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超級中國縣|記者手記:贛榆的經濟活力從何而來

全國文明村西棘蕩村
西棘蕩村,位于江蘇連云港市贛榆區柘汪鎮,曾經是一座遍地土坯房的村莊。靠加工廢舊漁網制造尼龍顆粒,這座村莊改變了面貌。
1998年,鐘佰均放棄縣城待遇優厚的工作,回到西棘蕩村擔任村書記。2000年,全村第一家顆粒加工廠投產,當年就盈利40多萬元。鐘佰均相繼招引多家尼龍顆粒加工廠到西棘蕩村投資興業,帶動全村90%的村民加入這一行業,西棘蕩村也逐步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尼龍顆粒加工專業村。
2016年,全村尼龍顆粒加工作坊關停,建起了循環經濟產業園,西棘蕩村走上了綠色發展之路。如今,這里早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工業經濟強村和全國文明村。

西棘蕩循環經濟產業園
這是連云港贛榆區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贛榆能成為連云港的經濟強區,有兩個因素特別值得關注。
一是,民營企業自身的動力,以及民間草根的活力。
民營企業,自身帶有轉型的動力,生命力旺盛。
“智改數轉”,讓鑌鑫鋼鐵這家柘汪鎮的鋼鐵“后起之秀”在發展過程中,數字化走在了行業前列。這背后一方面是由于鋼企流程工藝較長,涉及環節多,因此很難及時收集到真實透明的數據,給企業帶來了發展隱患,另一方面,與集團負責人林滔也有一定關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學科背景使他對數字化工具的理解程度相對更深。加之鋼鐵行業的整體外部環境,使得鑌鑫鋼鐵主動或被動選擇了要打造智能化生產流程。

鑌鑫鋼鐵智慧生產中心。受訪者供圖
而草根的活力,這一點,從海頭鎮的海鮮電商網紅們的身上能夠看出來。海頭鎮藏富于民,正是因為海鮮電商這一富民產業。
過去,當地漁民一直按部就班地捕魚賣魚,直到網絡直播的出現,傳統的小漁村被改變了命運。
張延喜,海頭鎮海前村人,2015年,常年出海的他因為把隨手拍的漁民生活傳到網上開始受到關注。現任海頭鎮電商協會會長的仲崇慶,那時還在海鮮市場擺攤賣海貨。隨著“海頭第一人”張延喜火了之后,周邊沿海村莊也海浪般地涌現出了一波又一波的“趕潮人”。
2017年之前,這些村莊還是另外一個面貌。仲崇慶還記得,當時整個海頭鎮只有2家海鮮食品加工廠,一家做紫菜,一家做即食海鮮。隨著電商直播的興起,配套產業也逐漸擴大,膠帶廠、紙箱廠、泡沫塑料廠也建設了起來。而仲崇慶的愷騏食品及其他海產品加工企業,也在這一過程中創辦了起來。
仔細去了解這些網紅們的故事,會發現,正是這一個個的普通人,將贛榆海頭鎮的經濟拉動起來,也改變了自身的命運。這是一種存在,是一個個具體的個體,看到他們,就能看到普通人值得尊敬的勇氣與拼勁兒。
二是,政府順勢而為。
海鮮電商,搭乘互聯網經濟的大潮,線上交易數量激增,許多物流公司紛紛來海頭鎮建立中轉站,當地政府也規劃設計統一的物流基地。近年來,海頭鎮逐步形成了“捕撈—養殖—加工—冷藏—銷售—打包—物流”全產業鏈發展新模式,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海產品電商直播基地,實現海產品交易“買全球、賣全國”。
在經歷了早期的爆發式增長后,電商經營已由“拼量”向“拼質”轉型。
為讓海鮮電商這個富民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海頭鎮政府牽頭成立電商協會,建立健全直播規范、產品質量保障、售后服務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維護行業秩序。
而贛榆的光伏產業,也是在這一思路下,醞釀壯大的。
贛榆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宋莊鎮鎮長李光耀告訴我,考慮到贛榆已經有了神舟新能源這一光伏企業,產業雖然市場波動較大,但產業鏈較長,有中游的智能制造,又有末端的組裝環節,能帶動關聯產業發展并很好地拉動就業,于是經濟開發區瞄準了這一產業。與此同時,對招商團隊的專業素養也提出了與過去相比更高的要求。

連云港東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在充分準備和高效服務下,打動了橫店東磁和石英股份,使得這一產業在贛榆乃至整個連云港有了顯示度。政府順勢而為,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已有的產業基礎加快發展。當地的光伏企業以出口為主,為支持企業更好發展,贛榆將當地港口與上海港進行鏈接,減少企業的手續環節,降低運輸成本。
較好的區位優勢,優良的港口條件,民間力量加上政府順勢推動,贛榆走出了自己的特色產業道路。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