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體育夏令營如何辦?上海給這份“暑假作業”寫下參考答案
自2018年起,上海市青少年體育協會負責組織開展青少年體育夏令營活動。
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暑假也悄然而至。青少年如何不虛度暑假的光陰?青少年如何在假期通過運動增強體質?青少年體育夏令營如何讓家長放心?上海給這份“暑假作業”寫下了自己的答案。
今年暑假,上海市體育局引導各區體育行政部門、市青少年體育協會、社會體育機構等積極組織開展以青少年體育技能培訓為主,涵蓋身體素質測試、科學健身普及、體育文化傳播等內容的形式多樣的體育夏令營系列活動。
上海市青少年體育協會秘書長周旭明介紹,自2018年以來,受市體育局委托,上海市青少年體育協會負責組織開展青少年體育夏令營活動。
其中,普惠性夏令營每年開展40余個項目近千期夏令營,公益的價格及專業的教練廣受家長和孩子歡迎;有針對特殊群體青少年開展的全公益營,不收取任何費用;有專項體育課配送、聯合各區體育行政部門的為民辦實事項目——“小學生愛心暑托班”,包括26個項目9509個體育課時;有委托市社區體育協會配送的13個項目495個體育課時進社區,打造“青少年身邊的體育夏令營”......
為豐富夏令營活動體系,協會會同相關單位共同舉辦了“小能人”上海青少年體適能大賽,免費為2000余名青少年測試十多項體能情況,指導家長發現適合青少年參與的體育項目。
少兒武術社區為小朋友傳授八卦掌。
硬件護航,多方協調
即使是公益性質的夏令營,為保證教學質量,每個夏令營項目都沒有放松對師資質量的要求。
據上海市八卦掌協會常務副秘書長丁樂介紹,少兒武術社區體育配送項目配備的三位老師均為上海市八卦掌協會的A級教練,每一次課程會有兩名老師授課。
靜安區北站街道文安居民區主任王瓊補充道:“每次授課的內容事先會溝通,六個課程的安排全部對接過了。我們會課前溝通、課后反饋,還會根據每一節課程的具體情況有所調整。”
同時,考慮到夏季炎熱的天氣,少兒武術配送項目對接了靜安區北站街道黨建服務中心的場地,將上課地點安排在了室內,并且配備了醫療方面的工作人員。
“我們和社區衛生中心也是有互動合作的,我們會把課程的時間報給他們,他們會在課程的時間內來看一看。”王瓊表示。
作為此次探營活動中唯一的室外項目夏令營,常青聯愛心足球社和諾奕足球俱樂部均按要求準備了許多防暑用品和冰鎮飲料,同時將從前半小時一次的休息時間調整為現在的20分鐘休息一次。
區別于室外足球夏令營“太熱”,冰面零下五度低溫的三林體育中心滑冰夏令營則有“太冷”的問題。
“冰面練習基本是長衣長褲,但是有的小孩可能稍微怕冷,第一天我們會建議多帶點衣服,根據小朋友自己的體感去體驗,第二天就可以按他的體感去穿了。”上海浦東新區飛揚冰上運動俱樂部市場部經理張曉哲介紹。
同時,滑冰項目普惠性夏令營為家長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余地。
“我們每兩周放兩期夏令營,早上一期,晚上一期。我們還有兩個場館可以選,一個在三林體育中心,另一個在閔行的羅錦路,浦東浦西各有一個網點,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距離、時間上的安排去自由選擇。”張曉哲表示。
滑冰項目普惠性夏令營。
分層教學,人才輸送
在教學方面,此次夏令營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設計,在達到培養興趣愛好、強身健體效果的同時,也可以為有意深造的學生提供晉升通道。
丁樂介紹道:“六節課程通過六個錘法的練習,讓孩子了解八卦掌的基本運動軌跡和狀態。第一第二節課了解八卦掌的文化,三四五六節課讓了解錘法、腿法以及相應的閃轉騰挪的狀態。”
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孩子,少兒武術社區的體育配送項目也為其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式:“我們會通過兩種不同的方式結合教學。年紀小的小朋友相對來說不太好管,我們的教學內容會以定步為主,年紀稍微大一點的孩子會通過動步來練習。有意向繼續學習的孩子,我們可以跟北鎮街道合作,繼續過來給小孩培訓;另一方面孩子可以到上海市八卦掌協會普陀區的場地進行溝通和學習。”
滑冰項目普惠性夏令營的教學方式則更具“儀式感”,課程結束后,夏令營為學員設計了滑行一級考核,通過考核后會得到結營證書和基礎滑行一級考核通過證書。
“孩子們會從基礎滑行學起,基礎滑行分為4級,4級學好以后可以選擇項目專項學習,比如冰球、花樣滑冰、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夏令營這10節課結束后,每個人基本上都能完成基礎滑行一級的考核。基礎滑行一級通過了,就可以從二級開始學習,跳過一級的步驟。”張曉哲介紹道。
“對于一些有興趣,想提升的孩子,我們會給他推薦晉升的路線,也會告訴他們更適合的發展方向,他們再通過私教課進行個人的提升。”
諾奕足球俱樂部負責人陸蓉暉則表示:“足球全公益夏令營的學員4歲到14歲都有,男孩女孩都有,分A班B班進行教學,好苗子有機會加入到虹口區的女足隊伍里。”
常青聯愛心足球服務社通過足球的方式為殘障、智障兒童服務。
特殊群體,正向療愈
與其他面向普通兒童的夏令營不同,常青聯愛心足球服務社則主要為殘障、智障兒童服務,通過足球的方式促進其身體的康復。
據上海浦東常青聯愛心足球志愿服務社負責人潘志偉介紹:“常青聯愛心足球服務社的每個營有30個小朋友,主要是腦癱小朋友、自閉癥小朋友和唐氏綜合征小朋友,歲數從七八歲到十五六歲不等。”
由于殘障、智障兒童的病情、年齡、身體條件各不相同,因此他們的訓練相對于普通兒童會更加困難。
對此,常青聯愛心足球服務社為他們制定了專門的訓練方式:“他們的理解能力,模仿能力、協調能力、聽指揮能力都比較弱,這就需要我們在訓練中更細化一些,任何動作我們都要把它拆分成一二三步,再通過反復的訓練,讓他們慢慢學會。”
同時,由于殘障、智障兒童平時缺少交流,常青聯愛心足球服務社在足球訓練方面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培養他們的“社會化”程度。
“比如說傳球,我要求他們去叫同伴的名字,叫好了再傳給他,我們想辦法讓他開口,加快他們的社會溝通能力和社會融入程度,我覺得對他們幫助還是比較大的。”
作為唐氏綜合征兒童的母親,張女士在帶著孩子尋找康復機構的過程中遇到了常青聯愛心足球夏令營,張女士欣慰地說:“這個活動不光是訓練了小朋友的能力,對于家長也是一種治愈。”
張女士的孩子出生時就被診斷為唐氏綜合征,三周歲后依舊無法站立。在接觸到常青聯愛心足球社夏令營后,張女士的孩子在運動表現方面進步顯著:“孩子從不會走路到現在能跑能跳,能夠踢小型的對抗賽,進步很大。”
在采訪過程中,潘志偉強調“要讓殘障兒童和正常小朋友一樣擁有平等運動的權利”:
“我們沒有任何教練志愿者歧視他,有些家長壓力很大,不敢暴露自己小朋友有缺陷,但至少在這里,他會感覺到平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