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明查|俄羅斯衛星解體砸中GPS和“星鏈”衛星?

速覽
- 沒有證據表明,俄羅斯衛星解體系人為蓄意所致,初步分析認為“資源號-P1”解體源于一次“低強度爆炸”,該爆炸可能是由外部刺激引發或內部結構故障導致的推進系統失靈。
- 沒有證據顯示美國GPS衛星及星鏈衛星在6月26日至27日間曾遭遇攻擊或出現大范圍異常。
事件背景
6月27日,美國太空司令部發布消息稱,一顆已經退役的俄羅斯衛星于6月26日在低地球軌道上解體,產生100多塊碎片,迫使國際空間站上的航天員躲避了約一個小時。
國際空間站的X平臺賬號顯示,美國東部時間6月26日晚上9點過后不久,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指示空間站上的機組人員躲進各自的飛船避險,原因是26日早間,NASA獲悉有一顆衛星在空間站附近解體。約一小時后,機組人員獲準離開飛船,空間站恢復正常運行。
社交平臺上有傳言稱,這顆衛星在解體后擊中了6顆美國的GPS衛星,并且打壞了馬斯克領導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開發的20顆星鏈衛星,并引發相關衛星系人為蓄意解體等猜測。


網傳說法相關截圖。
明查
俄衛星解體系人為?
根據美國太空司令部發布的公告,網傳說法中提到的解體的衛星系俄羅斯高分辨率觀測衛星“資源號-P1”(RESURS-P1)。

6月27日,美國太空司令部發布公告稱,俄羅斯高分辨率觀測衛星“資源號-P1”(RESURS-P1)解體,沒有觀察到任何直接威脅。
世界氣象組織(WMO)旗下觀測系統能力分析和審查工具OSCAR提供的數據顯示,“資源號-P1”屬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公司(Roscosmos)所有,發射于2013年6月25日,最后一次更新信息的時間在2022年8月23日,是一顆已經處于“非活躍”狀態的衛星。

OSCAR數據顯示,“資源號-P1”發射于2013年6月25日,最后一次更新信息的時間在2022年8月23日,已經處于“非活躍”狀態。
2022年1月19日,俄國家通訊社塔斯社報道稱,“資源號-P1”航天器在軌道上運行了八年半之后,已于2021年12月底因資源耗盡導致星載設備故障,退出了“資源號”衛星矩陣。

2022年1月19日,塔斯社報道稱,“資源號-P1”航天器已于2021年12月底因資源耗盡導致星載設備故障,退出了“資源號”衛星矩陣。
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并專注于為太空碎片提供數據并防止其在近地軌道發生碰撞的初創企業Leolabs對“資源號-P1”解體后產生的碎片云進行了初步分析,認為“資源號-P1”解體源于一次“低強度爆炸”,并表示 “這次爆炸可能是由外部刺激引發的,比如小碎片的撞擊,或者內部結構故障導致推進系統失靈”。這一分析排除了“資源號-P1”被用作反衛星武器的猜測。

7月3日,LeoLabs就“資源號-P1”解體事件在LinkedIn上發布了一份聲明。
截至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這顆衛星是由人為控制蓄意解體的。美國太空司令部發布的公告中稱,他們“沒有觀察到任何直接威脅”,并已將相關情況告知其商業、政府、盟國合作伙伴及衛星所有者俄羅斯。
但俄羅斯航天局沒有回應媒體們就此事發送的置評請求,也沒有在其官方渠道發布有關該事件的信息。塔斯社在6月27日報道了美國太空司令部發布的這項公告,并強調“資源號-P航天器是為俄羅斯自然資源部、緊急情況部、農業部、聯邦地籍和制圖局、聯邦水文氣象和環境監測局 和聯邦漁業局的利益設計的,用于對地球表面進行高精度、大面積和高光譜光學電子觀測。在軌運行期為五年。”

