以上低保戶、孤寡老人、困境兒童、兩癌婦女、環衛工人等提供愛心早餐,為周邊群眾提供便民服務。目前,已招募志愿者50余人,累計提供愛心早餐數千份。

倚河而建的福合院村民居

福合院村的光榮之家
福合院村位于我國拖鞋主產地之一逍林鎮的中心區域,是鄉村振興的先行村,通過黨建引領和產業興村策略,成功建立大學生創業園,促進鞋業的發展,形成集原料加工、設計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這不僅為村莊帶來了經濟效益,還為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增強了村集體經濟的自我造血能力。
村里新來的年輕人:涂國強
——10多年前,從江西赴福建慈溪開始創業旅程的80后老板
“挑戰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了解到慈溪鞋業的繁榮,當年還是毛頭小子的涂國強從江西聞名來到慈溪市逍林鎮,開始創業旅程。
如今,涂國強已在拖鞋行業打拼了20年,創立的強仁鞋業已是逍里云拖共富工坊的領頭企業。拖鞋對于涂國強來說,有著無與倫比的意義。他在分享創業心得時說:“創業之路充滿了未知與變數,但正是這些挑戰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相信,只要我們有夢想、有勇氣、有堅持,就一定能夠克服一切困難,實現自己的價值。”
這家公司是百年品牌上海回力的授權單位,去年正式入駐逍林鎮鞋產業片區大學生創業基地。據悉,這兩年公司的秋冬季新品訂貨會,首輪訂單金額就達到了數億元。

調研團隊拍攝中
面對創業初期的簡陋環境和資源限制,他選擇以這些困難為成長的墊腳石,全身心投入拖鞋的設計與生產中。在企業穩步上升的過程中,他不忘帶動周邊鞋企一起,努力探索讓產業發展跑起來、百姓生活富起來、集體經濟熱起來的共富新路徑。

調研團隊拍攝中
在涂國強的帶領下,一支充滿激情與毅力的團隊在鞋業等制造業領域默默耕耘,他們的汗水與堅持鑄就了福合院村完整的產業鏈。
實踐手記
“鄉村振興需要這樣的企業家精神”
強仁鞋業的創始人涂國強是鄉村振興的典范。他在拖鞋行業摸爬滾打了20年,從江西赴慈溪創業,面對困難挫折,他從未退縮。他全身心投入拖鞋的設計與生產中,憑借堅韌不拔的精神,使企業穩步上升。在事業有成后,他不忘回饋社會,帶動周邊鞋企共同發展,探索出一條共富的新路徑。
涂國強的故事告訴我們,鄉村振興需要這樣的企業家精神,需要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鄉村注入新的活力。

《我在慈溪賣拖鞋》拍攝花絮

《我在慈溪賣拖鞋》拍攝花絮
在福合院村,鄉村創業先鋒還有很多。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鄉村振興的初心和使命,為鄉村的繁榮和發展寫下了鮮活的注腳。
正如福合院村王文學書記所言:“鄉村振興不僅關乎物質富裕,更體現了文化自信與精神風貌。福合院村的成功,正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和諧結合的代表。”
福合院村的故事,是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在這里,我們看到了產業鏈的發展、農村治理的智能化、村民的積極參與以及鄉村創業先鋒的引領作用。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鄉村振興的生動畫面,讓我們對鄉村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展望未來,我們堅信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會有更多的鄉村像福合院村一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我們也期待有更多的青年和村民能夠回歸鄉村,投身于這片熱土,共同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導演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傳媒與法學院 鄭項


海報設計 郁斐
調研團隊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傳媒與法學院數字文化創新中心浙江省福合院村實踐項目(2024暑期) 鄭項 徐浩翔 呂嘉妮 崔韓香 王鑫盈 張雅晴
指導老師 范華東 王軍偉
特別鳴謝 慈溪市逍林鎮黨建綜合辦 慈溪市逍林鎮福合院村村委會 寧波市文化特派員 江雯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