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看見孩子|不健康飲食習慣的“幕后推手”:如何規范食品針對兒童的營銷?
【編者按】
很多父母常說:“我的孩子我還能不了解?”但事實是,許多父母并未曾真正感受孩子的內心,看見孩子深層的渴望。父母看到的是孩子逆反、攻擊、欺凌等行為問題,但卻并未看見行為隱藏下的內心渴求、方向迷失。
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關系到億萬家庭的幸福安寧,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關系到民族的興旺發達。近期,澎湃新聞推出“看見孩子”系列專題,希望在積極回應和主動看見的環境中,孩子內心得到全然的滿足,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成年時形成一個健全的自我,擁有獲取幸福的能力。
兒童超重和肥胖已成為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健康問題,且逐年高發、呈現低齡化趨勢。根據中國營養和健康監測結果,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肥胖率為16.4%,6歲以下兒童肥胖率為3.6%,6至17歲兒童青少年肥胖率為7.9%。超重或肥胖的比例在6歲以下兒童中為10%,在學齡兒童超重或肥胖的比例中則達到20%。
日前,國家疾控局、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發布《中小學生超重肥胖公共衛生綜合防控技術導則》,明確提出“預防為主、早期干預和疾病預警”三級預防策略,旨在通過科學、系統的綜合防控措施,有效預防和控制我國中小學生超重肥胖的發生發展。
近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營養專家常素英博士在接受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專訪時指出,導致兒童超重和肥胖的因素很多,國內外大量研究證明,不健康食物環境、針對兒童的食品營銷是養成兒童青少年不健康飲食習慣的“幕后推手”之一,尤其是高糖、高脂肪以及“重口味”食品針對兒童青少年的營銷,會間接增加其能量、脂肪和鈉的攝入,成為導致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問題加劇的重要因素。

常素英博士提到,中國近期也根據本國情況制定了營養素度量模型。她建議,應依據中國營養素度量模型,據此約束和規范“高糖、高油、高鹽”食品向兒童青少年營銷的行為,也為引導食品企業向更健康方向發展提供依據。
“肥胖對兒童的健康不利。”常素英說,健康的體重不僅關乎孩子的整體健康,還與孩子的心理健康及運動能力相關。肥胖會增加孩子罹患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如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臟病等,肥胖還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家長應注重孩子的營養均衡和適量運動,而不是盲目追求體重的增加。
以下為對話全文:
兒童肥胖增加慢性疾病風險
澎湃新聞:兒童肥胖會帶來哪些問題?
常素英:兒童肥胖會帶來多方面的健康問題。首先是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增加,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等。此外,肥胖還會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肥胖兒童可能面臨自尊心低下、抑郁、焦慮等問題。最后,大家可能也觀察到了,肥胖還會導致運動能力下降,限制孩子的活動,影響他們的運動表現和身體協調性。
澎湃新聞: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等聽起來似乎像是“老年病”,兒童肥胖也會患有這些疾病的風險嗎?
常素英:確實如此。我國一項針對7個城市6-17歲兒童青少年心血管代謝危險因素的調查顯示,肥胖兒童、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受損和血脂異常檢出率增加。隨著肥胖類型從非肥胖、單純一般性肥胖、單純中心性肥胖到復合型肥胖的變化,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受損及血脂異常檢出率均呈上升趨勢。這說明,肥胖不僅僅是體重增加,還伴隨著心血管和代謝方面的潛在問題,已經對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構成了重大威脅。
這些問題的出現與現代兒童青少年的膳食結構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高熱量、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習慣,體力活動不足,睡眠不規律等不良行為,都是兒童患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
應規范“高鹽、高油和高糖食物”面向兒童和青少年的營銷
澎湃新聞:為什么會有越來越多的“小胖墩”? 哪些行為會導致兒童超重和肥胖?
常素英:兒童超重和肥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飲食方面,攝入過多高糖、高脂肪和高熱量的食物是主因,此外,飲食時間不規律、暴飲暴食和不健康零食過量也會增加肥胖風險。行為方面,孩子們花在屏幕前的時間增加,缺乏足夠的體力活動也是重要原因。
同時,容易導致肥胖的食物環境也在加劇這一問題?,F在市面上充斥著高糖、高脂肪、高鹽的食品,廣告的頻繁出現、包裝的吸引力都在影響孩子和家長的購買決策,影響著膳食習慣,導致更多不健康的食物攝入,這無疑也是導致兒童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
澎湃新聞:的確,我看到市面上很多打著嬰幼兒、兒童旗號的食品,配料表上卻能看到其能量、脂肪以及鈉的含量高,針對嬰幼兒、兒童的食品是否應該設有強制標準?該如何加強監管?
