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來論|一堂“買機票”的課
今天想分享一下給老媽上的一堂“買機票”課。
上海天氣是真熱,想著出去走走,但還是老媽的心思更活絡,組了一個8人團,8月要去深圳,托我在平臺上買機票。
“某平臺上顯示8月1日只要250元,你買一下。”
我第一個反應:怎么可能這么便宜呢?
一看,原來老媽看的是“裸價”,沒加機場建設費和燃油附加稅,且給我的截圖是N天前查詢的結果。一番解釋后,最終以每位700元的價格“成交”了這單任務。
“這買機票怎么就看不懂呢,真的是老了……” 嘟嘟囔囔中,老媽去收團友的錢。估計之前老媽已經“炫耀”過,兒子能買到多么低的價格,現在少不了一番解釋。
老媽沒看懂,其實很多時候,我也不一定能看懂。因為平臺上的“坑”有點多。
機票價格的組成屬于最基礎的,科普一下,基本很快能說通,只能算是明“坑”。我反復和老媽強調一點:這“某某價格起”,更要考慮是否直飛、是虹橋還是浦東、是否經停、是否轉機、是否有托運行李額度等諸多要素,不然一旦買了張“裸”票,那簡直是“裸”飛了。
所以我給老媽的建議一就是:在平臺上,不能買最便宜的。
建議二,就是給老媽的手機里裝上了“航旅縱橫”。當然裝“飛常準”效果等同。這不是鼓勵老媽在這兩個平臺上買機票。雖然也可以買,但這兩個平臺上的票,真的是比其它OTA平臺要貴上10元-20元的。這兩平臺最靠譜的功能就在于對機票狀態的信息更新。誰要是動了你的票,你第一時間就可以知道。
接下去的“打怪”案例,就要靠這功能一一化解了。我媽問,我來答。
“有人打電話說機械故障了,但要我卡號做啥?”
“這都是詐騙電話,通常出發前一天會出現。記住:只要航旅上沒信息變更,就不用理睬。”
“那詐騙電話是怎么知道我電話和行程信息的呢?”
這下我要給老媽點贊,問題問到位了。平臺說是航司泄露的,航司說是平臺倒賣的,“羅生門”了,“內鬼”到底是誰家的?
不管誰家的“鬼”,我不信,就最牛。
“那為何有時已經付款了,就是不出票、還要我等呢?”
“那是因為票是旅行社問航司包的艙位,要等人數湊齊了,才能向航司申請一起出票。”
“那還有,你們新聞登的,你買的票是1600元,為何到后面自動變成1200元了呢?這個怎么防……”
我又要苦笑了,這已屬于平臺“下場作妖”了。我看到過新聞標題:機票1661元票面價少了400元?平臺竟未經允許“退高買低”。
這怎么防?還是靠“航旅”或“準”唄。事實上,新聞里也是這樣發現平臺的“鬼”的。
這堂“課”講到這,我有點累,我媽更是有點累。但歸結起來說,有“鬼”的平臺,總是有“計”可“懟”的:“航旅”不動,你不動,不信任何“鬼”。“航旅”動,你視情況動:票面價格變化,這種通常是平臺的“鬼”,你找平臺。若是航班號動、時刻動、艙位動,我們簡稱是“航變”,你盯航司,要把你“保護到底”,一直到坐上飛機。
最后復習一次我的“上課”邏輯,一是自己心態——不貪最便宜,不掉“坑”;二是上技術手段——靠兩個APP監控機票動態,這最靠譜,因為“鬼”動不到這一塊;三是新要點——吃不準的情況下,寧愿去航司APP買,這樣最有保障:北京出發可多選國航、海航,上海出發選東航、吉祥或春秋,廣州自然選南航,基本能滿足大家的出行需求。有了足夠的防“坑”經驗之后,再在平臺的“海洋”里淘票子吧。
好了,下課。
(作者系解放日報視覺中心主編、資深民航記者,微博@西岳布丁-他爸)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