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滬喀同心|上海網絡文學之風,吹到喀什
置身喀什初秋的街頭,阿酥再次想起了幾個月前老鄉遞給她的那根黃瓜。
那時還是7月,在朋友的安利下,她第一次來到新疆。剛落地烏魯木齊不久,阿酥就聽到了來自老家河南周口的鄉音。
“我們去特克斯八卦城的菜市場里買菜,一路走過菜攤,聽到的都是鄉音?!逼溟g,一個大叔聽到她用家鄉話打招呼,就送給她一根黃瓜解渴,還祝她玩得開心。
一路上阿酥不停思索:為什么他們遠離家鄉留在這里?“新疆一定有什么獨特的魅力?!焙筒煌相l交談之后,她決心要寫一部援疆題材的故事。
阿酥現在是縱橫中文網簽約網文作家,出道寫仙俠,后來寫古言,寫靈氣復蘇類。她也曾動過寫現實題材網絡文學的念頭,甚至在2022年8月還參加了湖南網絡作協聯合湖南人社廳舉辦的“現實題材高級研修班”。培訓過后,她嘗試動筆,但始終沒能從大題材里找準小切口,也就一直擱置著。
直到握著老鄉遞給她的那根黃瓜,她感覺抓住了什么,但真正開始寫起來依然舉步維艱——新疆太大,她的理解尚淺。
當看到“2024七貓文化潤疆——網絡作家新疆行”招募消息,她毫不猶豫報了名。

參與“2024七貓文化潤疆——網絡作家新疆行”的作家、編輯們在新疆合影留念
從塔縣到巴楚,他們深入探尋新疆好故事
上海近年來持續加大文化潤疆工作投入,通過加強文化資源供給、推進文化交往交流等多種方式,創新開展文化潤疆工作。2022年9月,上海在全國19個援疆省市中率先編制出臺《文化潤疆行動五年計劃》,遴選上海優秀文化項目入疆,持續發揮文化潤心融情作用。
“七貓文化潤疆”項目今年6月正式啟動,前期已舉行了新疆作者上海行交流活動,并于7月15日啟動了第五屆七貓現實題材征文大賽“新疆美”特別單元的征稿。此次“網絡作家新疆行”,共招募12位七貓中文網簽約作家、4位縱橫中文網簽約作家,包含編輯等人員一行共36人,一同前往上海對口支援的喀什地區。
新疆喀什地區,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多元的民族風情及獨特的自然景觀。此行七貓作家們實地走訪了喀什地區下轄的喀什市、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莎車縣、巴楚縣等地,游覽了帕米爾高原、盤龍古道、喀拉庫勒湖、葉爾羌汗王陵、紅海景區、白沙山沙漠、喀什古城等景點,深度領略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喀什壯闊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維吾爾族民俗風情。

在莎車府感受莎車今昔巨變

在巴楚紅海景區聆聽老藝人演奏卡龍琴
行程設計體現了這次“文化潤疆”的用心,看得出來,組織者真心希望參與的網絡文學作家們能夠在相對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多走多看,多深入體驗。
首日踏上314國道,導游的介紹就讓大家深深受到了震撼。314國道又稱中巴友誼公路,起點位于烏魯木齊,終點位于紅其拉甫口岸,全長1224公里,其中中國境內415公里,巴基斯坦境內809公里。這條公路穿越喀喇昆侖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西端,是中國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唯一一條國際公路。
中巴友誼公路沿途風景壯美,有河流、湖泊、高山和峻嶺。但通行路段地質極為復雜,雪崩、山體滑坡、落石、塌方、積雪、積冰和地震等地質災害時有發生。在中巴友誼公路的建設過程中,有大量中巴兩國的技術人員和工人獻出了生命。
“這樣偉大的故事值得書寫?!避嚿系木W絡文學作家彼此交談著創作的可能性。
這樣的聲音貫穿于整個行程。他們沉浸于美景美食,也無時無刻不在探索寫作的可能,尋找故事的線索。

