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黃山秘境,黃帝、李白也許都曾在此游泳過
徐建華
7月初,帶上海的學(xué)生慕名來黃山譚家橋長羅村探尋李白的文化足跡——問余亭。
熱情的村民
大巴載著學(xué)生到了村口,因前往亭子的道路狹窄無法繼續(xù)前行,事先聯(lián)系的村民徐高闊告訴了村委書記劉和滿,書記動員四五個村民開著私家車冒著高溫往返多次把學(xué)生送到問余亭。車到亭前,讓我大為驚訝。讓我驚訝的不是這紀(jì)念李白的問余亭,而是這個亭子北面百余米的古村我七八年前來過,更神奇的是這個古村和我還有50多年的不解情緣。
上世紀(jì)七八十年代,我的小學(xué)、中學(xué)是在東黃山的茶林場度過,小學(xué)生時媽媽帶著我走三個多小時的山路,再翻過楊樹嶺,來到這里走訪六十年代從千島湖移居而來的遠(yuǎn)房親戚和鄉(xiāng)鄰。那時我記得這個古村叫羅村。村支書說,羅村和長源兩村現(xiàn)在合并為長羅村。難怪我無法把問余亭和羅村聯(lián)系起來。
八十年代末,我們舉家定居在上海。七八年前,帶著母親再次來到羅村,探望多年未見的老鄉(xiāng)親。那時也不知道村子的水口有座問余亭。
問余亭和李白的關(guān)系
傳說詩仙李白到黃山碧山探訪好友胡琿,在村頭水口問路,留下了“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然窅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的著名詩句。后人為紀(jì)念此事,修筑“問余亭”。

圖為問余亭
我走到亭前,亭子修建在單拱的綠柳橋上,呈正方形,以八柱四角支承,四面均有大弧度的拱形門。門洞的左右上方開有漏窗,鑲以精美的青石雕窗罩。亭子南門有聯(lián):"綠柳橋邊山徑,青蓮馬上詩機。"
胡琿此人可不是普通鄉(xiāng)野之民,據(jù)太平《胡氏宗譜》《萬歷丙午譜序》載:“曰松(胡松)、曰學(xué)(胡學(xué))。為常侍,剿反寇功不讓單騎。”胡琿是始遷皖南胡姓始祖隋煬帝當(dāng)朝時工部尚書胡裕(名祿)的曾孫。其高祖父胡樂陵是兵部郎中。從隋到唐,朝代替更,但他們家族地位高居不下。特別是胡琿父親胡松與婺源“清華胡氏”始祖胡學(xué)堂兄弟。均因功績顯赫,雙雙被封為常侍官。
得益于出生豪門,胡琿順利進(jìn)入進(jìn)翰林院成為大學(xué)士。李白在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秋入翰林院認(rèn)識了胡琿,算起來胡琿該是李白的學(xué)長。他們兩人都才華橫溢,情趣相投,一見如故,稱為“翰林同事故友”,是一對志同道合的摯友。
后來李白被翰林學(xué)士張?zhí)拐u謗,在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春三月被“賜金還山”,早先離開長安。天寶年間(公元755年-763年),爆發(fā)安史之亂,長安失陷。唐玄宗出逃,朝廷大亂,胡琿借機告老還鄉(xiāng),離開長安,回家鄉(xiāng)黃山碧山隱居。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59歲的李白第三次來到黃山,尋訪好友胡琿。詩仙李白還為胡琿的家譜作序《乾己亥譜序》。
振翅迎客的白鷴
村民徐高闊向我們介紹說,當(dāng)?shù)卮迕襦嵤烂骷抑杏叙B(yǎng)白鷴。我和孩子們興奮地彎腰邁進(jìn)籠舍,看見數(shù)只美麗的白鷴。也許白鷴看到遠(yuǎn)方的客人,竟然張開翅膀振動羽毛好似熱情地歡迎我們。

圖為村民鄭世明家養(yǎng)的白鷴
我想到了李白的那首名詩《贈黃山胡公求白鷴》:“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鷴。白鷴白如錦,白雪恥容顏。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樹間。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閑。我愿得此鳥,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輟贈,籠寄野人還。”
相傳李白見故友胡琿養(yǎng)有一對白鷴,是家雞所孵,從小經(jīng)過馴養(yǎng),極通人性,李白見了,很是喜愛,想用兩塊玉璧和胡暉換這對白鷴。胡琿倒也大方,只求李白給他寫首詩。李白大笑后,一口答應(yīng)。
我問鄭世明,這白鷴是山上抓來的嗎?他笑著說,幾年前村支書知道他在家里養(yǎng)山雞和竹雞,建議他養(yǎng)白鷴。
鄭世明多方查詢打聽,從長白山網(wǎng)購了十枚白鷴蛋,精心孵化,果真孵化出了七只小白鷴。他希望將來有更多資金可以養(yǎng)更多白鷴。
白鷴谷的潭水
沿著問余亭向南步行約1000米就是白鷴谷的入口,此處也是大大的有名。
這里屬于黃帝源景區(qū)。黃山之所以叫黃山,不是因為黃山的山石似黃色,而是和黃帝有關(guān)。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巖青黑而得此名。《太平寰宇記》中說:“黃帝煉丹于此,故曰黃山。” 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下詔將“黟山”改名為“黃山”。
傳說黃帝在黃山的煉丹峰上架爐煉丹,經(jīng)過八個甲子,仙丹終于煉成。黃帝試服了七粒,竟可以不藉云靄,升空游戲,眼看成仙在即,容成子與浮丘公分別向他道喜。然而一看黃帝的皮膚皆褶皺,浮丘公便叫黃帝來到白鷴谷的湯池洗浴,七天后,皮膚褶皺均隨水而去。此時,湯泉中忽有白龍出現(xiàn),只見云霧翳空,云中傳來笙樂歌聲,黃帝頓時升仙。

圖為白鷴谷的潭水
沿著白鷴谷的石階路,我們看到山谷里大小不一的潭水或深或淺,顏色也變化萬千。到了深秋,映著金黃的秋葉,定是人間美景。
村民徐高闊說,夏天時有周圍的年輕人駕車來這里戲水。我知道,雖然是高溫天,這潭水也會有些寒冷。水中游泳半個小時,坐著碩大的巖石上,太陽一曬,也許是這潭水沒有絲毫污染,人頓感每一個汗毛張開,每一寸皮膚都有歡愉的感覺。當(dāng)年黃帝升仙就是此般感覺吧。
李白當(dāng)年在羅村胡琿家住了兩月有余,也定是喜歡這潭水的。
村民徐高闊說,沿著這盤山路攀登三個多小時,就可以到黃山的核心景區(qū)始信峰。那里正在修建東黃山索道,明年底將修成迎客。到那時,此處一定會成為游客新的打卡地。
攝影:徐高闊、東報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