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靠螺螄粉年賺600億?廣西一座城的支柱產業靠干飯人撐起

制圖@超級鄉村研究所
底圖來源/圖蟲創意
如果說最近幾年里,哪種食物的走紅最具“現象級”,答案非柳州螺螄粉莫屬。
螺螄粉一直以來都是一種很極端的食物,它集鮮、辣、酸、爽、燙多種味道于一身,帶有一點直擊靈魂的臭味,愛者聞其香,恨不得天天都吃;厭者惡其臭,因其氣味腥臭而退避三舍,還賜其名曰:食物界的“生化武器”。
就是這樣一碗“臭”名昭著、舌尖尤物的螺螄粉,曾經只在它的老家——柳州市里大行其道,是柳州人民心中能代表家鄉味道的美食,是他們日思夜想的人間絕味。

圖源/圖蟲創意
但現今,螺螄粉不但走出了柳州,火遍大江南北,便利到成為人人都能在家里隨時煮上一包的美味,還給柳州市帶來年入百億元的產值,讓螺螄粉成為柳州市的支柱產業。
柳州螺螄粉看似是突然走紅,但它的網紅之路,是一碗米粉堪稱逆天改命的重生之路,是柳州政府堅持10年的全力以赴。
01 柳州人20000年前就在“嗦螺”?
柳州人長久以來就有喜食螺螄和米粉的飲食習慣,“嗦螺”的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兩萬多年前。
考古學家曾在柳州市白蓮洞等遺址的堆積層中發現了大量的螺螄化石,出土的螺螄殼中大多數都存在尾部被人工敲掉的痕跡。因此,柳江人被證實是迄今為止華南地區發現的最早的食螺人群。
柳州,位于廣西中部偏東北,地貌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土壤種類多樣,十分適合水稻的種植,為螺螄粉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

制圖@超級鄉村研究所
柳州境內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非常適合螺螄的生長。亞熱帶季風氣候帶來充足的陽光,充沛的降雨量,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也為螺螄粉的配料,如竹筍、豇豆等等,提供了有利的生長條件,助力柳州螺螄粉成為柳州特色飲食。
那么這樣一款圈粉無數的當紅小吃,是誰發明出來的呢?
其實,考證螺螄粉的來歷,有很多種版本。螺螄粉的歷史并不長,就連當地人也只知道螺螄粉是從上世紀70年代左右柳州的夜市里傳出來的。

五一期間的柳州夜市 圖源/圖蟲創意
柳州是重工業城市,20世紀70年代,大批工廠在柳州建成,工業化的工作模式形成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柳州夜市開始興旺起來。
夜班工人下班后,習慣來到夜市吃一碗煮螺螄,但是光吃螺螄往往不能飽腹,而柳州人愛吃粉,螺螄攤也多賣米粉,就有商家將二者一起煮來賣,這就是螺螄粉的雛形。

螺螄美食 圖源/圖蟲創意
柳州人在飲食口味上喜歡酸辣,于是各家攤主不斷改良,在螺螄粉里加入酸筍、腐竹、辣椒、花生以及各種鹵味配料,讓螺螄粉的口感和口味越來越豐富,最終成了集“鮮、辣、酸、爽、燙”于一身的獨特風味,螺螄粉迅速在市面上流行起來。
02從路邊攤到百億產業
雖然在柳州本地火了幾十年,但和臭豆腐、豆汁兒這些成名已久的老江湖不同,螺螄粉聞名全國,只有短短幾年。
其實早在2010年,螺螄粉就嘗試全國出道了,柳州市政府選擇螺螄粉作為自己的城市名片,并啟動了螺螄粉進京項目,推動螺螄粉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開店,2011年北京螺螄粉形象店開業。
然而,在實體店內煮螺螄粉散發出直擊靈魂的臭味,分分鐘擴散到店外,酸筍的臭味就像一道高高的門檻,把不知其美味的廣大食客拒之門外,勸退路人。所以螺螄粉幾乎不可能像蘭州拉面、沙縣小吃那樣靠開店擴張贏得天下。
再加上為了保證螺螄粉的原汁原味,店里需要的米粉、酸筍等食材都從要柳州空運來,大大增加了運營成本。

圖源/圖蟲創意
在經歷了進京開店受挫后,柳州人民意識到,可以一個人躲在家偷偷吃的袋裝螺螄粉,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螺螄粉逆天改命的機會,來自于米粉界的一次工業革命。
2014年柳州一家食品企業發明了袋裝螺螄粉,從此一舉改寫了螺螄粉只能受限于柳州的命運。
由于南方大多數米粉都是鮮濕米粉,適合現吃現煮,沒法遠距離運輸,這也是很多地方米粉無法離開本地的原因。但螺螄粉用的是干米粉,既干,又夠硬,只要調料地道正宗,在哪都能煮出柳州的風味。
袋裝螺螄粉的出現,讓螺螄粉可以通過快遞的方式,把柳州最地道的原材料和米粉輸送到全國。不用考慮高成本的空運原材料,也不用擔心一線城市開店租金高。

