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召開:為雙邊關系良性發展“提質增效”提供契機
備受矚目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正在北京召開,這是三年來中國和53個非洲國家及非盟的一次盛大聚會。值得關注的是,出席峰會的非方領導人中51位是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數量遠遠高于美非峰會等其他“非洲+1”會議。不少國家領導人提前數天來華,密集安排各地行程,顯示出非洲各國對此次峰會的高度重視以及發展對華關系的迫切愿望。
打造中國“全球南方”外交的樣板
作為中國構建的第一個地區性雙多邊外交平臺,此次峰會中方也著力將中非合作論壇打造成地區合作的樣板。在中美關系、中歐關系劇烈變化的背景下,“全球南方”在中國外交大戰略中的重要性急劇上升。這其中,非洲地區牢固維持“基礎中的基礎”的重要位置。從中國外長連續34年“新年首訪非洲”,到中國積極支持非盟加入G20集團,以及將南非、埃及和埃塞俄比亞三國納入金磚國家成員,都彰顯對非外交的戰略性和優先性。
在此次峰會開幕前的短短三天時間,中國升級了與11個國家的雙邊關系,其中與尼日利亞、吉布提、多哥、喀麥隆四國的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與塞舌爾、乍得、馬拉維、毛里塔尼亞、科摩羅、馬里、利比亞七國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可以想見,在峰會期間和結束之后,部分中非關系還會繼續提質升級。
而中非合作論壇的設立及其24年以來的運作,更集中體現出中國對非持之以恒的高度投入。
中非合作論壇自2000年設立以來,美、法、英、德、印、日、韓、土耳其、巴西、印尼等國紛紛仿效,或者將原有的會議機制化。但在推動對非承諾的落實上,其他國家很少能像中非合作論壇那樣富有規劃性和執行力。論壇三年一屆,每屆會議都會對未來三年中非合作的具體目標和領域做出規劃,其后則由中非相關部委共同組成的后續委員會負責推進。
2006年至2021年期間承諾的1910億美元貸款總額中,有1550億美元已于2021年10月實施。為平衡中非雙邊貿易額,2021年達喀爾部長級會議制定了“3000億美元”對華出口目標。為達成該目標,中國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性貿易舉措,包括價值100億美元的促進貿易融資、對華農產品出口“綠色通道”、在線購物節、33個國家98%農產品零關稅待遇等。據中國商務部統計,自2021年12月至2024年7月,中國自非洲進口總額已達3059億美元,提前超額完成這一目標。
中非合作論壇推動中非關系突飛猛進。24年來,中非關系完成了“新型伙伴關系”“新型戰略伙伴關系”“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三級跨越。中非貿易額從2000年的105億美元增至2023年的2821億美元,增長近26倍,中國則連續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對非投資存量從2000年不足5億美元,增長至目前超400億美元。2012年左右,中國成為非洲最大的外國投資者,超過了美國等傳統的西方捐助國。在截至2022年的十年中,中國的基礎設施和制造業投資每年創造超過18000個工作崗位,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
中非經濟的深度融合,對雙方都產生重要影響。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中國占據非洲出口額的20%,進口額的16%。因而中國的經濟狀況對非洲非常重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中國GDP每下降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GDP就會下降0.25%。
中非合作需要“現代化”
但不可否認,隨著雙邊關系的持續深化特別是經貿合作的深入推進,中非之間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有所增加,這些問題有些是普遍性的,因而可以通過中非合作論壇磋商解決。此次峰會聚焦“現代化”,這也為盤整中非合作、為雙邊關系的良性發展“提質增效”提供難得契機。
疫情期間,不少非洲國家的債務飆升,此后在全球經濟復蘇艱難、通脹加劇、美元加息、俄烏和中東沖突等一系列事件影響下,非洲的債務問題愈演愈烈。而中國在非洲大規模的融資和貸款在美歐的抹黑打壓之下,一時成了輿論批判的靶子。實際上,這種抹黑打壓對中非雙方都造成了負面影響。對多數非洲國家來說,大批亟待建設或更新的基礎設施項目無法得到及時和充足融資。而基礎設施的巨大缺口無疑將繼續成為非洲國家社會經濟起飛的巨大阻礙。
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中心的中國對非洲貸款(CLA)數據庫顯示,2000-2023年,中國的發展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政府實體、公司和其他金融機構向49個非洲政府和7個區域機構提供了大約1306 筆貸款,總額1822.8億美元。
實際上,中國對非年度貸款金額在2016年就開始逐漸削減,盡管2023年首次出現增加,但已經很難再回到之前的水平了。在基礎設施領域,中國在成本、技術、經驗等方面存在巨大優勢,中非需要突破舊的思維框架,尋求更符合各方利益的合作模式。
中非之間政治、經濟的高水平運作也呼喚雙方更高水平的安全合作。過去幾年里,一方面是不少非洲國家內部動蕩不安:恐怖襲擊、武裝叛亂、農牧沖突、央地沖突、武裝盜匪等問題突出,薩赫勒地區、東非地區、中非大湖地區的安全態勢持續惡化。另一方面,不少國家的社會治安問題嚴重,針對中資企業和員工、華人華僑的惡性犯罪有增長趨勢。目前只有二十余個非洲國家與中國簽訂相關的警務合作協議,雙方在警務執法領域的合作還有待完善。
2012年中非論壇部長級會議上,中國首次發起“中非和平安全合作伙伴倡議”,此后歷屆會議都將和安全合作列為重點,包括2015年的“中非和平與安全合作計劃”,2018年列為“八大行動”的“和平行動”,2021年 “九項工程”中的“和平安全工程”。此次峰會設立了四場高級別會議,議題分別為“治國理政”,“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和平安全”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顯示中國對非和安更積極的參與態勢。9月4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毛寧也指出,和平安全將是此次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主要議題之一,我們期待同非洲國家一道,共同落實全球安全倡議,攜手應對安全挑戰,促進世界和平發展。
即將發布的《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25-2027)》兩份文件,將為在后疫情時代駕馭不斷發展的中非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提供一份行動指南。
當然,中非合作現代化的更大動力來自社會層面,多達70%在非中資企業是民營,它們扎根非洲大地,運作靈活,適應力強。這些來自中國私營部門的資本流入可以較大程度上彌補政府融資的不足,推動中非之間深度融合,真正形成高水平的中非命運共同體。但另一方面,由于其多樣化和復雜性,也難免會產生更多的問題,這無疑需要中非在雙邊和中非合作論壇這樣的多邊層面予以規制和協調。
(李因才,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