6月27日,塔斯社報道了美國太空司令部發布的與“資源號-P1”解體相關的公告。
“星鏈”衛星遭碎片襲擊?
沒有證據顯示,“星鏈”衛星在6月26日至27日間曾遭遇攻擊或出現大范圍異常。根據天文學家喬納森·麥克道爾(Jonathan McDowell)追蹤的“星鏈”數據,截至6月25日4時10分23秒,“星鏈”衛星共有6203顆在軌運行,實際在工作的衛星有6131顆;至6月27日15時04分05秒,在軌運行的“星鏈”衛星數達到了6221顆,實際工作的衛星為6149顆,數據不降反升。上升的衛星數源自新發射的衛星——SpaceX在6月27日發射了23顆衛星,同一日有4顆第一代“星鏈”衛星和1顆第二代“星鏈”衛星被棄置。


喬納森·麥克道爾追蹤的截至6月25日4時10分23秒(上)和截至6月27日15時04分05秒(下)的“星鏈”數據對比。
至6月28日14時31分52秒,“星鏈”在軌運行的衛星數為6220顆,實際工作的衛星為6148顆,數據的波動源于1顆第一代第4組的“星鏈”衛星被棄置。

喬納森·麥克道爾追蹤的截至6月28日14時31分52秒的“星鏈”數據。
從數據上觀察,直到6月28日,都沒有出現“20顆‘星鏈’衛星被打壞”的情況。
GPS方面,根據美國海岸警衛隊導航中心的數據,近一月內僅有3起針對GPS導航異常的報告,且均發生于6月26日之前。

美國海岸警衛隊導航中心的數據顯示,近一月內僅有3起針對GPS導航異常的報告,且均發生于6月26日之前。
6月27日,導航中心報告了GPS衛星SVN76(PRN23)在當天世界標準時間18時37分至23時49分期間無法使用(后恢復正常),此時段距離NASA指示空間站上的機組人員躲進各自的飛船以躲避“資源號-P1”的碎片已過去10余小時。

6月27日,導航中心報告了GPS衛星SVN76(PRN23)在當天世界標準時間18時37分至23時49分期間無法使用,后恢復正常。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俄羅斯衛星解體系人為蓄意所致,初步分析認為“資源號-P1”解體源于一次“低強度爆炸”,該爆炸可能是由外部刺激引發或內部結構故障導致的推進系統失靈。沒有證據顯示美國GPS衛星及星鏈衛星在6月26日至27日間曾遭遇攻擊或出現大范圍異常。
另一方面,隨著商業衛星深度介入俄烏沖突,俄羅斯已經將以星鏈為代表的商業衛星視為作戰目標。據俄羅斯衛星社莫斯科2023年2月16日報道,俄羅斯外交部防擴散和軍備控制司副司長康斯坦丁·沃龍佐夫表示,在烏克蘭沖突中被用于軍事目的的西方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可成為俄方還擊的合法目標。
俄羅斯國防部網站顯示,2023年12月25日,扎帕德集團軍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的偵察兵摧毀了在烏克蘭的一個星鏈衛星通信站。
今年2月,路透社報道稱,烏克蘭國防情報局 (HUR) 發言人安德烈·尤索夫 (Andriy Yusov) 表示,俄羅斯軍隊正從第三國非法獲取星鏈衛星終端,并增加其在前線的使用。
2月22日,俄羅斯聯邦國防部稱,俄羅斯軍人在被占領的烏克蘭武裝部隊(AFU)的據點找到了北約武器和彈藥庫,同時還捕獲了星鏈全球衛星系統的一個終端作為戰利品。
3月20日,俄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表示,“脅迫地緣政治的商業空間系統”正在成為包括軍事行動在內的應對措施的合法目標。俄將在國際法框架內采取行動。
根據《紐約時報》在5月25日發布的報道,烏克蘭數字部長米哈伊洛·費多羅夫(Mykhailo Fedorov)在一次采訪中表示,俄羅斯最近似乎使用了新的、更先進的技術來攻擊星鏈。這使得烏軍的軍事行動受到影響。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