常素英:國內外大量研究證明,不規范的食品營銷是養成兒童青少年不健康飲食習慣的“幕后推手”之一。電視、網絡、商場外部以及小區電梯等投放的食品廣告宣傳,尤其是高糖、高脂肪以及“重口味”食品的推廣,會間接增加兒童青少年能量、脂肪和鈉的攝入,成為導致超重和肥胖問題加劇的重要因素。
為預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以及營造健康的食物環境,國際上已有多種營養素度量模型(NP模型),用于對食物進行科學分類和評價,并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目前,全球已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使用這些模型,比較知名的包括英國的透過評分了解食品不健康程度的UK Ofcom FSA模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對食品健康進行星級評價的FSANZ NPSC HSR模型、判斷加工食品是否健康的美洲模型以及限制不健康食品針對兒童營銷的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模型等。
以西太平洋地區NP模型為例,它通過三個步驟對包裝食品進行健康評價。首先,將食物分為18大類,如糖果、糕點、飲料等,其中新鮮果蔬類鼓勵向兒童銷售。其次,制定食品負面清單,糖果、糕點和濃縮蔬果汁是負面清單食品,這些食品普遍高熱量、高糖、高脂肪,容易導致兒童肥胖,不設置成含量臨界值,不得向兒童營銷。第三步,對其他每類食品中不利于人體健康的成分分別設立含量臨界值,只要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規定的成分含量超過任何一個臨界值就不得向兒童營銷。
中國在這方面也采取了多項措施和政策。比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等文件,明確將提高兒童青少年營養水平作為重要目標之一。國家衛健委還發起了“三減三健”行動,倡導減少鹽、油、糖的攝入,特別是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群體,強調從小培養清淡、健康的飲食習慣。此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建議兒童青少年少吃高鹽、高糖、高脂食品。
近期,為了進一步規范食品營銷行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攜手中國營養學會和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根據中國實際情況開發了營養素度量模型。該模型旨在約束“高糖、高鹽或高脂”食品針對兒童的廣告和營銷,如限制不健康食品針對兒童做廣告和提供贈品促銷。這一舉措也有助于推動食品行業朝更健康的方向發展,我們也非常期待該模型在未來能夠得到廣泛應用。
生命早期的科學喂養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健康基礎
澎湃新聞:兒童早期的肥胖容易被忽視,如何在兒童早期判斷孩子體重是否健康?
常素英:判斷孩子體重是否健康,可以定期帶孩子進行體檢,讓專業醫生評估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
家長也可以參考標準自己來評估。《世界衛生組織》5歲以下兒童生長標準以及中國的國家衛生行業標準WS/T 423—2022《7歲以下兒童生長標準》等都可以供家長參考。不過,這些標準主要是由專業人員及有一定專業背景人員使用,家長參考時,如果發現孩子有一些數據異常也不要盲目過度焦慮,應請專業人員進行綜合評判。
澎湃新聞:生命早期的喂養奠定了兒童今后發展的基礎,兒童早期喂養應該注意什么?
常素英:生命早期的喂養非常重要,通過科學的早期喂養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健康基礎,為他們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在喂養過程中,以下幾點家長需要特別注意:
首先提倡母乳喂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純母乳喂養至少6個月,這可以提供6個月前孩子所需的全部營養,并增強免疫力;6個月后逐步引入輔食,同時繼續母乳喂養到孩子24月齡及以上,輔食應多樣化,確保孩子攝取均衡的營養。
引入輔食后,應為孩子提供豐富多樣的食物,包括水果、蔬菜、谷薯類、肉蛋奶等,清淡飲食,避免攝入高鹽、高油和高糖的食物。
在飲食習慣方面,應該讓孩子培養規律的進餐時間,避免過多零食和甜飲料,建立健康的飲食模式。另外要注意順應喂養,不強迫孩子吃東西,避免追著孩子喂。
除了“吃”的方面,還要保持積極的生活方式,鼓勵孩子進行適量的體力活動,避免長時間的靜坐或屏幕時間。
澎湃新聞: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預防兒童肥胖、促進兒童膳食健康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常素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國內開展了全國性嬰幼兒喂養咨詢項目。對于0-2歲的兒童,為了預防包括營養不足, 微量營養素缺乏及兒童超重等多種形式的營養不良,我們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合作在全國1212個縣,為將近29萬的基層衛生人員提供嬰幼兒營養喂養咨詢指導的培訓,讓他們能為家長更好地提供母乳喂養和輔食添加相關的咨詢服務,例如怎樣更好地母乳喂養,為孩子提供多樣化的食物,回應性喂養等,保障兒童早期營養和發育。
宣傳倡導方面,我們利用每年的營養周以及母乳喂養周,宣傳母乳喂養、輔食添加的知識技能以及兒童早期營養的重要性,讓更多的看護人了解嬰幼兒營養喂養知識,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營養和健康的未來。此外,我們也希望兒童青少年本身能夠具備營養素養。為此,我們開展了“知食就是力量”公益倡導活動,幫助兒童青少年作出更健康的食物選擇,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顒舆€推出了“知食”小賣部,幫助家長和孩子們了解過度加工食品對健康的潛在危害,讓孩子們能夠獲得充足營養、健康成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