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京東云曹鵬:大模型要用起來才能活起來,目前技術還無法打造超級APP

“當下沒有一個模型可以解決企業所有場景的應用,通用大模型可以靠卡堆出來,但好的企業大模型,必須要靠業務用出來。”7月30日,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云事業部總裁曹鵬在接受澎湃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2024京東云峰會上,京東云發布京東云企業大模型服務、言犀智能體平臺、智能編程助手JoyCoder、言犀數字人3.0等三大智能平臺、五大技術產品。
“大模型要用起來,才能活起來。”曹鵬介紹,越來越多的大模型應用正在京東供應鏈上生長,并于京東內部超100個AI場景全面鋪開,已經有超35萬京東自有配送員、超23萬商家、超5萬副主任級別以上醫生、超2萬采銷運營、超1萬研發人員得到了大模型應用的支持。
談AI行業泡沫:確實存在
談及AI的前景,曹鵬認為,在模型訓練和整體算力上確實存在泡沫,從商業應用角度,他更看好B端(企業端)場景的最后打通,認為現在的模型還不足以支撐其在C端(消費者端)出現智能化。
“目前的技術還不能實現原來所想的超級APP。”曹鵬坦言,“要讓AI真的像一個助手、像一個人一樣,完全模擬一個人的性格,現在的模型還是做不到。”
不過,目前大模型已經在很多產業中產生切實的價值,但是有兩個問題仍待解決。第一,有大量碎片化的場景。對于這些場景而言,用了AI后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效率,但是場景本身很小,又不值得投入太多資源,“這就導致一個弊端——有場景,有需求,但是又用不起來。而大模型的強泛化性為這些場景的解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另一方面,曹鵬認為,大模型需要降低開發成本,有了大模型Agent(智能體)平臺以后,就可以低成本地針對碎片化場景去做開發,“原來需要十個人研發,現在可能只要一個人、幾天時間就可以搭出一個應用”。如此,整個應用的場景得到極大拓寬,相應的價值也就顯現出來。
京東探索研究院院長、京東科技人工智能業務負責人、IEEE Fellow何曉冬告訴記者,要看到技術會帶來什么樣的實際價值,是帶來探索性的價值,還是商業化的價值。“當你把這些事情想清楚以后,在安排資源的時候,安排商業路線和技術路線的時候,就會很清晰,最后產出的東西也會符合預期,才能做到既能夠在技術上持續有新的探索和突破,又能夠在商業上得到閉環,才能保證更多的資源投入。”
談價格內卷: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談及大模型價格戰打響的原因,曹鵬認為,現在大模型卷價格,是因為大模型沒有找到前端真正創造產業價值、能夠變現的這條路,所以沒有辦法去衡量整個大模型到底有什么價值。
“在這種情況下,各家做大模型的廠商,有高額投入又需要有相應的回報,比如收入、市場份額,所以會演變成價格戰。”曹鵬告訴記者,“這是很不健康的。”
“只有真正打通場景,才能證明這個模型有價值。有了價值以后,才能衡量他的價格,沒有的話,就是內卷。”曹鵬坦言。
他表示,京東不會比拼基礎大模型應用,而是會探索模型跟終端的產業怎么能夠打通并創造價值。何曉冬則認為,只有將大模型落地到有價值的應用中,商業化的自循環才能跑起來,而不是上來就“內卷”。
“真正有高價值的產品和應用,必須由商業化來買單。”何曉冬表示,以數字人為例,他表示,大概需要2年時間,數字人技術還會得到明顯進步,形象力、表現力和感染力都會得到很大提升。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