在當地市集流連忘返
“我們在314國道上看到了壯美的冰川之父慕斯塔格峰,遠遠看去,它像是一位莊嚴神圣的神祇。但聽導游說上慕斯塔格峰的登山隊,只有三支隊伍成功登頂,其它隊伍都失蹤了。如此美麗的地方卻如此危險,觸動了我的創作靈感?!本W絡文學作家君彤入行12年,在女頻中具有相當的人氣。在來新疆之前,她已經有意在深耕一般網絡文學的同時,學習并嘗試寫作“現實向”文學作品,她覺得這次新疆之旅收集了當地第一手風土人情資料,為今后撰寫新疆題材作品,開展文化作品共創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我之后想要圍繞探險者對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的探索和救援展開,探尋生命的意義以及人類對生命和自然的敬畏?!本f。
有人為雪山大漠震撼,也有人為歷史人文沉醉。走在喀什古城,網文作家風羽輕輕感覺自己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絲綢之路繁榮的年代。
“每一塊石板、每一面土墻,都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那些傳統的手工藝人,用他們靈巧的雙手,創造出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藝品,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喀什文化的魅力。”當然,最讓她感動的是永遠在微笑、永遠在釋放熱情的喀什人:“他們的笑容、他們的熱情,讓我感受到了這個城市的溫暖和活力?!?/p>
在十二木卡姆主要整理者阿曼尼莎汗的石棺前,伴虎小書童久久佇立,他被這位葉爾羌汗國第二位國王的王妃的故事深深吸引。他覺得自己仿佛聽到“那穿越時空的音韻呢喃”,看到了“那縷不朽的靈魂,用二十年短暫的時光,拾掇起散落村莊的奇響絕唱,串成了傳誦千古的十二木卡姆?!?/p>
在阿曼尼莎汗石棺前
“這是個好故事”“可以一寫”,一路上,這樣的聲音不絕如縷。
行程快結束時,風羽輕輕說自己很想再停留幾天,繼續體會這份美好,但又想趕緊回家,把時間留給書寫喀什。
激活當地內生性力量,文化潤疆可以做更多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文學已成為文學創作的重要力量,為了通過網絡平臺更好宣傳喀什,我們迫切需要一批有影響力、高質量的網絡文學精品,來更好地展現喀什獨特的文化底蘊和人文風情,吸引更多的青年了解喀什、愛上喀什,此次研討會為我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交流學習機會。”

2024上海文化潤疆網絡文學主題研討會現場
在“海納百川 情誼無疆”2024上海文化潤疆網絡文學主題研討會上,喀什地區文聯黨組副書記、主席于智軍特別強調“迫切需要一批有影響力、高質量的網絡文學精品”,代表了地方的聲音,也凸顯了網絡文學的價值正日益得到主流話語的重視。
據《2023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現實題材創作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本年度新增現實題材作品約20萬部,總量超過160萬部。
上海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馬文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網絡文學是當代最廣泛的全民文化實踐之一,網絡文學現實題材匯聚了一支前所未有的全民創作隊伍。很多網絡作家都擁有各領域專家和自由碼字人的雙重身份,讓創作有了社會背景和行業特色;從描寫對象來說,小說中的角色也更為豐富,據統計,網文的角色職業超過了188種,扶貧、支教、無人機、足球、相聲等以往在文學中很少見的題材以及鄉村教師、基層警察、工程師、農牧民、陪診師、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都出現在文本中。他們記錄著當下時代和社會的脈動,也更加全面立體地展現了人民的精神風貌,為網絡文學內容開拓和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此次七貓文化潤疆行的網絡作家團隊,一半以上都有著現實題材創作經驗。主辦方不僅試圖引領上海的網絡文學作家去感受新疆、書寫新疆,同時更希望通過與當地知識文化界的交流,帶給他們實實在在的文化滋養,幫助他們激活內生性力量。
在喀什地區的“東大門”、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巴楚縣,七貓向巴楚縣圖書館捐贈120余冊網絡作家作品實體書,包括《騰格里的記憶》《大國盾構夢》《萬里山河一日還》《蒼穹之盾》《尖鋒》共5種。一天后,在上海書展喀什分會場開幕式上,上海出版界分別向喀什教育局、喀什第六中學、喀什理工職業技術學院、上海市對口援建四縣教育局捐贈圖書,其中七貓又捐贈了《劍來》《穿越微茫》《錦衣春秋》等14部共計200余冊。