袋裝螺螄粉生產線 圖源/柳州螺螄粉官方
柳州市政府馬上舉辦袋裝螺螄粉大賽,設置獎金,評選最好吃的袋裝螺螄粉,來打響知名度。接著又注冊柳州螺螄粉的地理標識,給螺螄粉成立行業協會。隨后,又實施《柳州螺螄粉地方標準》,統一了螺螄粉的生產、檢驗和包裝,對米粉的直徑、口感、料包數量及內容等都做出了規定,通過標準化來保證螺螄粉的靈魂口味。
袋裝螺螄粉讓全國的干飯人在家就能品嘗到地道柳州風味,單價也不貴,螺螄粉的銷量瞬間激增。
2014年柳州才有第一家袋裝螺螄粉生產企業,這是柳州螺螄粉產業化的開端。此時,正是國內電商發展紅火的時候,螺螄粉便踏著電商的臺階走進到人們的生活,并從此走向全國,2015年螺螄粉每天的網絡銷量就突破6萬袋。

打包螺螄粉 圖源/柳州螺螄粉官方
“一夜爆紅”的網紅食物有很多,但能像螺螄粉這樣擁有“現象級”銷售的食物,以前幾乎從未出現過。在經歷突然走紅之后,螺螄粉為什么沒像其他網紅小吃一樣只是曇花一現呢?
螺螄粉的“現象級”走紅與當地政府的投入付出息息相關。
在螺螄粉的熱銷展示出背后巨大的市場空間時,柳州市政府趁熱打出一套組合拳, 大力推動袋裝螺螄粉產業的發展。
國家倡導建設地方特色小鎮,柳州就趕緊建立了螺螄粉特色小鎮。螺螄粉需要創新,柳州就投資千萬開辦了螺螄粉產業學院。還把柳州螺螄粉產業園(螺螄粉博物館)做成了4A級旅游景區,總之一切都是為了推廣一碗螺螄粉!

螺螄粉產業園 圖源/柳州螺螄粉官方
柳州市的袋裝螺螄粉產值從2015年的5億到2023年的174.3億元,登記注冊的生產企業從2014年只有1家猛增至2023年的138家。
時間回到2016年,此時的螺螄粉已經在互聯網小有名氣,但還不算是家喻戶曉,地利、人和都有了,就差一個天時。而2016年,被媒體稱為“中國網絡直播元年”,互聯網是拉動螺螄粉爆火的第三駕馬車。
2016年,短視頻平臺刮起了“吃播”風,把螺螄粉推向新高潮。煮好的螺螄粉紅紅火火,不光外觀好看,酸辣鮮臭的味道,讓主播吃起來,面紅耳赤、痛哭流涕,增加了不少節目效果。隨后視頻平臺上各大主播紛紛做起測評螺螄粉的內容,吸引了一批帶著好奇心下訂單的年輕人。

圖源/網絡
各路網紅也看準時機,通過網絡帶貨的方式給螺螄粉打廣告,2019年螺螄粉就在電商平臺上以2800萬件成為了全國銷量第一的美食。
就這樣,始于臭味終于原味的螺螄粉,通過自身魅力、柳州政府打造城市名片的努力、過硬的品質以及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就這么天時、地利、人和的一飛沖天,逆襲成功。
03 一碗螺螄粉,做成百億大產業
螺螄粉讓愛吃粉的干飯人吃爽了,也讓參與生產螺螄粉的人爽了,因為這拉動了柳州當地螺螄粉的原材料產業鏈,形成多贏的局面。
按照柳州市一天銷售170萬螺螄粉計算,每天要消耗8萬斤酸筍,80噸螺螄,因此也帶動了螺螄養殖,酸筍、豆角加工等原料生產企業的發展。截至2024年7月,柳州市現有原材料配套企業163家,有超過30萬人靠螺螄粉賺錢養家。

螺螄粉和配料 圖源/圖蟲創意
2023年,柳州螺螄粉全產業鏈銷售收入達到了669.9億元,同比增長11.5%。一碗小小的螺螄粉不僅促進了柳州的農業、工業的發展,還帶動了旅游業、物流業等相關產業的繁榮。
從路邊攤到網紅米粉,看著不過一根網線的距離,柳州螺螄粉走了10年。這10年有柳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有當地企業的創新和努力。
沒有一種爆火是突如其來的,“頂流”都是積蓄了多年的能量后,遇到了它遲早會遇到的契機。
螺螄粉不僅沖出了柳州,沖出了廣西,還沖向了世界,讓螺螄粉成為柳州這座城市的一張響亮的名片。
*部分圖片素材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處理。
參考資料:
[1]《螺螄粉,現象級的走紅“臭食”》
[2]《非遺視角下柳州螺螄粉的傳承與發展研究》
[3]《為了做網紅,你知道螺螄粉有多努力嗎?一座三線城市的10年全力以赴》
[4]《熱搜3億,爆倉半年,螺螄粉是如何出圈成為國民美食的?》
[5]《一年全產業鏈銷售收入669.9億元,柳州螺螄粉厲害了》
[6]《干飯人把螺螄粉搞了1000億:螺螄粉爆火的財富密碼,干飯人為一座城吃出支柱產業》
特別鳴謝:柳州市融媒體中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