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卜憲群、史丹等9人新當選為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
據中國社會科學網消息,9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2024年新當選學部委員頒證儀式暨工作座談會,公布2024年學部委員選舉結果,部署學部委員隊伍建設工作。院長、黨組書記高翔講話,為9名新當選學部委員頒發證書。
高翔指出,學部委員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最高學術稱號,是哲學社會科學界的杰出代表。院黨組高度重視學部委員增選工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關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精神,全面加強對增選工作的全流程領導,堅持把“三項共識”要求貫穿評選工作始終,把政治標準作為首要評價標準,以學術成就和貢獻為導向,將風清氣正作為評選關鍵要求,確保增選工作的正確方向。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工作部署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等規定,中國社會科學院開展學部委員增選工作。經提名、資格審查、學部評審、院外學術評鑒、公示、學部委員選舉大會選舉、院黨組批準,此次共產生了9名新的學部委員,他們分別是:
卜憲群,男,1962年10月出生,江蘇豐縣人。學術專長為中國古代史。代表作有《秦漢鄉里社會演變與國家治理的歷史考察》《鄉論與秩序:先秦至漢魏鄉里輿論與國家關系的歷史考察》《春秋戰國鄉里社會的變化與國家基層權力的建立》《秦制、楚制與漢制》《秦漢公文文書與官僚行政管理》等。
史丹,女,1961年4月出生,天津人。學術專長為產業經濟學。代表作有《我國經濟增長過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進》《中國能源效率的地區差異與節能潛力分析》《國際油價的形成機制及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數字經濟條件下產業發展趨勢的演變》《我國能源供需矛盾轉化分析》等。
李向陽,男,1962年12月出生,河南內黃人。學術專長為世界經濟。代表作有《“一帶一路”的經濟學分析》《市場缺陷與政府干預:對新凱恩斯經濟學的一項研究》《企業信譽、企業行為與市場機制:日本企業制度模式研究》《“一帶一路”的高質量發展與機制化建設》《國際經濟規則的形成機制》等。
李國強,男,1963年1月出生,山西陽泉人。學術專長為專門史。代表作有《南中國海研究:歷史與現狀》《從地名演變看中國南海疆域的形成歷史》《關于中國海洋文化的理論思考》《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價值及對共建“一帶一路”的啟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深厚歷史底蘊》等。
楊開忠,男,1962年1月出生,湖南常德人。學術專長為經濟地理學、空間經濟學。代表作有《中國區域經濟系統研究(上、中、下)——區域經濟理論、應用與政策》《二元區域結構理論的探討》《中國區域經濟差異變動研究》《新經濟地理學研究》《空間品質、人才區位與人力資本增長——基于新空間經濟學》(合著,第一作者)等。
張翼,男,1965年1月出生,甘肅靜寧人。學術專長為應用社會學。代表作有《中國人口出生性別比的失衡、原因與對策》《中國人社會地位的獲得——階級繼承和代內流動》《農民工“進城落戶”意愿與中國近期城鎮化道路的選擇》《當前中國社會各階層的消費傾向——從生存性消費到發展性消費》《社會學自殺研究理路的演進》等。
莫紀宏,男,1965年5月出生,江蘇靖江人。學術專長為憲法學與行政法學。代表作有《現代憲法的邏輯基礎》《實踐中的憲法學原理》《憲法學原理》《審視應然性——一種憲法邏輯學的視野》《依憲立法原則與合憲性審查》等。
程巍,男,1966年5月出生,湖南岳陽人。學術專長為英美文學、中外比較文學。代表作有《中產階級的孩子們:60年代與文化領導權》《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佬”:種族主義想象力》《否定性思維:馬爾庫塞思想研究》《夏洛蒂·勃朗特:鴉片、“東方”與1851年倫敦博覽會》《語言等級與清末民初的 “漢字革命”》等。
魏后凱,男,1963年12月出生,湖南衡南人。學術專長為區域經濟、農村發展。代表作有《區域經濟理論與政策》(上、下卷)《中國區域協調發展研究》(合著,第一作者)《中國農業發展的結構性矛盾及其政策轉型》《市場競爭、經濟績效與產業集中:對中國制造業集中與市場結構的實證研究》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Path to Harmony and Prosperity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