銀月光華、阿酥、白馬出涼州在喀什書城
當天在喀什書城的分享會上,七貓作家白馬出涼州、銀月光華,縱橫作家阿酥以“做有趣的書,寫你我的生活:優秀網絡作家創作故事分享”為主題進行了分享。
白馬出涼州年過不惑,卻是網文“新人”,寫文只有6年。他以自身的經歷證明,網絡文學不獨屬于年輕人,而是以其包容性接納每一個愿意書寫的人。他的“漠上三部曲”《騰格里的記憶》《漠上青梭綠》《云的聲音》,以家鄉民勤縣為地理原型,分別講述了三代人最具代表性的故事,以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成長奮斗,折射大時代的滄桑變遷,記錄了改革開放四十年,西北鄉村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他看來,如果沒有多年的文學積累和生活磨礪,自己就沒有強烈的寫作表達欲望,就不可能有這些作品。三部作品寫的都是小人物在艱苦環境下的拼搏奮斗,然而他在創作的時候,不放大艱苦,而是滿含熱情地講述有趣的故事。
和白馬出涼州相反,銀月光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網絡文學“老兵”。但笑稱寫了18年,“撲街”18年,直到開啟現實題材的創作,他才找到了自己的舒適區,迎來命運的轉折。
2019年魯迅文學院的學習開啟了他的創作新生,他學習到了現實題材創作的思路,萌生了把網絡文學與現實題材融合在一起的想法。故事到這里并沒有如網文小說一般開啟爽文之路,第一本現實題材小說反響不佳,第二本依然不佳。
但他沒有放棄,在簽約七貓后,創作出個人首部工業題材小說《大國盾構夢》,獲得了第一屆七貓現實題材征文大賽的獎項,自此接連書寫了《智能覺醒》(原名《大國重器2智能時代》)、《大國藍途》,合稱為“大國三部曲”。如今他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創作方向——工業+科幻,幾本書下來,已形成了統一的大工業科幻世界觀。
在他們進行分享的時候,記者注意到,臺下觀眾席上有年輕人、中年人,也有青少年。一個稚氣未脫的少年,眼里閃爍著渴望的光芒,讓白馬出涼州的這句“閱讀和寫作,是一個生命激勵另一個生命”,有了具體的樣子。
《我的阿勒泰》的爆火,讓阿勒泰乃至北疆文旅找到了新的抓手??κ驳貐^當然也希望能夠有一部關于南疆關于喀什地區的作品,能夠引領當地文化走出去。

觀賞十二木卡姆表演
“我們有帕米爾高原,有西昆侖,有十二木卡姆和《福樂智慧》,有整個新疆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風情。關鍵是怎么寫,誰來寫?!痹趫龅目κ沧骷矣兄逍训恼J知,他們明白李娟的特殊性——很難再出現這樣把自己當成當地牧民的一員,又具有他者視野的作家了。
網絡作家團中的輕雨初晨被許多人寄予期望。他出生在新疆,在新疆成長,也兼具內地經驗,年紀輕輕就簽約了七貓。兩年前,他還曾作為新師大支教駐村隊的一員,在巴楚縣色力布亞小鎮,展開為期六個月的駐村支教生活。后來,他將這段經歷寫成了《巴旦木花開的季節》。
“我每周都要在莎車與巴楚之間往返,一來為了工作所需,二來也是為深入觀察南疆鄉村的諸多細節以進行文學創作。”此次潤疆之旅,他一路上不停和同行伙伴分享新疆的故事和文化,還插空帶領大家去了莎車縣的本地茶館和色力布亞小鎮,體驗最具有煙火氣的日常。

輕雨初晨帶領作家團體驗當地茶館
看著當地的今昔變化,市集上一張張淳樸的笑臉,輕雨初晨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到獨特的切入點,寫這一本與這里有關的小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